張 珍,劉永艷,郁萬慧
(山東省立第三醫院 山東濟南250031)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血壓異常升高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目前已成為較為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的高血壓患者數量高達10億,而僅我國占3.3億,且受年齡、飲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日益年輕化,不僅嚴重危害健康與生命,也給社會與家庭帶了較大的經濟負擔。中年高血壓患者具有原發性、臨界高血壓等特點,多數無明顯癥狀,但由于中年人工作壓力較大,精神緊張,且多數存在吸煙、飲酒等不良行為,易出現血壓大幅度波動,且血壓變化不規律,控制難度大[2]。有研究提出,中年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健康行為等直接影響其血壓水平,以科學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全面認知自身疾病,提升用藥依從性,改善其健康行為,有利于病情控制與改善,但關于健康教育的模式,尚未形成統一標準[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線上線下融合式健康教育對中年高血壓患者依從性、健康行為及滿意度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體檢中心70例中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4]的原發性高血壓診斷、分級標準;②年齡45~59歲;③病程≥1年;④具有良好的行為、生活自理能力;⑤會使用微信;⑥本人及家屬知悉研究內容,且同意參與。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血壓者;②伴有肝、腎功能障礙者;③合并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者;⑤伴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或小學以下受教育程度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對照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45~59(52.14±1.29)歲;病程1~8(4.31±0.59)年;高血壓分級:Ⅰ級13例,Ⅱ級15例,Ⅲ級7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小學8例,中專或高中16例,大專及以上11例。研究組男16例、女19例,年齡45~58(52.11±1.32)歲;病程1~7(4.28±0.62)年;高血壓分級:Ⅰ級14例,Ⅱ級16例,Ⅲ級5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小學9例,中專或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基本資料,并指導患者填寫調查問卷,由護理人員對患者血壓進行測量,并以口頭方式向其講解高血壓防治知識,于治療前講解高血壓發病機制,治療后第4周講解飲食、運動及用藥相關知識;治療后第8周講解血壓計使用方法、注意事項,持續干預12周。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線上線下融合式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①線下教育。組織患者進行集中授課,為其講解高血壓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確認患者無不適后,指導患者穿戴并發癥模擬體驗工具,注意每例患者與體驗工具接觸前,均使用75%乙醇消毒,以免交叉感染。體驗內容包括:a.冠心病癥狀。指導患者穿著冠心病癥狀體驗背心,依據體型將束帶、背部松緊帶收緊,模擬冠心病發作時產生的背部壓迫感;放入背心前部口袋4 kg沙袋,模擬出患病時的胸部壓迫感,確保體驗效果達到最佳。b.腦卒中偏癱癥狀。確認患者行走自如后,協助其穿著偏癱體驗服,再直線行走12 m,然后采用礦泉水體驗偏癱造成的行走、活動障礙。c.高血壓腎病癥狀。引導患者對正常腎臟模型與高血壓導致的顆粒性腎臟模型進行觸摸、感受,口頭講解正常、病變腎臟的觸感、形態。d.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癥狀。囑患者佩戴磨砂眼鏡,讀5行為一段的文字,體驗視物模糊引發的不適、不便。每周進行1個項目體驗,分4周體驗完畢。②線上微信教育。a.組建微信管理小組。成員包括心內科主治醫生與護士長各2名,專科護理人員6名,所有成員均需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及表達能力,全面掌握微信相關操作功能,且已完成中年高血壓防治知識專業培訓,干預前明確小組成員職責。b.設立微信交流群。確保所有患者均進入交流群,由小組護理人員查閱書籍、醫學文獻等資料后,收集高血壓健康教育、飲食、生活方式、用藥指導、血壓監測等知識,整合匯總后交由心內科專家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借助于易企秀軟件制成H5形式,以圖文與音樂配合的形式激發患者的閱讀興趣,于每周一、三、五定時于微信群內推送,指導患者學習推送的健康知識,并要求其于群內發送“已學習+學習時長”。c.于每周二、四、六,利用易企秀軟件中的易表單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健康知識學習情況,鼓勵患者主動于微信交流群中分享學習心得,并相互交流,管理組每周整理患者信息,并為其答疑解惑。d.每日安排1名護理人員于8:00~22:00微信群中解答患者問題,提醒患者嚴格遵醫用藥,堅持進行血壓監測、健康飲食,鼓勵患者戒煙、戒酒及適量運動,如借助于keep運動軟件,選取自己喜歡且適合的運動項目進行居家鍛煉。e.每日8:00~22:00,使患者在微信群內自由進行交流,鼓勵血壓控制良好者分享日常的自護經驗,若有患者持續1周未在群內發言,采用電話方式進行溝通,告知患者參與群內互動的重要性,持續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服藥依從性。