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紅,黃春霞,粱醒然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廣東肇慶526000)
慢性腎臟病發展至終末期腎病時,其腎臟功能下降,同時機體其他系統受累,產生不可逆轉性損傷[1]。藥物治療對終末期腎病的效果有限,而腎臟替代治療為目前臨床的首選治療方式[2]。血液透析作為腎臟替代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半透膜原理,通過擴散、對流體內各種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排出體外,達到凈化血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目的。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其主要將患者血液通過透析機和透析液完成物質交換,并將體內累積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達到維持機體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的目的[3]。但血液透析并不能完全替代腎臟功能,隨著治療時間逐漸延長,患者耐受能力逐漸降低,導致患者逐漸出現各種并發癥,而皮膚瘙癢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4]。由于患者對于疾病、血液透析的了解有限,治療費用較高,可使其產生緊張、焦慮情緒[5]。而負性情緒影響患者的睡眠狀態,進而影響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6]。故在血液透析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而癥狀管理策略是目前臨床新提出的一種管理策略,其主要是針對患者的癥狀而實施干預措施,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7]。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心理困擾及睡眠質量的影響?,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8月1日~2021年8月31日行血液透析治療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血液透析標準[8];②年齡>18歲;③血液透析時間>3個月;④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相關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其他非透析引起的皮膚疾病者;②合并肝功能不全等疾病者;③存在感染、出血等并發癥者;④存在精神類疾病等,無法較好配合研究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25~65(55.41±3.26)歲;透析時間6個月~7年,平均(3.57±1.18)年;病變類型:糖尿病腎病13例,高血壓腎病12例,尿毒癥15例,其他6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8~66(55.39±3.42)歲;透析時間8個月~9年,平均(3.69±1.25)年;病變類型:糖尿病腎病15例,高血壓腎病11例,尿毒癥13例,其他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血液透析期間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干預內容以疾病知識、患者日常飲食、生活護理等為主,通過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手冊的方式加強教育,其出院后可定期安排隨訪,隨訪方式包括微信、電話或門診咨詢等,并給予健康教育和相關指導。觀察組采用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如下。①成立血液透析管理團隊。由科室主任、護士長擔任領導,負責整體統籌和協調等工作。小組人員入組前均先經過培訓和考核,考核通過后方可入組,參與工作。②制訂針對性癥狀管理教育計劃表。如以皮膚瘙癢為例,計劃表中包含:a.目標,改善患者皮膚瘙癢癥狀;b.內容,皮膚瘙癢的主要表現,日常生活中預防方法;c.策略,如控制日常洗浴次數、每次洗浴時間及洗浴水溫,而色素、香料等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刺激皮膚,導致瘙癢癥狀加重,故選擇洗漱用品時避免該類物質。此外,皮膚正常狀態下偏酸性,而硫磺皂等物品堿性過強,應避免使用此類物質,盡量穿著寬松衣物,勤剪指甲,避免過度抓撓,可使用濕敷等方式緩解瘙癢程度,使用含水量較好的潤膚劑沐浴后涂抹,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酒,規律作息;d.評價,即患者是否了解皮膚瘙癢的表現、處理、預防方法等。③健康教育。以制訂的癥狀管理教育計劃表為依據對患者所出現的每個癥狀均進行30 min左右的癥狀管理教育,1周后評估患者的癥狀相關知識掌握效能,若評估結果提示患者知識掌握水平提高后,可指導患者參與下一級別的癥狀自評和管理,若患者知識掌握能力尚未提高,小組成員與患者一起分析并改正,重新更正計劃表后再進行評價。④延續性護理。制訂癥狀管理行為檢查表,主要是檢查患者的日常行為,如飲食方式、作息習慣等,然后將填好的行為檢查表通過微信發送給血液透析管理團隊,進行反饋。兩組均干預2個月后評估各項指標。
1.3 觀察指標 ①皮膚瘙癢情況:干預前后采用中文版四項目瘙癢量表(FIIQ)進行評估,量表主要包括瘙癢程度、瘙癢分布部位、瘙癢頻率及對睡眠質量影響4個方面,總分為3~19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瘙癢越嚴重。②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或焦慮程度越嚴重。③睡眠質量:評估工具為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PSQI共含有7個項目,分值為0~21分,評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④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進行評估,SF-36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2.1 兩組干預前后FIIQ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1 兩組干預前后FIIQ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PSQI、SF-36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PSQI、SF-36評分比較 (分,
終末期腎病可致機體內水、電解質等物質積聚,酸堿平衡及各物質代謝水平均被破壞,對機體多個系統造成不可逆性損害[9]。終末期腎病目前首選治療方法為腎臟替代治療,其可幫助機體過濾毒素及多余水分,但無法完全取代腎臟的作用,可導致患者發生近期或遠期并發癥[10]。因此,對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既需要積極配合腎臟替代治療,同時也需要管理和干預其日常飲食、用藥、飲水等生活方式,從而提高治療效果[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FIIQ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P<0.01),表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皮膚瘙癢。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主要發生于患者前臂、前額、頸部等部位,嚴重者可出現全身瘙癢[12]。而皮膚瘙癢主要與機體內甲狀旁腺激素增多,且其表面皮膚、神經末梢等部分存在鈣鹽沉積等相關,當患者瘙癢發作時間延長、癥狀加重時,由于患者對相關知識和應對措施了解不足,可造成患者頻繁抓撓,從而導致皮膚皴裂、皮疹等,進而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13]。而癥狀管理策略主要是針對患者的癥狀變化而采取措施的管理模式,可針對性改善其癥狀。因此,通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不僅可了解患者癥狀程度,同時還提高癥狀管理能力,從而有利于恢復病情。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可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皮膚瘙癢隨著時間延長可逐漸加重,導致患者越來越難以忍受,而抓撓等方式不僅無法緩解病情,還可加重對皮膚的損傷,故造成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影響其情緒狀態[14]。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提升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從而緩解皮膚瘙癢等癥狀,減輕其心理壓力,采取更科學和合理的方法應對皮膚瘙癢等并發癥。此外,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干預后,兩組PSQI、SF-36評分均優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優于于對照組(P<0.01)。表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質量、生活質量。皮膚瘙癢癥狀不斷加重可造成患者出現心煩、焦慮等情緒,導致其難以入睡,出現睡眠障礙[15]。而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通過提升患者對皮膚瘙癢的認知,從而改善心理狀態,緩解不良情緒,使患者遵從醫囑,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改善其睡眠質量,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緩解不良情緒,提高其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