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展
【摘 要】本文立足于小學藝術課堂教學現狀,分析了小學藝術課堂教學的優化方向。利用聽覺和視覺之間的聯系,進一步發揮音樂與美術融合課程的實際價值,助力當代小學生綜合素質及創新思維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藝術課堂 聽覺 視覺 融合課程
在小學藝術課堂中,很多學生對音樂與美術有很高的熱情以及強烈的探索欲。但這兩個學科的價值沒有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發揮,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在當代新型教育理念下,小學藝術課程不能僅僅按照傳統的藝術類課程進行分科類的課堂教學,而是應該將藝術類學科整合成融合性課程。小學藝術課堂中音樂與美術的融合,旨在有效地利用藝術中聽覺與視覺的聯系,直觀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的知識技能,從而達到促進小學藝術課堂教學的目的。
一、藝術中聽覺和視覺元素的聯系
藝術創作離不開聽覺和視覺這兩種基礎元素,它們是藝術審美的基礎。藝術中的聽覺和視覺元素,不僅是音樂與美術中兩個獨立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可以密不可分、互相融合。音樂以聽覺為基礎,但又不僅限于聽覺,它可以和視覺形成良好的聯系,達到“1+1>2”的效果。例如:在欣賞一首歌曲的MV(music video,音樂錄影帶)時,聽覺和視覺的雙重沖擊帶來的審美效果無疑是加倍的。同理,視覺的設計也可以成為音樂表達情感的技術手段,增進人們對藝術作品的理解。
二、小學藝術課堂教學的優化方向
(一)結合藝術聽覺和視覺,高效實施音樂與美術融合課程
1.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基準
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體制禁錮,健全音樂與美術融合的課程體系,利用藝術中聽覺與視覺的聯系,提升音樂與美術融合課程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玩、好動、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音樂與美術課程融合無疑給課堂創設了有趣的教學情境。音樂作品中的旋律、節奏都可以通過融合美術來增強音樂表現力,視聽結合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加清晰,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歌曲《小花雀》,學生聆聽清脆的旋律,從聽覺上感受到了小花雀的聲音動態。學生拿起畫筆根據歡快的節奏及鮮明的音樂色彩畫出心中的小花雀后,靜態的形象會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歌曲。這樣的融合課堂教學優化是圍繞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展開的,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浮躁、畏難等不良情緒。
2.以創造、創新為導向
音樂和美術教育的本質都是審美教育,無論是對學生本身還是教師的教學模式而言,都需要一定的創新。在小學音樂與美術課程融合的過程中,通過聽覺和視覺的聯系與碰撞,營造輕松的氛圍,可以引導學生更有效地發掘創造性思維及天賦。
例如,在音樂與美術融合課程“帶著耳朵去旅行”這一單元,筆者設計了“走進歐洲”這一課,首先引導學生聆聽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大海》,在聆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欣賞法國畫家莫奈的作品《魯昂大教堂》系列。筆者繼續引導,“德彪西像莫奈描繪時刻變化著的魯昂大教堂那樣,用音樂表現了大海瞬息萬變的景象”。這樣的融合引導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繪畫與音樂之間這種奇妙的聽覺與視覺的相通之處,就如“畫家莫奈將那些細碎的色塊糅合成一幅畫作,作曲家德彪西將散落在四處的音程聚集成了一首完滿的樂曲”。藝術之所以美好,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恰到好處的聯系,教師這樣極具創意性的表達也在第一時間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不論是視覺還是聽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創造美的過程中,體會美的形式規律,如對稱與均衡、對比與統一、節奏與韻律等。在欣賞《魯昂大教堂》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視覺上 “對比”的效果:通過視覺形象的明暗度、冷暖度、色彩的飽和度等多方面的對立因素使表達的主題更為鮮明,視覺效果更為活躍。“對稱”的構成也能帶給學生穩定的心理感覺以及莊重、威嚴的美感。
緊接著,筆者繼續引導學生聆聽德彪西的另一代表作《月光》,聆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閉上眼睛,遐想“一個只有圓月蕭然升起的孤獨的夜晚”。《月光》是一首鋼琴曲,鋼琴演奏有很多種觸鍵技法,例如斷奏、連奏等,筆者適時引導:“如果把這些演奏技法變成畫筆會是怎樣的,一起試試吧!”這樣的引導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把了解過的演奏技法以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美術中的點、線、面等。這樣畫完以后,筆者讓學生再次跟隨音樂嘗試模仿演奏,學生的表現更加生動貼切。可見,通過視覺表現聲音有助于學生深度理解音樂作品。
