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巖
摘? 要: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是落實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實現體育課程育人價值順應時代發展的體育課程模式。具備教學理念生本化、教學策略系統化、教學目標根本化的特點,重點圍繞興趣為主的選項走班教學、一體化“學、練、賽”體系、多元的課堂教學評價等方面,探索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高中階段體育課程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幸福體育;課程模式;高中階段;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4-0022-03
當前,在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學模式不斷更新與改革,是深化體育核心素養、落實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的必然選擇。幸福體育課程模式順應時代發展,連接體育課程一體化理論和實踐,是落實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不止追求學生的身體健康,更注重學生的幸福體驗,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在參與體育課堂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幸福感。當下高中體育課程實施工作中,體育課程教育也愈發重要,增強高中生的體質健康、體驗幸福感是當下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應探索幸福體育課程的實踐方略,有效提高學生體育課程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增強學生幸福感。
一、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內涵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研究所副所長于素梅博士基于“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提出的,是以“為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為愿景,從“健康觀”升級到“幸福觀”,是對傳統體育課程觀念的一次革新,是推進體育課程一體化落地并發揮效能,實現體育課程育人價值,順應時代發展的體育課程模式[1]。體育課程幸福感主要包括獲得感、參與感、成就感、滿足感等積極向上的情緒,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在參與體育課堂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幸福感。例如,學校體育采用選項走班教學的形式讓學生成功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學生能夠將所學的運動技術及運動能力運用到比賽中,通過比賽從而展現自我。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運動特長、性格特點及體育課程內容的特點,滿足學生運動需求,實現高質量體育課程,學生基于幸福感參與體育課堂活動,探索體育樂趣、享受體育過程、增強體質、促進健康、健全人格、感悟幸福,全面培育核心素養,為學生奠定健康幸福的人生,促進終身體育的發展。
二、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特點
(一)教學理念生本化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從學生實際出發,重視學生的運動需求,課堂教學強調“以學定教”。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及學生的運動興趣,滿足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身心全面發展以及對運動項目技能的需求,結合課程標準,通過體育選項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2]。在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進行課程一體化構建,學生通過“學、練、賽、評”,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注重為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不僅僅單純地追求健康,更加注重建立在健康基礎之上的幸福感,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具有更高的站位和更遠的視野。
(二)教學策略系統化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具有教學策略系統化的特點,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構建在系統性地推進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體育課程一體化不僅包含著要實現學段間的縱向銜接,還要求相同學段運動能力水平橫向一致、體育課程目標內在統一和課內外、校內外形式聯合,體育選項走班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愉快主動地獲取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而且能使學生從整體上提高認知水平和能力。通過多元教學評價的策略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調動學生學練積極性,培養學生獲得感、參與感、成就感、滿足感等幸福感受的體驗。因此,系統性是一體化的突出特性,而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正是從整體性解決思路進行系統化的構建,系統化成為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重要特征。
(三)教學目標根本化
幸福體育課程從根本上重視學生發展,以提高學生幸福感為目標,解決長久以來留存的問題。針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上下不銜接的問題,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旨在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核心素養,對于不同體育選項教學項目、不同年級分別配備了相應的書籍,教師按照體育課程標準進行教學,防止教學內容出現混亂。針對部分學生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的現狀,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高中體育課程按照學生的運動需求設置了不同選項課,讓每個學生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在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從單一動作練習向運動技術組合、應用與比賽進行轉變,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及互評來反饋所學內容,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學“會”,讓體育課堂不再單調枯燥,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提升學生運動幸福感。幸福體育課程模式讓學生從參與比賽后的被鼓舞、被激勵以及運動學習有效提升的成就感、獲得感等方面享受樂趣、感悟幸福。
三、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高中體育課程教學實施策略
