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寶春 魏亮 王騰


摘? 要:本研究結合小學生居家鍛煉的實際情況,從內容設計、場地器材、運動負荷、動作噪聲、視頻呈現方式五個要素進行闡釋,以期提高小學生居家體育鍛煉的實效性,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居家;體育與健康;課程設計;小學生;體育鍛煉;體質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4-0054-02
根據實踐經驗來看,小學生居家體育鍛煉設計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盲目性、單一性。為滿足小學生對優質線上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需求,更好地發揮線上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育人價值和功能,提升小學線上體育鍛煉的實效性,作為一線的小學體育教師應通盤考慮鍛煉內容設計的整體性、科學性,提高小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一、內容設計
(一)居家體能鍛煉內容多樣化
在小學居家體育鍛煉研發時,教師應結合學生所處年級的身心特點,因地制宜、寓教于樂、寓學于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多樣化的鍛煉形式,激發學生學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從“要我鍛煉”變為“我要鍛煉 ”(表1)。
(二)居家體育鍛煉安全
1.鍛煉前安全
在鍛煉內容設計初,教師要側重鍛煉內容的整體性,盡量設計一些難度適宜、學生普遍都能參與的鍛煉內容,確保全員參與、全員實踐。學生在居家時難免會穿著不適宜運動的服裝,所以教師要提示學生穿著運動服裝、運動鞋。
2.鍛煉中安全
學生在居家體育鍛煉環節,應提示學生鍛煉的場地要遠離窗邊或家用電器;學生在鍛煉時,要提示學生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并對動作的要點及容易發生的危險點進行風險提示,如發現安全問題要及時進行提醒。
3.鍛煉后安全
鍛煉結束后,需設計有針對性的拉伸活動,放松相應的肌肉,恢復身心狀態;還要簡要提示鍛煉后的飲水、飲食注意事項。
二、場地器材
體育場地器材是線上體育鍛煉正常開展的前提和基礎,而學生居家鍛煉造成不同學生在場地、器材的鍛煉條件上存在很大差異。應根據體育運動規律和家庭體育鍛煉的特點,設計滿足學生居家鍛煉實際的體育場地、器材,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積極發揮想象,合理利用家中的場地器材,讓鍛煉空間與器材更加別具特色。城鎮的學生可以選擇客廳、臥室,農村校的學生可以走出房間,利用家中的宅院作為鍛煉場地。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鍛煉器材可由家中的生活物品替代,實現一物多用,例如可將桶裝洗衣液當作啞鈴、椅子當作臺階、床當作墊子、紙杯當作標志桶。
三、運動負荷
合理的運動負荷安排是學生健康鍛煉的基礎。為確保居家鍛煉安全有效,運動強度必須控制在適宜范圍之內。強度過低,達不到鍛煉效果;而突然進行大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可能會造成運動損傷等危險。教師初步進行鍛煉設計后可以先讓不同身體素質水平的學生進行“搶先體驗”,待回饋效果、綜合分析之后再修改實施,這樣會更加符合居家體育鍛煉的實際,達到科學鍛煉的效果。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建議使用RPE量表進行反饋(表2)。
四、動作噪聲
居家線上體育鍛煉的開展避免不了身體活動,對于住在同一棟樓的城鎮居民而言,由于隔音效果較弱,即使是輕微的身體活動也可能會產生噪聲,尤其對作息規律存在差異的家庭而言更是如此,很容易造成鄰里糾紛。
居家鍛煉與室外鍛煉大不相同,室外鍛煉可以開展任何形式的練習,而居家鍛煉則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使設計的鍛煉內容極有價值,但由于室內鍛煉,聲音會通過樓板傳到下一層,干擾他人的正常作息。在設計居家體育鍛煉中,教師要考慮鍛煉環境因素,不要設計過多的劇烈運動內容,如高抬腿、原地跳等動作,利用專業知識的優勢彌補鍛煉環境的限制,如通過“音貝輕聲化”的動作代替“擾民”動作,從而達到同等功效。提示學生在進行居家運動時,要盡量選擇軟底運動鞋,或者使用隔音墊,注意動作力度,盡量不影響他人,營造和諧的鄰里關系。
居家體育應盡量安排在上午十點以后,并提示學生與上下樓鄰居做好溝通,提前告知體育課安排的時間,若條件允許可以在樓下進行鍛煉,盡量減少對他人的影響。
五、視頻呈現
目前在各大教育平臺、自媒體、公眾號等傳播媒介上主要分為兩類居家體育鍛煉課程類型。一類為“陪伴型”,體育教師自始至終以模擬實際線下課堂教學形式進行授課,授課過程中做到時時示范動作,帶領學生進行鍛煉,視頻時間15~20分鐘。另一類為“集錦型”,體育教師將鍛煉內容錄制成視頻,通過剪輯軟件剪輯、合成,最終成為多個練習動作的教學集錦,授課過程中示范動作以片段形式呈現,提示學生練習的次數和組數,視頻時間5~6分鐘。問卷調查顯示,學生更喜歡“陪伴型”的授課模式。原因也很簡單,學生更希望鍛煉時能有“鍛煉達人”給予幫助與鼓勵。
無論是線上體育教學還是線下體育鍛煉,需要的是體育教師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本質,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能力,結合實情,保證學校體育功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凸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效性,實現以體育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