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海綿城市理念的運用,確保了降到機場場區內的每一滴水都跑不掉。回收的雨水可用于綠化、環衛用水及景觀湖補水,不但能調節機場內小氣候,也形成了人、水、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生態環境。”大興國際機場國際部能源環境與科技模塊業務經理康春華說。
大興機場地處京津冀核心腹地,地勢總體呈現西高東低、北高南低趨勢,它北靠永興河,南臨叫永定河,被兩河包圍的這個區域屬于永定河的洪泛區,一直存在排洪不暢的問題。同時,飛機跑道、航站區航站樓、進出場道路系統所需硬化路面占比高達75.4%,區域不透水鋪裝下墊面占比較高,致使場內徑流系數大幅提升,進而導致出現雨水徑流總量、徑流峰值流量增大,徑流峰值出現時間縮短等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把這個區域的土墊高,讓水往外排。另一種就是減少工程成本,引入海綿城市的理念。在當時民航系統里算是首次提出建設海綿機場的理念,這個項目還得到了中英聯合設立基金的大力支持。
大興國際機場配備了雨水收集和水資源管理系統,以實現近280萬立方米的自然水資源存儲、自然滲透和凈化功能。區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42.6毫米,整個機場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個雨水收集流程,從平安、人文、綠色、智慧等角度提升海綿機場在應對水風險方面的綜合成效,將全場水資源統一收集、處理、回用,實現了可持續的水循環,提高了雨水資源化利用效率,削減了機場徑流污染負荷,降低了場地開發影響,改善優化了機場內水環境,還能抵御炎炎夏日的“熱島”效應。大興機場運行3 年半以來,防洪效果特別好,該項目還獲得了北京市水利學會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