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郭健 牛震宇 遼寧省科學技術館 劉永睿

船舶使用蓄電池供電系統作為船舶應急電源,通常采用自制燈板、家用電阻絲式電爐子等簡陋設備作為負載進行放電,放電過程不是恒流源放電,同時無法準確地檢測放電電壓和電流。上述方法存在以下不足:放電時間長;測試精度低;安全性能差。在大電流工作時,常常容易燒毀調試設備,為報驗帶來諸多不可控因素,導致最終的檢測結果不準確,還會增加火災隱患和觸電危險。在同行業能夠徹底解決該問題,具有很高的經濟、技術價值,由此,每年企業將減少損失100余萬元。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在國內、外,蓄電池容量測試儀廣泛應用于汽車行業,在車載直流蓄電池測試方面有成型產品。在造船行業,各大造船廠使用較少,現無面向船舶行業的專業產品,對該產品的應用具有更積極的意義。
該問題所在技術系統是船舶蓄電池供電測試系統,它的主要功能是驗證蓄電池的放電能力,通過逆變器逆變為交流電,檢測蓄電池逆變電源電流恒流放電過程,即恒流大功率連續供電30分電流誤差≤1A。在實現該功能的過程中,要保證待測船上蓄電池系統不能改變, 以恒流大功率連續測試30分鐘也不能中斷,電流誤差不大于1A。
船舶待測蓄電池系統供電箱用連接電纜與負載開關和負載電阻(燈泡)連接好。接通負載開關,使待測蓄電池供電箱向負載電阻放電,進行測試。用外加電流表、電壓表和功率表等儀表監測放電參數,用風扇給電阻散熱,降低系統溫度。

在系統進行放電試驗過程中,需要多組燈泡同時工作,短時間內燈泡表面及局部環境聚集了大量的熱量,由于熱量散發不及時,使燈泡周圍局部溫度過高,造成燈泡穩定性差,易燒壞。在高達70℃的環境溫度下,更換損壞燈泡極其困難且耗時較長。如更換不及時,會因試驗電流偏差大于1A,而中斷試驗。
根據實際測試統計,在恒定電流5A的情況下,其一,試驗15分鐘以后就有負載電阻(燈絲)不穩定,燒毀損壞,20分鐘以后損壞數量增多。其二,負載散熱大,環境升溫快,存在安全隱患,負載中間位置溫度高,25分鐘左右各點溫度恒定基本不再升高。

1.4.1 方案:
1.4.1.1 接入幾個備用負載燈泡,發現燈泡燒毀及時投入備用燈泡,待壞燈泡及周圍溫度降低至40℃以下及時更換壞泡;
1.4.1.2 為了改善散熱效果,增加散熱風扇的數量;
1.4.1.3 延長連接電纜,將負載移到室外露天區域增加通風。
1.4.2 缺點:
1.4.2.1 備用負載數量有限,如損壞量太大,備用數量難以為繼;
1.4.2.2 增加散熱風扇少,效果不明顯,增加風扇多,占用空間大,不方便放置;
1.4.2.3 負載移到室外電纜過長,系統穩定性差,室外天氣偶遇雨、雪、大風時又無法使用。
通過運用功能分析,列出相關的系統組件,建立功能模型等分析方法:

系統級別 組件名稱負載開關、散熱風扇、負載燈泡、燈座、器件固定板、儀表、電能、空氣,外殼超系統組件 人、船用供電系統系統內組件
根據建立的功能模型分析,實施裁剪策略,有害組件是負載燈泡,根據裁剪實施策略,裁掉負載燈泡。考慮尋求系統中可用件散熱風扇,因風扇功率較大、無法滿足指定電流的調節要求,選黃金電阻消除有害發熱,采用帶燈開關起指示作用。

通過因果鏈分析查找末端因素,并對末端因素提出相應的技術方案,重新進行燈泡、風扇的排列和布局,便于操作、散熱。(如圖1)

圖1
通過最終理想解、九屏圖、因果鏈等分析方法,也找出了問題的關鍵點和矛盾所在。
經過方案的可行性分析進行改進,與功能裁剪策略相似,如:擴大空間,加快空氣流量,提高散熱效果;自動控制測試裝置投切,穩定測試參數;使用可調檔風扇,可隨負載溫度,調節空氣流通速度等相關方法。
通過原問題“擴大空間,加快空氣流量,提高散熱效果”的技術矛盾表述: 如果增大負載燈泡之間的排列空間和空氣流動量,那么就會降低了負載溫度,便于拆裝維修,但是增大了器件固定板的尺寸,不便于攜帶,存放更占空間;如果測量精度低,那么蓄電池測量裝置需求器件少,但是恒流放電調節波動大 ,反之波動小。
參照39個通用工程參數,改善的溫度、可維修性參數,惡化的靜止物體的體積參數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陣:

惡化的參數靜止物體的體積改善的參數溫度 35、6、4可維修性 1
3.1.1 運用創新原理產生聯想如下:

創新原理 35、改變物體的體積A.改變物體的物理狀態;B.改變物體的濃度具體內容或粘度;C.改變物體的柔度;D.改變物體的溫度或體積方案 利用立體空間,把器件固定板改成器件箱創新原理 1、分割A.把一個物體分成相互獨立的部分;B.將物具體內容體分成容易組裝和拆卸的部分;C.提高物體的可分性或分散程度方案 一塊電阻板分成若干塊,分層放置
負載燈泡間距是散熱的主要問題。如果燈泡負載間距小,那么節省空間,但溫度升高,反之則低。
3.2.1 通過空間分離的方法(1、2、3、4、7、13、17、24、26、30)分析矛盾問題,利用矛盾:1.分割法 17.多維原法。

創新原理 1.分割法 17、多維原法分割法: B、將物體分成容易組裝和拆卸的部分具體內容多維原法 :A、用物體的多層排列代替單層排列方案 燈泡板用多層排列替代單層平面排列
基于物場模型的標準解,以降低局部溫度高的問題,通過1.2.3引入第二種物質,構建完善的物場模型,用導流板改善空氣動力性。

將技術方案逐項列舉,再利用方案特性及占比評分矩陣(消除矛盾30%;無新危害10%;成本低10%; 簡單性20%;可行性30% )乘以權重系數得出每條方案的最終得分選出優選方案,綜合結論:制成器件箱,利用立體空間分層放置;用黃金散熱電阻代替燈泡縮小體積;設置空氣導流板便于散熱。



?
該技術成果在十萬噸級船塢生產線的系泊試驗得到了全面應用,達到了預期的的經濟效益,利用TRIZ理論作為引導,并申請了專利,打破了思維慣性、創新的神秘感,養成了積極思維的好習慣。
該成果推廣實施之后,有效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縮短了系泊試驗調試的施工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