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20 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在介紹2023 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今年以來,各地通過全力抓好春季農業生產,著力保障農產品供給,統籌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平穩、開局良好。
夏糧夏油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關乎老百姓的口糧和“油瓶子”。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當前春耕備播進展順利。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近兩成,進度同比略快。其中,早稻栽插過六成。全年糧食意向種植面積17.7 億畝以上,連續4 年增加。
“夏季糧油生產總體形勢不錯。”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認為,這基于來自面積和長勢兩方面的研判。
看面積,小麥面積恢復增加,油菜面積擴大較多。去年秋種天氣和土壤墑情適宜,各地應種盡種,預計小麥面積恢復增加。同時,南方地區挖掘冬閑田擴種油菜,預計擴大面積1000 萬畝左右。

看長勢,目前小麥長勢好于上年,油菜長勢基本正常。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當前小麥一、二類苗比例達90.5%,同比高2.7 個百分點。眼下,油菜從南到北已經陸續進入收獲期,南方小麥正在灌漿,北方小麥正在孕穗抽穗,豐收有基礎。
“把豐收的基礎轉化為豐收的果實,還要過病蟲害、‘干熱風’、倒伏、‘爛場雨’等多個關口。”潘文博表示,下一步,將把抓好糧油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一個季節一個季節、一個品種一個品種、一個區域一個區域、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盯緊盯牢,精心組織,強化指導,確保不誤農時高質量完成春播任務,為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 萬億斤以上贏得主動。
“菜籃子”產品與民生息息相關。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總體平穩,品種間有漲有落,波動基本正常。數據顯示,3 月份“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指數為134.01,環比下降1.26 個點,同比下降1.8 個點。
倉既要有糧,庫也要有肉。據國家統計局數據,3 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305 萬頭,相當于4100 萬頭正常保有量的105%。一季度,豬肉產量1590 萬噸,同比增長1.9%。牛羊禽肉產量同比增長3.6%,牛奶產量增長8.5%。
蔬菜和水果供應充足。4 月上旬在田蔬菜面積同比增加110 多萬畝。同時,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增加,一季度新增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3900多個。
“從當前生產形勢看,生豬產能處于合理區間,蔬菜水果產銷銜接順暢,‘菜籃子’穩產保供基礎也比較牢固。”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劉涵介紹,當前,全國蔬菜在田面積7709.7 萬畝,同比增加110.2萬畝;4 月上旬,全國蔬菜產量1547萬噸,同比增加18.7 萬噸,為充實老百姓“菜籃子”提供了有力保障。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 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8%,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2.1 個百分點。
曾衍德認為:“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拉動內需、促進城鄉經濟循環的重要措施。”
曾衍德表示,今年一季度,農民收入在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基礎上,呈現務工收入增長、收入增速提高、城鄉收入差距收窄三個特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8 億人,比上年增長2.3%。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4504元,同比增長1.5%。
“應該看到,經濟回升和就業形勢好轉的基礎還有一些不穩定因素,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任務還很艱巨。”曾衍德說,下一步將加大力度、多措并舉,從政策扶持、創業就業、改革賦能、增強動力四個方面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政策扶持促增收。以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為政策取向,落實好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等政策,統籌支持春耕生產。
創業就業促增收。通過實施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落實創業一次性補貼等扶持政策,帶動農民就地創業、就近就業。
改革賦能促增收。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增強動力促增收。增強脫貧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內生發展動力,壯大特色產業,培育龍頭企業,以產業帶動就業、促進增收。
“總體看,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提供有力支撐。”曾衍德說,“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統籌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全力奪取夏糧豐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聚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為農業強國建設開局起步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