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麗,王 藏,辛苑夢
(南陽市中心醫院 河南南陽473000)
目前,醫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早產兒存活率日益增高。但由于早產兒肺部發育不成熟出現呼吸暫停,主要與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肺部結構發育不完善有關,呼吸窘迫易導致低氧血癥,增加腦部積水、腦室出血及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等問題,如果不及時給予呼吸支持,早產兒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1-2]。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CPAP)是臨床治療呼吸暫停的重要方法,通過保持咽部氣道開放,降低氣道阻滯風險,提高肺內功能殘氣量,改善患兒呼吸狀況[3]。雖然NCPAP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仍需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支持,以保證患兒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新生兒個性化發展護理和評估程序(NIDCAP)是指基于早產兒行為評估,通過評估生理特征,爭取將有害刺激降至最小,并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護理過程要求父母參與[4]。NIDCAP護理是基于相互關系的護理干預,需充足的人力和醫患信任,從而保證給予最佳護理效果。有研究表明,胎兒在母體內的體位為頭部略俯曲、頜部貼近胸部,肘關節屈曲、上臂靠近胸部,前臂在胸部往往交叉或平行,膝髖關節屈曲,大腿貼近腹部[5-6]。如果早產兒出生后延續母體內的體位,將會感到更舒適、安全,有助于刺激呼吸、減少呼吸暫停發生次數。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我們對66例NCPAP早產兒實施NIDCAP理論的個性化護理模式聯合舒適體位,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收治的132例NCPAP早產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出生時≤37周者;②呼吸暫停持續時間≥20 s,心率<100次/min,血氧飽和度<85%,出現皮膚青紫、肌張力下降等癥狀,經臨床醫生確診為呼吸暫停者;③無先天性心臟病及其他重要臟器疾病者;④監護人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②心臟病或先天性神經系統疾病者;③遺傳代謝性疾病者;④不同意參與本研究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6例。觀察組男33例、女33例,胎齡32~36(33.23±2.28)周;出生體重2.18~3.12(2.67±0.65)kg;娩出方式:剖宮產32例,順產34例;呼吸暫停次數4~7(5.34±0.54)次/d。對照組男30例、女36例,胎齡31~36(32.73±1.28)周;出生體重2.23~3.42(2.72±0.45)kg;娩出方式:剖宮產32例,順產34例;呼吸暫停次數4~8(4.74±0.63)次/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入院時需建立患兒信息檔案,每日監測體重、呼吸、心率、奶量;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將患兒放置在保溫箱中保持體溫恒定、喂養、皮膚護理、病情監測、預防感染等。如出現呼吸暫停時給予NCPAP治療,采用Care Fusion空氧混合氣,使用適當型號的鼻塞,呼氣末正壓設置為4~6 cm H2O(1 cm H2O=0.098 kPa),流量4~6 L/min,氧濃度為21%~40%,經皮血氧飽和度90%~94%。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NIDCAP理論的個性化護理模式聯合舒適體位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成立早產兒科研小組。首先培訓科室醫生、護士學習NIDCAP知識及了解新生兒的發育情況,根據科室條件及工作人員自身情況制訂早產兒NIDCAP的個性化護理方案。責任護士根據早產兒運動、睡眠規律、科室醫療條件及喂養情況制訂針對性的護理計劃,保證給予持續性護理。②環境護理。通過模擬子宮內環境為早產兒提供合適的溫度、光線及安靜環境,通過暖箱避光罩、燈光調整病房內光線,避免病房強光照射;病房內采用吸音材料、減輕周圍環境噪音,同時醫護人員穿軟底鞋,在病房內說話輕、動作輕,為早產兒提供舒適的環境。③喂養護理。