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雯

小小呼啦圈一轉二十年、學生八層疊人塔令人震撼,武術、散打、特色操、單杠、跳箱、輪滑、籃球、足球等項目,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在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各學校本著對學生終身幸福高度負責的精神,大力弘揚體育精神,因地制宜、改革創新,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發展、相映成趣的學校體育發展新局面。
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泉山區各校體育課程十分注重中小幼相銜接,聚焦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幼兒園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游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愛好,促進運動機能協調發展。在中小學,根據各校特色項目,注重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同時,泉山區重視體育教材體系建設,立足傳統、融通現代,充分體現思想性、教育性、創新性、實踐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圍繞課程目標和運動項目特點,精選教學素材,豐富教學資源。
健全體育競賽和人才培養體系。建立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構建市、區兩級學校體育競賽制度和選拔性競賽(夏令營)制度。區域各校因地制宜建設學校代表隊,成立體育俱樂部,參加各級聯賽。積極加強體教融合,廣泛開展青少年體育夏(冬)令營活動,鼓勵學校與體校、社會體育俱樂部合作,共同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競賽,促進競賽體系深度融合。深化學生運動會改革,泉山區每年開展賽事項目預賽。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完善競賽、師資培訓等工作,支持建立高水平運動隊,提高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運動水平。目前,泉山區多所學校實現市隊校辦,各級各類體育類稱號學校實現區域全覆蓋。
強化體育創新和特色項目建設。各校從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中求突破,認真梳理武術、推鐵環、棋類、射藝、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并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讓中華傳統體育在校園綻放光彩。同時,各校從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模式上求突破,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教會學生科學鍛煉和健康知識,指導學生掌握專項運動技能。健全體育鍛煉制度,廣泛開展普及性體育運動,定期舉辦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組建體育興趣小組、社團和俱樂部,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常規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合理安排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推進新時代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當前增強學生體質的新方法,是區域體育工作面臨的時代任務。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努力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更要通過體育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本文作者系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教育局 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