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冕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的一個“熱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維度,其中綜合思維能力作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地理學習中有著深遠的意義。綜合思維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地理學習的思想與方法,決定了學生地理學習的綜合能力。高中階段,地理學科難度大、知識雜,而“微專題”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一種復習模式,既有利于幫助學生夯實所學知識,又有助于推動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在地理教學與復習活動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著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進行教學設計,樹立創新理念、運用科學策略,有針對性地進行微專題教學設計。
一、高中地理微專題教學設計對綜合思維發展的積極影響
(一)切口小: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地理學習與復習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難以將龐雜的知識進行精準記憶與巧妙運用。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綜合思維能力要求學生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因此想要讓學生能夠全面地認識并且解決地理問題,就要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扎實程度提出較高的要求。地理微專題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憑借其“小切口”的優勢,將復雜多樣的地理知識簡單化、系統化,讓學生能夠從氣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地理基本概念與原理進行理解與掌握,降低背記難度,有利于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為綜合性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角度新:引導學生全面思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容易產生“定式思維”,在地理答題的過程中套用“思維公式”,以程式化的方法與答案解決不同的地理問題。其實,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考考核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了綜合思維的重要性,套用“答題模版”很難取得高分。高中地理微專題的教學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學生固化的思維模式,從新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在分析地理問題時根據題目的實際情況,考慮各個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全面、動態、系統地進行解答。微專題的設計關注于教學情境案例的設計,強調了學生在地理學習活動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因此,微專題能夠鍛煉學生分析文字材料、圖表和剖面圖的能力,推動學生提煉、調用以及分析地理信息的關鍵性能力,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提供了必要保障。
(三)針對性強: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地理課堂教學知識的復雜性高、體量大,學生難以抓住學習重點。而微專題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從學生綜合思維培養的角度出發,圍繞著課程教學目標與高考考核的側重點進行設計,有利于讓學生精準把握住地理學習的重點,準確突破地理學習的難點,確立地理學習的目標,在學習與復習的過程中更具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優化學習成果。
二、綜合思維培養下的高中地理微專題教學設計
(一)基于地理要素,進行微專題設計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分析問題與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存在著死板記憶、知識運用靈活性差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難以得到發展與提升,在考試中產生不必要的失分。究其根本,這類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地理事物與地理原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孤立現象,導致學生難以用聯系的眼光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圍繞地理要素開展微專題教學設計對學生的地理學習具有深遠意義與重要影響,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因果及邏輯關系,將地理事物與地理原理巧妙相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用整體性的眼光分析問題,通過并依照“概念講解—成因分析—影響論述”的順序展開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河流水文與河流地貌的關系”作為一個微專題,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并按照“概念講解—成因分析—影響論述”的順序制定教學流程。首先,教師應當先就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的地貌分析向學生進行詳盡的概念說明,讓學生建立起初步的印象與理解。其次,教師應當講解河流流速對河流地貌產生的絕對性作用,并向學生講解不同的河流流速影響下的地貌類型,向學生進行詳盡的成因分析。最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前兩部分的所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與總結,并且得出結論,構建水文與地貌要素相互聯系的知識體系。
這一微專題設計基于地理要素展開,將“河流流速”作為河流水文與河流地貌的關鍵要素進行整體教學,促進學生整體性思維的發展。
(二)基于時空視角,進行微專題設計
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綜合性,很多學生在地理答題過程中總是難以拿到全部分數,其實并非是基礎知識不牢固的問題,而是因為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總是從一個視角看問題,而忽略了地理事像發展的整體性與變化趨勢。教師應關注時空角度,讓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從多個角度對地理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從時間與空間的角度出發,全面地掌握地理事物發展與變化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動態思維。
以“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為微專題進行教學設計,有利于推動學生思維能力朝著動態性與整體性的方向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氣壓帶與風帶的分布現象,再讓學生探究其分布規律,最終進行完善與總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巧妙地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在關鍵處設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
在這個專題教學的設計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與夯實了“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的相關知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地理學習的思維方式,能夠從綜合思維的角度出發,運用時間思維與動態思維,從不同地理位置分析判斷地理事物的屬性和運動規律。
(三)基于區域地理特征,進行微專題設計
區域地理特征包括區域內的自然地理特征與人文地理特征兩方面,從地理條件與人文條件出發,強調了地理要素開發之前應當綜合評價與分析地理要素的原則,采取有利于人地和諧發展的促進措施。區域地理的學習對學生地理學科綜合思維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部分學生只將目光聚焦于大尺度地區的特性,而忽略了小尺度地區的特殊性。例如:部分學生在看到西北地區的侵蝕地貌時,便認定這是風力作用的結果,缺乏針對性的分析與綜合性的思考,這種思考模式不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更有可能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知識運用不靈活、考試失分嚴重的情況。
教師在基于區域地理特征的微專題設計過程中,應以中小地區為主,值得注意的是,所選擇的區域應具有特殊性。例如:教師可以將“厚田沙漠”作為一個微專題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厚田沙漠”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其旅游業的發展展開詳細的講解與說明,讓學生通過綜合的思考形成基本的認識與了解。然后,教師應當將教學的關注點放在“人類活動”對“厚田沙漠”成因的影響,并且從綜合性角度對當地可持續發展策略提出有效的建議。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依照地理要素對“厚田沙漠”展開深入的分析與思考,最后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與歸納。
基于區域地理特征進行微專題設計打破了學生固化的思維,讓學生能夠立足于地理的實際現象,從綜合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與分析,最終促進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提高,將核心素養的培育真正落實在教學實踐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專題設計在地理學科的教學與復習中發揮著積極的意義,對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應當從核心素養培育的角度出發,重點強調學生綜合思維的培育,聚焦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從全方位多角度出發,基于地理要素、時空視角以及區域地理特征,進行微專題設計,讓微專題真正在地理的教學實踐中發揮作用。
注: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規劃課題“基于綜合思維培養的高中地理微專題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 [2022]GHB1635)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