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術煥
“五育融合”是指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將德智體美勞深度融合,和諧發展,培養學生愛國教育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合作精神和綜合實踐動手能力,不斷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多維發展的有效方法。這一方法在天津市南倉中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筆者將這一方法分五部分加以闡述。
一、堅持黨建引領,助推“五育融合”
南倉中學地處天津市少數民族回族聚居區,同時作為新疆高中班辦班學校,因而黨建引領、思想教育的嚴格把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開展“愛國主義”思政課,在各族學生心中筑牢民族的根與魂
以《建黨百年》等為題目,為學生講授思政課,招募優秀團員加入青年團校馬克思主義班,讓學生學習、了解黨的基本知識,將理想信念根植于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之中。
(二)學校利用求真大講堂每周召開思政主題教育活動
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等專題講座,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教育引導各族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構建“大思政”格局,深度培根鑄魂
學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國旗下講話、走進班級,帶頭上思政課。通過深入開展思政課教研活動,致力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構建專家、家長、社區“三位一體”的思政校本課程研制模式,提升育人效果。
二、加強學校文化建設,促進“五育融合”
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學校育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對師生的價值理念、行為方式乃至學校運行能夠產生統攝性的影響。
(一)制度文化建設
整合和完善制度建設,依據求真教育理念,形成了分管領導負責、各部門協調配合的年級扁平化管理機制。同時,不斷完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特色校本課程建設方案》《學生社團活動方案》《學生自主管理制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等相關制度,從而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二)精神文化建設
完善“求真”特色學校文化、推進“三風”(校風、教風、學風)美校園。學校以“特色主題月”為主線,以校園網絡主網頁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專欄為副線,以各班的墻報、黑板報為延線,全方位宣傳學校的文化活動。舉辦中華傳統經典名篇詩文經典誦讀、漢字規范考試與聽寫、民俗文化藝術節、主題教育匯報演講成果展示比賽等系列主題活動,讓文化像蓮花一樣開放于學生的心田。
(三)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的“求真”辦學理念和“三風一訓”等巧妙地融入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以“求真文化”活動為主線,創新宣傳櫥窗展示內容,不斷改造提升“一館兩廳三中心四園”。學校成立科學創客中心:配有3D技術、機器人、機床、動漫、校園電視臺等體驗教室,促進學生追求真知真理創新素養的培養。
三、重視德育工作,落實“五育融合”
堅持實施全面和諧育人目標的新德育理念,積極推動促進各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參與教育體系的全面有機融合,形成推進全員主體育人、全要素過程育人、全方位管理育人、全覆蓋環境育人目標的教育強大合力。成立南倉學生自管會,充分發揮南倉學生自管會的作用,參與學校各項管理,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評價能力。加強名班主任工作室對德育工作的引領作用,制定南倉中學齒輪式精準管理條例,一一落實,嚴謹規范。
學生自主管理是本校德育工作的亮點和特色。南倉學生自管會包括本地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和新疆班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2019年嘗試將新疆班自管會和本地生自管會的融合,推動了新疆學生和本地學生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管理水平,在日常的自主學習、宿舍食堂管理、文體活動組織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學校的班級管理、班級考核的檢查量化、“三禮四節”等大型活動的組織都完全由南倉中學自管會的各部門進行組織實施。開展高中部自管會和初中部自管會手拉手活動,優秀新疆班學生代表走進初中各班感恩勵志主題班會。南倉學生自管會對部門進行優化,自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影響力逐漸擴大。
四、深耕學校教學,深化“五育融合”
在教學中心工作中圍繞“高質量、現代化、重內涵、有特色”的學校發展主題,確立了立足于課堂,立足于教科研的教學改革思路,讓學生真正走向自導—自選—自勵—自控的“四自”超越發展的道路。成立課程領導小組,研制并開發符合南倉中學求真特色的校本資源體系;各學科積極開展各類活動,研究三級課程,通過課程的設置與改革,深化“五育融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課堂主陣地中,面向全體,教師講練結合,輔之以技術運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中形成多元互動,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具有家國情懷、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達成。
努力打造智慧校園成為學校追求的目標,取得了一些成績:成為“天津市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試點學校”并通過北辰教師發展中心驗收,獲2020年度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中央電教館在線教育應用創新項目校,以及在2021年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學校信息技術團隊亮相展示,進一步堅定了科技立校、科技引領未來的思想。科技進步、科研探索,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進精神就是最好的思政教育。
五、創藝體勞特色,“五育融合”放異彩
科學安排六個年級各學科課程,開齊開足勞、體、藝、綜、實(理化生實驗)等課程。加強開發特色校本資源。構建藝術、體育、心理、科技創新、職業體驗五大類、29項社團活動體系,實現“責體”“尚美”“思勞”特色融合教育。
(一)體育——責“體”教育
責“體”教育借用一句名言:“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具體指的是學校以社團活動和模塊體育課堂教學為依托,積極推進陽光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魄,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強化集體榮譽感。學校還專項開設體育運動項目摔跤和花毽等特色課程。目的是“野蠻”學生體魄。
(二)美育——“尚美”教育
“尚美”教育指的是精微廣大,美養心靈。具體涵義是學校以課堂教學和社團活動為依托,充分挖掘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健康美、勤勞美、藝術美等豐富美育資源,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進行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螺旋層遞式深度融合探索,培養外美(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內慧(心靈美)的新時代青少年。
(三)勞動教育——思“勞”教育
思“勞”教育指的是成由勞動,思及維艱。具體涵義為以勞動教育為“五育融合”之本,重視勞動教育的價值導向,發揮勞動教育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過程中的綜合育人價值,形成了一切有價值的活動都是勞動的“大勞動”教育觀,在團隊活動、文化學習、科技創新、藝術創作、體育競技、社團活動中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上凸顯勞動教育的內涵,推動“五育融合”的價值共識與融合發展,拓寬勞動領域認知,讓勞動這朵最美的花香溢滿師生的心間。
加強新形勢下學校黨建示范引領,構建校園“大思政”建設新格局,需要依靠每一位基層教育思想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奮斗,向著勇毅一路前行。只有這樣,才能遍結天下桃李,才能在實踐中真正切實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
注: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五育融合的學校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編號:HHE210350)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