美術中的點、線、面可以用來表現音樂中的節奏與韻律。節奏是理性的,是有規律的變化和重復;而韻律是感性的,是有一定變化的互相交替。節奏可以讓學生在發現美的過程中,注重音樂的形態變化;韻律則可以使學生在創造美的過程中獲取不尋常的美感,從而獲得精神層面的滿足。
因此,關于后續對小學藝術課堂的教學優化,還應該積極嘗試能夠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新思想和新方法,適時摒棄和改進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滿足學生在藝術學習中的個性化需求。
(二)視聽結合,在小學藝術課堂中實現音樂與美術的藝術價值
不斷深化的教育改革中多次強調美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型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與美術從表面來看是兩個實施美育的毫不相關的學科,但不少藝術家一直都在探索音樂和美術的聯系與整合,長期的藝術實踐與經驗表明二者存在某種聯系,視聽感官也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德國美學家費歇爾說過:“一個感官響了,另一個感官作為回憶,作為和聲,作為看不見的象征,也就是共鳴。”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構建音樂與美術融合課程,在視聽結合的有機融合下,如何在小學藝術課堂中最大化地實現音樂與美術的藝術價值呢?筆者進行了以下探索:
1.視聽結合,豐富學生的情感
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教師在音樂與美術融合的教學中,高效利用聽覺和視覺的聯系與碰撞,可以較好地調節學生的情感,也更易發揮藝術教育寓教于樂、生動形象的價值。在音樂課堂中融入富有色彩的畫面,在美術課堂中融入富有個性的音樂,都可以使學生得到聽覺與視覺的雙重情感感受。音樂與美術融合課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利用視聽結合的方法自己創作作品,通過知識的應用和拓展,達到延伸情感,從而創造美的目的。如此,學生開闊了視野,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實,情感自然也得到了升華。
2.視聽結合,培養學生的觀感
發揮音樂與美術的藝術價值,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力與感受力,這些是想象與創造的基礎,沒有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感受,就很難發展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音樂課堂中,學生聽到輕松愉快的舞曲,往往會跟著音樂在教師的帶領下邊唱邊跳。當學生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與舞蹈表演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彼此的形態進行繪畫創作。這時學生會結合自己的觀察進行想象,利用各種生動的線條來表現優美的舞姿,豐富多彩的畫作盡顯兒童的創意。這樣的教學在小學藝術課堂易受學生歡迎,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觀察力,大膽想象,敢于創作,在聽覺與視覺的結合下,聲形并用,提高了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對教師而言,這種融合教學模式既能輕松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又能使課堂生動有趣。
3.視聽結合,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生活中,小學生普遍都對新鮮事物充滿幻想,這是智慧的表現,也是一種天賦。美術學科需要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通過畫筆描繪出他們內心所想的事物。音樂也是學生創造力的源泉。在音樂課堂中,旋律往往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學生聆聽同一首樂曲,教師借助音樂形象來引導學生對此進行視覺形象的想象,例如暢想自然美、境遇美,當學生有了美的想象作為基礎時,再發揮各自的創造力,就會豐富作品的多樣性,使之千變萬化。
綜上所述,視覺與聽覺相互聯系,音樂與美術有效融合,既有利于營造小學藝術課堂教學的審美氛圍,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美的藝術真諦。音樂與美術相互滲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藝術的情感,并促使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對發現美、創造美進行探索。作為美育教學工作者,要時刻貫徹落實全面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這一宗旨,并著力推動與促進小學藝術課堂教學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