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遠橋
當前信息技術已經被應用到多個領域,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有利于改變傳統課堂沉悶的教學氛圍,讓歷史課堂變得生動形象,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知識。歷史不能重演,但是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歷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教師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不斷創新,將信息技術與中學歷史相結合,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豐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一、融合信息技術的中學歷史教學的價值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照本宣科地講解歷史知識,教學方式單一,枯燥乏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結合文本內容,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各個環節,有效將單調、乏味的歷史內容以聲音、圖片、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示,使學生融入真實的歷史學習氛圍,不僅可以集中注意力,還可以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事實變得豐富多彩,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激發其歷史學習興趣。此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接觸到更多歷史資源,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等形成更深刻的認知,不僅能夠拓展中學生的史料儲備,還能提升他們的實證素養和歷史素養,從而完成新時代歷史教學任務。
二、信息技術與中學歷史教學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融入影視技術,關注學生思維養成過程
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歷史知識、配合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探究知識內容,提高歷史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技術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學生能夠從文化的角度感受歷史事件,從而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習動力,同時為各項歷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重要保障,增強整體的課堂教學效果。
以《鴉片戰爭》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分析本課蘊含的民族精神,使學生認識到在抵抗外來侵略時林則徐所做出的貢獻及其堅韌不拔的毅力。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說服力,教師可以應用視頻技術為學生展示鴉片戰爭時期的真實視頻,讓學生感受歷史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豐富學生的學習情感。在后續教學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融入其他相關視頻,讓學生試著分析視頻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漸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進一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感受民族氣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以PPT技術為載體,開展自主探究的引導教學
在以往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較少,阻礙了學生歷史素養的形成。在中學歷史課堂應用信息技術,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可以利用PPT技術做好對學生自主探究的引導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從而更好地完成培養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在擴展學生探究空間時,教師不能一味地放任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朝著正確方向不斷努力,逐漸加深對相關歷史知識的印象,靈活地完成歷史知識的學習,體會學習本身的樂趣,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核心素養。
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下冊“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相關知識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在網絡中搜索有關明朝前期的文學藝術及著名作品等,試著分析一下為什么在這一歷史時期產生了這樣的文學藝術,并結合歷史條件及政治環境進行深入思考;其次,讓學生制作PPT,結合某一個文學藝術作品為其他同學講解自己在探究時的感想及收獲,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教師要利用PPT技術為學生展示有關清朝前期文學藝術作品的相關史料,讓學生配合自身搜集到的內容進行有效探究,以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在學生自主回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再一次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相關內容,明確自身學習時存在的不足。
(三)借助微課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中,中學歷史課本教材內容也在不斷豐富,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中學歷史的印象,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進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歷史知識。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的形式提高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歷史教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將微課融入歷史課堂,可以促使教師轉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運用信息和圖像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在學習關于秦朝歷史的知識時,直觀觀看《大秦帝國》的方式要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有趣,教師在課前制作相應的課件,形成微課,呈現秦朝統一全國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幫助學生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實現教學和信息技術融合的目標。
(四)多媒體技術貫穿教學,立足教學實際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需要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引領各項教育活動的順利實施,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歷史核心素養,提高整體教學效果。由于歷史事件與學生生活的年代相隔久遠,導致學生學習時比較盲目,無法充分認識到歷史本身的價值,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造成了較嚴重的干擾。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技術整合對應的學習資源,消除學生對歷史本身的陌生感,產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歷史素養。
以《隋朝的統一與滅亡》一課為例,為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影視作品或紀錄片,如《開創盛世》等,幫助學生加深對這部分歷史知識的了解;其次,讓學生根據視頻中展示的內容分析隋朝滅亡的原因,通過觀看影視劇降低學習難度,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有序實施;再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有關隋朝的博物館圖片,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隋朝的發展特點及整個歷史發展過程;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主閱讀有關隋朝的歷史資料和書籍,根據自身的興趣進行有效學習,在歷史求知欲望的帶動下,深刻發展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每個學生對同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內心想法,從而進一步深化對這部分歷史知識的印象。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下,中學歷史教學要迎合時代發展趨勢,把握信息化時代的機遇,將信息技術融入歷史課堂教學,創新課堂教學體系,構建豐富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抽象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和具體,重構教學組織方式,從而促進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可持續進步。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