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杰
在新時代背景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創新思維決定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決定一個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然而,在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得到重視,學生思維發展與個人能力的發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運用科學的策略革新教育方法,讓思維之光照耀語文課堂,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樹立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切實推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的發展與提升。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義
(一)優化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生硬僵化的模式,教師常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學生只能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對所學知識死記硬背。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受到束縛,語文學習熱情也會有所下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尤為重要,有利于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
(二)推動教師教學水平不斷進步
要想構建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新型課堂,教師應立足當下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改變教學理念,這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挑戰。為了讓課堂教學真正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革新落后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彰顯“以人為本”,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保障,讓教材中文本的價值得到深入開發,成為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良好起點。教師應當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深入挖掘并利用教材文本,找好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切入點,順應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思維能力,創新課程設計,形成“師生共同進步”的教學新局面。
(三)順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趨勢
“應試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已然無法滿足新時代的人才需求,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顯得尤為重要。創造性思維是創新能力的起點,使學生在人生之路上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是堅定自己的發展道路,開拓自我、勇于創新,靈活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同時,創造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是在為社會發展積蓄力量。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踐路徑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權”似乎一直牢牢把握在教師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也是問題的發起者,學生只能聽從教師的講解,很少提出自己的質疑,缺乏思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是因為他們真的對所學內容不存在疑問嗎?其實不然,而是因為絕大多數語文課堂都呈現出“師主生從”的模式,導致學生不敢質疑。因此,構建培養創新性思維的課堂,第一步就是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既要設計具有開放性與思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的思考,也要在面對學生的提問與質疑時保持良好的態度,挖掘學生問題背后的思維模式,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4課《愚公移山》的教學為例,在傳統教學理念中,我們都應該肯定愚公移山的精神,鼓勵學生學習古代人民克服艱難險阻的勇氣與毅力,積極進取,在學習中也要有戰勝“太行山”和“王屋”的決心與勇氣。然而,部分學生并不認可這一觀念,提出“愚公愚”的想法:首先,愚公的思想頑固不化,不能聽取旁人的意見,只知一味蠻干;其次,愚公的想法不切實際,難以成真;最后,愚公沒有考慮到把山移走后對自然環境的傷害,沒有長遠的眼光與大局觀念。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應當先肯定學生能夠從辯證的角度看待事物,再與學生進一步探討,構建一個“有問有答,你來我往”的創新型思辨課堂,讓學生既有質疑的勇氣,也能大膽創新、開闊思路。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走上創新之路
在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創新性思維體現在方方面面。學生對文章產生了“劍走偏鋒”的理解,可以算作創新性思維,能夠精準把握教材文本中的“創新語言”,進行準確理解與巧妙分析,也可以算作創新性思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蘊藏著創新性思維的辭藻和文章,教師應當深入挖掘這些文字背后的思維之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中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抽象思維有待提升,難以對抽象的文字形成具象化的理解,更無法真正品味文字背后的創新思維?;诖耍處熆梢詫⒄n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通過影音視頻等方式,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形象具體地感受文字中蘊藏的創新思維,為創新寫作夯實基礎。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20課《天上的街市》教學為例,郭沫若的這首現代詩語言靈動、思想創新,是啟迪學生創新性思維的良好素材。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發問:“文中‘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這一句中,一般形容流星應當用‘顆,作者為什么用了‘朵呢?”為了給學生搭建一個直觀的思維起點,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流星的具體畫面,并向學生提問:“流星像什么?有什么特點?”通過視覺的直觀感受,很多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有的學生說:“流星是光彩奪目的,像煙花!”還有的學生說:“流星像花兒一樣綻放!”這種教學策略不僅讓學生明白了“朵”字在文中的妙用,還讓學生更貼切地感受到了這句詩的文化魅力與創新思想,增強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寫作中進行大量創新。
(三)小組合作,在求同存異中進行思想碰撞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課文也會產生不同的體悟,創新性思想的培養從來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在思維與思維的碰撞中燃起火花,通過觀點與觀點間的“對抗”,在求同存異中獲得知識?;诖?,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引導學生在求同存異中進行思想碰撞,讓學生各抒己見,在對話與思考中提高創新性思維的意識與水平。
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8課《木蘭詩》的教學為例,這首北朝民歌講述了女英雄木蘭替父出征、征戰沙場的英雄事跡,展現了巾幗英雄的忠孝節義。完成這一課時的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木蘭回到家后會干些什么?”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開放性較強,學生在學習中很少遇到這樣的問題,因此在分析過程中難免會“亂了陣腳”,摸不著頭緒。而小組合作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部分學生在思考開放性問題時容易脫離實際情況,小組合作則能及時幫助其糾正思路,從而結合木蘭的性格特征與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合理創新與分析。有的學生說:“木蘭回家后,女扮男裝從軍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很快傳到了可汗耳中,本來應當重罰,但可汗欣賞木蘭孝順英勇,赦免了木蘭的罪過,還予以了重賞?!毙〗M合作讓學生在求同存異中認識到,創新思維不是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而應當結合現實情況,作出理性分析。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革新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合理分析、正確看待創新性思維在學生學習與成長中的積極意義,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推動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發展。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