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宇娟 秦麗麗 許超

摘要:實有人口管理工作作為公安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社會治安管理的關鍵一環,在群眾工作、城市管理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轉型,現有的實有人口管理模式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亟須解決現存問題、規避現存風險。本文運用實地調研法、文獻研究法等,以社區實有人口管理為出發點,從實有人口管理現狀、管理人員、社會發展等方面分析實有人口管理現存問題,提出解決對策,為完善實有人口管理模式提供參考,提升公安工作效能,為公安基層工作夯實基礎。
關鍵詞:實有人口;信息采集;問題;對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以人口管理為核心的基礎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動基礎工作信息化,有效服務公共安全管理各項工作。公安部早在2013年已做出各級公安機關要拓新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實有人口管理、順應人口大規模流動局勢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部署。公安部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已部署了全國開展以標準地址和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以下簡稱“一標三實”)為主要內容的基礎信息集中采集工作。實有人口管理作為一項公安基層工作,也是社會治理的核心,這也要求實有人口的管理需伴隨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與社會的不斷發展而不斷革新。
隨著我國的深入發展,經濟增速加快,社會矛盾與機遇并存,實有人口規模不斷擴大,流量持續增加,變動更加頻繁,必須鞏固好發展的根基,探索多元協同共治機制的路徑,加強實有人口管控能力建設,[1]把完善健全實有人口管理作為一項長期的、不斷跟進的策略。目前,全國各省依托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采集匯聚實有人口信息,為打擊犯罪、服務群眾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基礎,實現治安信息的相互關聯和深度分析,實現公安治安管理發展的需要。構建實有人口信息采集基礎上的綜合性、智能性的處理分析方式,為公安工作發展提供巨大的幫助。[2]而在這其中,尤其是基層工作中,也不乏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二)研究意義
實有人口管理作為社會管理的最小單元,是國家長久平穩發展的內部穩定劑,對社會管理起著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對實有人口進行翔實登記、錄入系統,掌握所在區域內實有人口基本信息情況,有效進行實有人口管理是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安定的基礎,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必然組成,是國泰民安的重要保障。實有人口管理在服務群眾、打擊犯罪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完善實有人口管理,為保障公民的合理權利,解決公民合法需求提供基礎。準確錄入實有人口相關信息,為偵破案件提供信息支撐,為公安機關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查處發現違法犯罪案件線索,防范違法犯罪活動等提供信息,并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所需要的人口信息。
隨著全面深化公安機構改革,大力推進智慧警務建設,不斷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深入開展,緊緊圍繞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和推進“四項建設” 的總體要求,將“一標三實” 基礎信息集中采集作為加強和創新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以人口管理為核心的基礎工作的重要抓手,納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加強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重點工作,通過基礎信息集中采集,著力破解以人口為核心的治安要素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漏管失控難題,為公安實戰提供基礎信息支撐,為黨委、政府的決策和各項社會治理提供可靠依據。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本文簡述研究背景,明確實有人口的概念和當前的實有人口管理機制。據此闡述研究對于公安工作、社會及國家發展方面的意義;其次,闡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基于文獻研究和實地調研為基礎的多種研究方法,主要從信息采集模式、管理理念及社會現狀等方面探討實有人口管理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基層公安民警的工作建議提出相應對策;最后,對本研究做出總結,提出對未來實有人口管理發展的展望。
(二)研究方法
1.實地調研法
通過在江蘇、浙江、山東等地的調研學習,在社區工作模塊中接觸到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實有人口登記模式、密切觀察、親身體驗,探究模式的優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同時,調查和詢問基層民警等多部門在公安工作中涉及警綜平臺社區警務模塊出現的問題,并綜合搜集到的實例進行分析研判,探究其中普遍存在的共同點,總結概括其中問題所在,深入了解分析原因,并得出研究結論。
2.文獻研究法
搜集實有人口管理相關學術文獻,研究基層民警相關話題的訪談,查閱相關新聞報道,分析深究近十年實有人口管理相關政策文件所作部署,對此類文獻所涉及內容做出鑒別整理。不僅要明白為什么這么做,還需明白為什么不那么做,把握政策大方向正確性的同時更要注意落實到基層工作中的難點。著重鉆研基層民警相關訪談內容,收集相關新聞報道提供的更多一線信息,全方位了解實有人口管理在基層工作中存在問題,提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
三、實有人口管理問題分析
實有人口管理主要流程是登記實有人口信息并錄入系統,結合系統進行分析研判,為公安治安管理及刑事偵查工作提供數據庫支持。因此,登記信息的時效性與全面性將對日后工作產生直接影響。而公安基層民警作為實有人口管理人員,其管理理念與方法也同樣對管理效果存在影響。實有人口管理工作作為社會治安管理一部分,與社會發展進程息息相關。由此,本文分析了以下幾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更新難以同步
