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源 張無雙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入了新進程,在我國企業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各項制度條例也在不斷健全,而企業作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證我國市場穩定、實現經濟長遠發展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此外,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也與被審計企業有著重要關系。基于此,論文從近5年的文獻出發,將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分為企業內部因素與企業外部因素兩大類進行闡述,具體地結合企業數字化轉型、金融化、綠色發展以及高管特征等新興的研究領域匯總近年來審計定價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在對審計定價進一步剖析的同時也為將來的審計研究提供了可參考的理論建議。
【關鍵詞】審計定價;企業特征;人員特征;企業環境
【中圖分類號】F239.4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4-0062-03
1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企業產權促進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緩解企業代理問題的外部監督機制,審計現已逐漸成為現代企業經營治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形式。同時,隨著資本市場競爭的愈加激烈,各個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迅速占領市場,財務報告所蘊含的錯報風險也不斷加大,促使著審計師加大對審計資源的投入,進而提高審計定價,因此審計定價的相關研究也一直是學界和業界關注的熱點。
從理論視角來看,1980年Simunic通過多元線性回歸首次提出了經典審計費用模型,在此基礎上,之后的一些學者也對該模型進行了豐富與擴充。而從實踐視角來看,審計定價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審計單位與審計師之間供求關系所影響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以其完善的服務體系和完備的人才儲備為依托,普遍被業界認為擁有較高的議價能力,所以其對審計定價的影響力也就越大,當然事務所從被審計單位那里獲得的非審計服務所產生的費用也會對審計費用產生一定的影響。那么我國審計定價的研究現狀究竟是怎樣的?這是我們現今審計研究的主要課題。基于此,本文結合我國近5年審計費用研究的發展脈絡,整理總結相關的文獻資料,以期對我國審計定價的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參考性的建議。
2 我國審計定價的研究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有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的深化改革,為我國企業實現長期穩定發展指明了道路。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則愈加激烈,甚至部分企業出現了惡性競爭的現象,而為了緩解企業因惡性競爭而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審計作為獨立性第三方就越來越受到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重視。此外,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審計的核心地位也愈加明顯。在理論研究方面,近些年許多學者也開始發現,難以在審計定價的普遍影響因素中取得較為一致的研究結論,同時也難以產生較為突出的研究成果,為了減少研究過程中的不必要消耗,一些學者開始轉向深入研究某一因素對審計定價的影響。本文將結合企業內部影響因素以及外部影響因素兩個方面來對我國近5年審計定價的最新研究現狀進行分類解釋。
2.1 企業內部因素對審計定價的研究
2.1.1 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隨著近些年企業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領域的不斷革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對審計產生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而審計定價作為審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有許多學者開始關注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定價的影響。本文通過歸納發現,現有文獻中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定價的作用主要存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根據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可知,由于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引入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會使得傳統會計師事務所帶來更高的重大錯報風險與審計風險,而當審計師面臨更高的重大錯報風險時,審計師為了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往往會增加審計程序以降低審計風險,進而提高審計定價。此外,吳武清等(2022)通過實證檢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程度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發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審計費用也就越高,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較大,且資金投入量大具備與國際接軌的深厚資質,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并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審計,無需刻意增加審計程序來提高審計定價。
另一方面,還有少部分學者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會降低企業的審計定價,具體原因可以分為三點:首先,企業數字化轉型可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其次,企業數字化轉型可以提高企業信息的透明度從而降低審計師搜集信息的成本投入;最后,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提高審計師的審計效率(祁懷錦等,2020)。而當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遇到較高的風險時,往往會加大投入來降低審計風險,保證自身獨立性。因此,在審計師面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后的低審計風險或者審計成本時,審計師則會采取與高審計風險、高審計成本相反的審計定價策略,即降低審計定價。
2.1.2 企業金融化進程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結合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的“脫實向虛”的趨勢并整理相關文獻我們發現,現有的關于企業金融化進程對審計定價影響的論文主要集中于一個方面,即企業金融化進程會提高審計定價。從風險導向理論可知,企業金融化會導致金融工具規模擴大,增加審計業務的復雜程度,而理性的審計師會傾向于通過提高審計定價來對沖自身所投入的風險補償,即利潤追逐動機,因此得出企業金融化進程可以通過“利潤追逐動機”來促使審計定價的提高。此外,還有一些學者通過驗證實體企業金融化進程對審計定價的內部作用機制,發現企業金融化會促使審計師的經驗積累和自我提升從而使得有相關專長的審計師更加傾向于提高審計收入來補償風險。
