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朝霞,邱玉春,賴高媛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河南駐馬店463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EMs)是一種婦科疾病,常見于生育年齡婦女且發病率為10%~15%,近年來EMs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臨床表現為痛經、貧血、月經不調,不僅能引起強烈的生理不適感,還可影響受孕及妊娠各環節,導致不孕、流產等不良結局,因此,患者易產生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給生活、工作帶來嚴重危害[1]。故采取積極的心理干預對緩解患者在治療期間產生的緊張、焦慮情緒尤為重要。幸福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成就(PERMA)理論主張培養患者積極樂觀的心理,旨在達到持續的幸福狀態[2]。目前,幸福PERMA理論研究已逐漸向應用層面轉移,在老年慢性病患者護理中已取得積極效果[3]。但該理論在EMs不孕患者治療中尚有待探究。2019年3月1日~2021年9月1日,我們對44例EMs不孕患者實施幸福PERMA理論下健康教育模式,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收治的88例EMs不孕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EMs不孕者[4];②臨床資料完整者;③思維清晰,溝通良好者;④夫妻雙方有規律性生活、未避孕;⑤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軀體疾病者;②存在煙酒依賴史者;③染色體異常者;④精神疾病者;⑤轉院治療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年齡24~40(32.1±3.1)歲,不孕年限3~11(7.2±1.6)年,受教育年限6~21(13.5±2.4)年。對照組年齡25~42(33.0±3.5)歲,不孕年限4~10(7.1±1.4)年,受教育年限5~22(13.4±2.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疾病發生原因、臨床癥狀等;囑患者按時遵醫囑服藥;向患者推薦合適的運動方式。給予4周護理干預。
1.2.2 觀察組 在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實施幸福PERMA理論下健康教育模式,具體內容如下。①組建干預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主任醫生及責任護士各2名及心理治療師1名組建干預小組,建立QQ或微信溝通平臺,收集患者資料,同時提供心理咨詢服務。②制訂干預方案:查閱與EMs有關文獻資料,結合臨床經驗制訂幸福PERMA理論下心理干預初稿。預選滿足納入、排除標準的10例患者進行預實驗,對存在問題進行積極修改。③實施措施:首先對患者進行個體評估、了解基本情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調整干預方案,與患者進行4周面對面訪談,每周2次,每次20~30 min。具體見表1。

表1 幸福 PERMA理論下積極心理學干預方案
1.3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況與自我感知壓力: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價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SAS評分<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SDS評分<53分為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采用壓力知覺量表(CPSS)[6]評估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感知壓力,主要評估日常瑣事、重大事件以及應激源的改變3種壓力情景。量表共14個問題,其中7項正向記分,7項負向積分,采用5點記分法,評分越高表示自我感知壓力越大。②疾病認知度:采用疾病認知問卷(ICQ)[7]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疾病認知度,主要分為無助、接納2個維度,每個維度包括6個條目,2個維度單獨記分,評分為6~24分,評分越高表示該維度感知越高。③依從性:采用患者依從性調查表評估依從性,主要從飲食、檢查、運動、藥物等方面進行評估,滿分10分,其中<5分為不依從,對護理不滿意,拒絕接受護理;5~7分為部分依從,基本按照醫囑尊重醫療工作,偶爾有分歧能聽取意見;8~10分為完全依從,嚴格遵照醫囑按時完成各項醫療工作。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④生活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8]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環境4個領域,每項評分為2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⑤并發癥:記錄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出現的并發癥,如痛經、貧血及月經不調。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CPS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CPS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ICQ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ICQ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2.4 兩組干預前后WHOQOL-BREF評分比較 見表5。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6。

表5 兩組干預前后WHOQOL-BREF評分比較(分,

表6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在EMs管理專家建議中指出,定期進行心理輔導能夠緩解術后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9]。幸福PERMA理論旨在使人達到持續的幸福狀態,通過改變解釋風格、感恩練習、積極情緒體驗等,幫助患者關注生活中美好事物,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10]。目前,采用幸福PERMA理論對艾滋病、頭頸腫瘤、乳腺癌等患者術后康復成效顯著[11-12],但幸福PERMA理論對EMs患者影響還有待深入探究。
有研究顯示,90%以上EM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采取有效措施緩解不良狀態對患者康復和疾病治療意義顯著。本研究結果發現,干預后,兩組SAS、SDS、CPSS評分低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采用幸福PERMA理論下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狀態。究其原因:一方面幸福PERMA理論通過面對面訪談,讓患者對EMs產生深刻認識,鼓勵患者宣泄情緒,培養聽歌、下棋等興趣愛好以轉移注意力,使消極情緒得以緩解[13];另一方面,通過與患者溝通將逃避轉換成積極面對,同時通過列舉生活中自豪、驕傲事情,使患者對生活充滿希望,能夠積極樂觀面對生活。有研究發現,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可促進大腦皮質醇表達增加,緩解負性情緒,達到調節心理狀態、有助于康復的目的[14]。
疾病認知是指患者在患病狀態下對疾病的認知評價。有研究顯示,疾病認知和患者依從性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疾病認知程度越高,依從性越好,護理干預療效越好[15]。本研究結果發現,干預后,兩組ICQ中無助評分低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兩組ICQ中接納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首先幸福PERMA理論下健康教育模式通過每周與患者面對面交談,使其對疾病產生深刻的認識;其次通過對患者疑問和負性情緒予以積極回應,拉近彼此間距離;然后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使其重視疾病;最后,對目標規劃和心理疏導讓患者依從性提高,更易接納治療及護理措施,有助于病情轉歸[16]。
Ryan等[17]研究發現,70%以上患者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下降,主要與長期疼痛、不孕、焦慮等負性情緒積累,同時醫療高額費用給患者生活帶來沉重負擔有關。本研究結果發現,干預后,兩組WHOQOL-BREF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由于幸福PERMA理論下健康教育模式從患者角度出發,拉近彼此間距離,減輕患者治療過程中應激性刺激;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利因素,從而達到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EMs不孕患者采用幸福PERMA理論下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降低自我感知壓力,增強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