信息更新難以同步包括兩方面的同步,即責任區同級單位間的同步與社區與上級單位之間的同步共享信息。難實現同級單位間的同步。各基層派出所雖然對實有人口信息登記已成各自體系,但由于各社區登記信息標準不一,平臺不統一,信息條目不一致。例如,部分社區登記一類信息,而部分社區登記的是另一類信息,并未收錄這一信息,導致各社區間信息難以實現集中,雖然有數據,卻無法實現各社區信息聯通,形成有小數據而無大數據的局面,也就無法實現“大數據警務” 管理。人口數據信息質量是實有人口管理的生命線和基準線。[4]信息登記平臺不統一,信息無法聯通,導致工作人員可能對同一信息在不同平臺重復錄入,數據更新不同步,數據質量難以保證,既增加工作量,又無法提升工作效能。
(二)流動人口管理存在滯后
目前,實有人口信息登記途徑方式較為單一,多為集中某一時間采集,或每年固定時間采集,并不能做到實時更新。隨著交通工具升級、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一人一戶一輩子” 的現象已不復存在,群眾房屋搬遷、居住地改變已是常態,也存在“兩地居住兩地跑” 現象。全國各地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使得收集人口管理的相關數據,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時的難度增加。[5]這就對實有人口管理信息及時更新記錄提出更高要求。若居民人口發生變動,搬家、遷入或遷出并不能做到實時記錄,造成日后工作的信息冗雜并增大工作人員工作量。
(三)實有人口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當前的實有人口管理工作有待更新理念和創新認識,需要提升對工作范圍方式、方法及作用的認識。實有人口管理作為公安的基礎業務工作,在治安管理、保障群眾個人權益和維護社會穩定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實有人口管理工作需要充分挖掘和發揮此功能,才能更好地發揮實有人口管理工作意義。隨著信息時代深入發展,社會治理方式呈多樣化,實有人口管理工作也應加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中,利用后臺強大的數據庫功能,實現實有人口管理信息化,以人口信息化為引領,以規范管理為目標,加強源頭上的實有人口信息采集。[6]不再是單一的依靠人工進行收集分析,提高信息利用效能,發揮信息深層的強大功能。
四、實有人口管理完善對策
(一)立足實有人口,完善警綜平臺
依托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對警綜平臺實有人口采集模式作出研判,通過公安實戰,向基層民警收集平臺設計不合理以及登記信息發現存在的設計缺漏,完善創新管理平臺實有人口信息采集形式與內容,全面摸清人口底數,各平臺實現內容條目統一,促進管理平臺實現統一推廣。按照統一標準、一點采集、逐級匯總、分級應用的步驟,依托相關平臺、系統,有效整合基礎數據資源,實現對常住人口可變項維護,暫住人口、寄住人口、流動人口、居住證等人員信息采集管理功能。同時,實現實有人口基礎信息的可視化展示,并為上級系統提供數據資源。加強基礎信息政務共享、公安實戰的運用,有效支撐治安行政管理、刑事執行等各項公安工作。
(二)注重信息應用,加強反哺作用
在服務公安實戰上,提高公安各警種對人口信息平臺的利用。通過實戰經驗總結,一是明確實有人口信息同其他部門信息聯合研判對偵破案件、人員追逃、人員查控方面的指導作用,提高對人口信息應用的作用認識,調動民警對實有人口信息采集等其他信息管理工作的積極性,維護人口信息登記平臺的主動性。二是建立完善信息整合分析機制,加強人口基礎信息從社區、派出所到市級政府的信息協同傳遞,完善省部級到基層社區對數據的調用分工。省廳及設區市匯聚的相關數據可通過數據同步或終端采集匯總至部級平臺。同時,部、省級平臺開放服務,設區市通過調用部、省級平臺身份鑒別、智能搜索、研判分析等相關基礎支撐服務,反哺社區警務工作。
(三)整合社會資源,形成部門聯動
人口信息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公共資源,在社會管理服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7]實有人口歸公安機關管理,卻不應限制在公安領域,信息的互通也不應限制于公安工作范圍內。對人口的信息實施有效關聯,整合多個政務平臺信息,如公安、社保、民政、共青團、婦聯、計生、衛生、工商、教育等多個部門,把各部門信息有機結合在一起,整合資源,實現系統信息對接,形成完整人口信息體系,發揮信息牽引作用,形成“知一便知所有” 信息聯動新模式。同時加強與人社、司法、財政等各政府部門聯系,分明各司職責,相互協調、各抓一頭、各管一項、齊心協力和齊抓共管。
五、總結
要將實有人口基礎信息集中采集工作與公安開展的“大走訪”、五項基礎管控集中攻堅、各項重大安保維穩任務、推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改革加強人口管理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相互借力、互相促進。要結合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實有人口登記與戶口登記管理相銜接,要建立各警種部門業務聯動、信息共享機制,形成基礎工作支撐專業工作、專業工作反哺和倒逼基礎工作的良性互動。要將實有人口基礎信息集中采集工作與維穩安保、反恐防暴、防控打擊犯罪工作緊密融合,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情報信息搜集等基礎工作,著力提升對重點單位、重點部位的動態管控能力和情報線索的發現預警能力。
堅持推進實有人口模塊化建設,推動實有人口管理智能化、系統化建設,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實施大數據戰略,推進智慧警務發展,提供相關法律支撐,警民合作,為公安工作智能化、高效化提供有力支撐。嘗試探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基礎信息采集應用工作自動化、智能化。對于實有人口管理未來發展,可嘗試依托移動警務平臺,研發部署人口等相關基礎信息采集應用APP,實現群眾自主申報登記信息,解決信息延遲等一系列現存問題,提供基層民警、社區輔警使用,實現采集應用工作可視化、規范化。繼續深化創新實有人口管理工作,為公安實戰和社會治理提供更智慧、更規范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前勇.論實有人口多元協同共治機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3):140-145.
[2] 朱東風,何銀松.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公安機關實有人口信息采集[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18,26(1):94-98.
[3] 夏德新.派出所加強實有人口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派出所工作,2016,(5):9-12.
[4] 陳高.“三牛精神”的時代價值與融入實有人口管理工作的路徑:以上海市公安局寶山分局為例[J].上海公安學院學報, 2022,32(1):12-19.
[5] 王皓.淺談實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意義[J].管理觀察, 2014,(16):184-185.
[6] 李旭輝.公安機關實有人口信息采集的意義和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22):23.
[7] 沈煉.淺談上海實有人口管理在基層警務工作中的實踐與發展[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24(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