教育3個月后,采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5]評價兩組服藥依從性,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612,可信度良好,依從性(%)=(完全依從例數+基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健康行為。教育前后,分別采用醫院自制問卷評價患者的健康行為,問卷Cronbach′s α為0.852,可信度良好,項目涉及規律服藥(30分)、健康飲食與運動(40分)、定期測定血壓(3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行為越好。③比較兩組血壓水平。教育前后,分別采用符合國際標準的上臂式自動電子血壓計(型號:OMRON U30)測定舒張壓、收縮壓。④比較兩組滿意度。教育后,指導患者填寫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Cronbach′s α為0.834,可信度良好,問卷總分為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例(%)]
2.2 兩組教育前后健康行為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教育前后健康行為比較(分,
2.3 兩組教育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教育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2.4 兩組滿意度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滿意度比較[例(%)]
目前,高血壓已成為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病死率上升的高風險因素,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有研究預測,到2025年,全球高血壓患者數量將達到15億[6]。同時,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們受到高血壓的困擾,但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的疾病知識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較低,可見高血壓的防治需要從健康教育著手[7]。現在,臨床通過長期服用藥物、改善生活方式等進行血壓控制,避免病情進展,但由于治療時間較長,患者易出現未遵醫用藥或不良生活行為,導致病情控制效果不佳。可見,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改善其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在血壓的預防、控制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常規的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口頭、宣傳手冊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識,使患者了解高血壓防治知識,但健康教育的知識非常零散,難以幫助患者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且患者只能到固定地點進行知識學習,健康教育方式局限較大,效果不理想,故需要一種能夠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8]。
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在醫療服務中的應用逐步廣泛,臨床開始利用通信、信息等先進技術管理患者,如微信群、QQ群等均已成為遠程依從性管理、健康教育及隨訪的重要方式,并取得滿意效果,但有研究也指出,單采用線上健康教育存在局限性,如年齡、受教育程度、資訊接受能力等,導致遠程管理的可行性、信息安全性存在風險[9]。而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是一種結合線上、線下兩種健康教育的新型模式,強調通過線上活動對線下活動產生影響,通過聯合教育模式幫助患者學習相關知識,改善其健康行為。目前,線上線下健康教育模式已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中,如用藥提醒與藥品信息,女性健康與懷孕,特定疾病的針對性治療等多個健康管理方面[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教育后,研究組健康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1);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線上線下融合式健康教育可改善中年高血壓患者的滿意度、依從性,轉變健康行為,控制其病情。分析原因:通過線下教育、線上提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提升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其構建的線上教育微信群,可以每日進行健康知識共享,使患者隨時進行知識交流[11]。而線下通過定期開展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血壓測量等方式對患者進行現場指導,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并發癥的危害,意識到遵醫用藥、健康飲食、運動等的重要性,通過線上線下融會貫通的方式,提升服藥依從性,引導其積極改變不良行為,從而控制血壓水平[12]。
綜上所述,線上線下融合式健康教育可提升中年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改善其健康行為,控制血壓水平,提高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