根據早產兒發育程度選擇合適的喂養方式,喂養每天15 min,幫助患兒練習吮吸、吞咽功能。④撫觸護理。通過專業的手法和技術撫觸早產兒,撫觸前雙手涂抹潤膚乳或撫觸油,每次10~15 min,2次/d,可固定在每日母乳喂養后1 h進行。⑤父母參與護理。醫護人員與父母合作照顧早產兒,在父母參與護理前,護士需告知早產兒病情、參與的目的,并由護士監督做好消毒工作,然后一對一地講解早產兒護理方式及注意事項,同時做好父母心理支持工作。在病房相對獨立的空間設置父母專用椅,指導其學習袋鼠式護理,增加父母撫觸及母乳喂養的機會。⑥舒適體位護理。使用絨布將早產兒包裹,模擬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如將頭與軀干垂直并保持正中位,肩部略向前,髖部置于中線位不外旋,保持鳥巢狀幫助新生兒保持體屈曲位,嘗試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等睡眠體位,保證每2 h更換1次體位,適當增加俯臥位頻率。有研究表明,俯臥位有助于早產兒呼吸系統的發育,提高血氧情況,增加胸部活動;同時可改善胃腸道功能,減輕疼痛刺激,促進早產兒身心發育[7-8]。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10 d不良反應:腹脹、嘔吐、胃潴留、心率過速。②呼吸暫停治療效果:顯效為治療48 h內呼吸暫停停止發作,有效為治療48 h內呼吸暫停次數減少50%以上,無效為治療48 h內呼吸暫停無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③治療10 d呼吸暫停發生頻率和臨床指標(平均體重、喂奶量以及NCPAP時間、用氧時間、用藥時間、每日睡眠時間、住院天數)。

2.1 兩組治療10 d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10 d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呼吸暫停治療效果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呼吸暫停治療效果比較(例)
2.3 兩組治療10 d呼吸暫停發生頻率、平均體重、喂奶量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10 d呼吸暫停發生頻率、平均體重、喂奶量比較
2.4 兩組每日睡眠時間、住院天數、NCPAP時間、用氧時間及用藥時間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每日睡眠時間、住院天數、NCPAP時間、用氧時間及用藥時間比較
有研究表明,呼吸暫停與患兒呼吸中樞系統發育不全有關,神經組織之間的相互聯系受到影響,神經沖動傳導受限,導致早產兒肺部代償功能降低,無法有效延長呼吸時間,從而引發呼吸暫停[9]。如果頻繁發生呼吸暫停,嚴重影響早產兒的生命安全,因此,對呼吸暫停早產兒給予及時有效的干預,緩解并降低呼吸暫停發生頻率,從而促進其身體發育[10]。
NCPAP是治療呼吸暫停早產兒的常見通氣方式之一,可防止呼氣末肺泡塌陷,改善機體氣體交換功能,能減少常規吸氧所產生的低氧血癥,避免長時間高濃度吸氧導致氧中毒。NCPAP作為一種無創治療手段,不良反應小,可避免氣管插管、呼吸機感染、氣壓傷等并發癥[11]。由于早產兒身體較弱、病情發展快,往往面臨危及生命健康的各種問題,必須給予持續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干預。臨床上普遍認為,俯臥位可有效降低胸膜腔壓,促使跨肺壓差均勻分布,增加背部肺單位通氣,有利于肺功能發育,在治療呼吸暫停早產兒中發揮重要作用。NIDCAP護理模式以患兒為中心,在護理中考量環境對早產兒的影響,通過采取相應措施努力將外界不良刺激降至最低,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并動員父母參與,有利于早產兒生長發育。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10 d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呼吸暫停發生頻率低于對照組(P<0.05);且呼吸暫停治療有效率、每日睡眠時間、平均體重、喂奶量均優于對照組(P<0.05,P<0.01);觀察組NCPAP時間、用氧時間、用藥時間、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P<0.01)。表明通過改善病房環境,促進早產兒睡眠,生長激素分泌增多,促進生長發育。采用舒適體位護理使早產兒具有安全感,機體能量損耗減少,促進體重增長;護理人員指導父母參與護理,使其更好地掌握護理技巧,增強父母與子女的情感需求,滿意度隨之升高。
綜上所述,將NIDCAP理論的個性化護理模式聯合舒適體位應用于NCPAP早產兒,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呼吸暫停治療效果,有助于減少呼吸暫停發作,縮短住院時間,從而促進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