(一)體育選項教學滿足學生運動需求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及運動興趣。高中階段為滿足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以及對運動項目技能的需求,結合課程標準,實施體育選項走班教學課程實施策略[3]。體育選項走班教學項目內容包括球類運動、田徑類運動、體操類運動、水上或冰雪類運動、武術與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和新興體育類運動六項運動技能系列。學校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定選項內容,如在設置選項教學內容之前可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也可根據學校的場地配備及教師的專業特長設定選項內容,如學校有游泳館并且有游泳專業的體育教師,可以開設游泳課程;也可根據當地民族傳統特色設定選項內容。江蘇省淮陰中學結合學校特色,將舞龍項目作為傳統文化傳承項目,列為體育選項課程,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傳統文化傳承項目并展示自身民族個性,彰顯民族底蘊(圖1)。
高中實施體育選項走班教學,可以從“橫向一體”及“縱向銜接”兩個方面進行課程體系構建,“橫向一體”是從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方面出發,以生為本,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課程一體化構建。“縱向銜接”是根據學生所選的運動項目特點以及學生運動技能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滿足個體發展,激發學生想學、會學、樂學,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
(二)“學、練、賽”一體化實現系統化策略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關鍵是體育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策略是高中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獲得滿足感、獲得感、參與感、成就感的動力,也是實現高中階段運動技能專項化的有效手段。教師圍繞“教會、勤練、常賽”協助高中生在學中練、練中賽,打造“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幸福感[4]。“學”是前提條件,“練”是基本保障,“賽”是最終目的,三個環節層層遞進,互為關聯,緊密銜接(圖2),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會學、會練、會賽,打造幸福體育課程。
“學”是教師通過關鍵講解、有效示范、體驗觀察等教學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單一技術的環節,要求教師能夠明確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精準把握學情,甄選教學策略;“練”是由簡單的單一技術學習向復雜的組合技能練習遷移的轉變,是學生通過組合技術練習等形式鞏固運動技能的過程;“賽”是指通過不同形式的比賽(包括單人比賽、團體比賽;降低難度比賽、簡化規則比賽等)對技能的學練進行有效運用和拓展,是強化運動技術的重要手段。例如,排球移動墊球教學中,“學”采用兩人一組移動墊球、四人一組輪換隔網移動墊球的兩種單一技術練習。學生在單一移動墊球練習中通過判斷球的落點、快速移動到位、準確墊球歸位,掌握排球移動墊球的動作要領。“練”采用隔網拋球加移動墊球的組合練習方法,根據不同位置來球,快速判斷,移動取位墊球,要求學生能夠將球墊過網至對方場區。“賽”采用4v4隔網墊球比賽,在原有的比賽規則下,增加“一人可連擊兩次”的規則,降低比賽難度,提高比賽流暢性,增加學生比賽體驗感。
(三)多元教學評價建立根本化目標
評價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傳統體育課程模式評價注重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對量化數據進行評價,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的高中體育課程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數據達標情況,更重視學生的運動需求、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以及獲得感、參與感、成就感、滿足感等幸福感受的體驗。評價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調動學生學練積極性、建立目標根本化的重要手段。
評價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注重對學生“愛”的體現,教師應多以鼓勵、表揚、肯定等評價為主,無論學生成功與否,都要積極挖掘其閃光點,通過語言、肢體行為對其進行積極評價。例如,在籃球投籃練習中,小明同學投了5球但未進一球,在其沮喪的時候,教師給予評價,點明小明同學投籃動作的優點,再提出一點遺憾,并讓小明與搭檔無球筐對投球,教師適當表揚,在小明同學固定了準確投籃動作后再進行有球筐投籃。教學中,教師有意引導學生自評,通過自我評價主動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進步,不僅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客觀評價自我,還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例如,在排球墊球教學中,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墊球時經常手臂彎曲)提出原因(手腕未下壓),通過手腕下壓解決墊球手臂彎曲的問題。學生互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足球腳內側傳球教學中,教師邀請兩位學生進行腳內側傳球展示,并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以此達到引導學生互評的目的。學生互評還可采用小組評議的方法,通過小組互評發現自身問題,并進行組內討論。小組評議的方法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互評之前對運動基礎較差、運動能力較弱但學習態度良好、運動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多給予表揚和鼓勵,促使這類學生在小組內獲得較高評價,讓學生更有成就感和滿足感,提高運動興趣,從而感受幸福體育課堂的魅力。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是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路徑,是落實體育課程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手段。通過選項走班教學、一體化“學、練、賽”體系以及多元教學評價等實施策略打造高中幸福體育課程,提高學生體育課程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增強學生幸福感,創設幸福體育課堂,深度挖掘體育教育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于素梅,董鵬.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思考與建構[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05).
[2]于素梅.幸福體育:體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追尋[J].體育教學,2022,42(12).
[3]劉永.“幸福體育”人文價值的西方探尋與中國詮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8,34(02).
[4]王素芳.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一體化育人的對策探析[J].體育教學,2023,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