2.1.3 企業違規行為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企業違規行為對于資本市場的生態具有嚴重的破壞性,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違規擔保以及盈余管理等現象屢見不鮮,對公司自身造成消極影響的同時也擾亂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也給利益相關者帶來了巨大的虧損。一方面,企業進行違規披露會降低市場對企業的信譽度,而審計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為了保證自身的獨立性,在對具有違規披露信息的企業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往往會收取更多的審計費用來補償風險溢價。另一方面,從企業盈余管理的視角出發,呂兆德和李霜(2018)通過引入經濟學的概念來構建審計定價的粘性,并檢驗盈余管理對審計定價粘性的影響,發現隨著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企業審計定價出現“易漲難跌”的粘性特征。
2.1.4 企業管理層特征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企業管理層作為企業日常營商過程中的重要決策者,管理層的背景、薪酬、變更等特征均會對企業日后的營商環境產生深遠影響,而針對不同企業,審計師也會采取不同的審計方案,因此,企業管理層特征對審計定價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將管理層特征對審計定價的影響分為3個部分:
第一,管理層背景。現有研究關于管理層背景對審計定價的研究主要包含管理層海外背景、管理層學術背景以及管理層創新背景等,本文將這些定義為管理層的積極性背景。當管理層具備這些積極性背景時,相比于一般管理層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同風險,從而減少公司自身的審計費用。例如,高管學術經歷有時會對審計定價造成影響,一般而言具有學術經歷的高管能夠降低企業自身的操縱性盈余并提高財務體系的穩健性,使得企業的風險降低,從而降低了審計費用。
第二,管理層薪酬。管理層薪酬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即貨幣薪酬和股權薪酬。綜合已有文獻來說,當管理層擁有較高的貨幣薪酬或股權薪酬時,往往會減少其自身的機會主義動機與盈余管理行為,從而使得企業經營風險降低,審計定價也隨之降低。此外,為了進一步揭示企業內部員工薪酬體系的完整性,近幾年許多學者開始著眼于探索高管薪酬差距與審計定價之間的關系,發現高管薪酬差距越大,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就會越高,從而提高審計定價。
第三,管理層變更。企業管理層作為公司決策的重要成員,其自身的變更對于企業的經營活動乃至經營風險均會產生重大影響。王愛群等(2021)引入企業內部控制作為異質性分析,發現管理層變更在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較高時對審計定價的影響并不顯著,反之則會促使審計定價的提升。此外,還有些學者結合事務所防范上市公司高管團隊不穩定性的對策上發現,上市公司的不穩定性越高,下一年會計師事務所被更換的幾率就越大,從而審計定價也會相應提高。
2.1.5 企業員工特征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我國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中明確要求公司應及時披露員工的真實情況,包括員工數量、專業背景、分工任職以及離職退休情況等,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一些決策需要。作為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與作業者,企業員工的素質優劣以及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會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產生正向的推動作用。而根據已有的研究可知,企業內部控制與外部審計具有一定的替代關系,也就是說當企業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時,企業的審計定價也會相應增高,因此員工素質越高的企業,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就越完善,審計定價也就越低。
2.2 企業外部因素對審計定價的研究
2.2.1 企業綠色發展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推動制造業的專業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因此良好的綠色發展模式是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的重要支撐,從而促使審計定價的降低。一些學者通過研究霧霾污染對審計定價的影響,發現企業長期處于霧霾污染的環境下進行生產經營,往往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促使員工產生消極情緒以及增加運營成本,在此環境下理性的審計師容易識別到更高的審計風險,從而提高審計定價。此外,當企業環境風險提高時,審計定價就會相應提高,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作為一種重要的自愿參與型環境規制,可以更好地提升企業環境績效并降低企業環境風險來保證審計師在較低的風險環境下進行審計,從而降低審計定價。
2.2.2 客戶關系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隨著近幾年市場競爭的愈加激烈,傳統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實現長遠的發展,開始通過提高一些顧客的專業性服務來樹立自身的聲譽,也就是說事務所會對不同的客戶采取不同的業務流程,因此現有學者研究發現,當客戶與審計師之間不斷調整時就極易出現客戶與審計師不匹配的現象,當不匹配程度加大時,審計定價也就會相應提高。另外,有部分學者研究了政府背景的客戶對審計定價的影響,例如,竇超等(2020)基于企業供應鏈的風險傳遞視角發現有政府背景的客戶有助于降低審計定價,且客戶的政治層級越高,降低審計定價的效果就越顯著。
2.2.3 企業外部制度環境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相比于其他研究領域而言,我國現有的關于企業外部制度環境與審計定價影響的研究則較少。關于我國企業環境對審計定價的影響研究主要分布于外部的制度環境以及相關部門的監督環境等。涂建明等(2020)從我國資本市場審計報告改革的政策效應出發,發現審計報告的政策改革帶來了上市公司審計定價的提升,主要源于新的審計報告政策對傳統的審計報告政策而言需要的審計流程更為復雜。
2.2.4 企業外部供應鏈治理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良好的外部供應鏈主要由企業的供應商與客戶構成,并與企業內部供應形成互補的商業系統。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企業產業鏈中的上游客戶,供應商經常依據企業的審計報告來評價企業的還款能力與信用水平,并將企業的經營能力進行等級劃分,使得等級較高的企業賒銷額就越大,如應付賬款或應收賬款等。而對于會計師事務所,當審計師發現被審計單位存在較大的賒銷額或壞賬時就會認為該企業存在較大的短期償債風險,從而增加了審計的風險,因此審計定價則會相應提高。
3 研究啟示
經過以上匯總分析,本文的研究啟示整理如下:
第一,要深入了解我國的制度特點。在將國外的研究理論引入中國研究后,學者們首先要考慮是否與我國國情相適應,而不僅僅是將國外研究成果的理論、模型、假設等生搬硬套,因此在進行研究時要及時地做出調整,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第二,客觀考察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已經研究多年,我國現有文獻關于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已經逐漸完善,甚至呈現出較為冗雜的現象,因此筆者認為學者在考察審計定價影響因素時,應客觀分析影響因素對審計定價的理論基礎與現實依據,從而提高審計定價研究的可靠性。
第三,加強審計供給側的影響研究。基于經濟學理論可知,一件商品的價格取決于供給雙方,也就是說審計定價的研究不應僅僅局限于企業的需求方,而且要進一步加強會計師事務所等供給方對審計定價的影響,只有引入會計師事務所等供給方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吳武清,趙越,蘇子豪.企業信息化建設與審計費用——數字化轉型時期的新證據[J].審計研究,2022(01):106-117.
【2】祁懷錦,曹修琴,劉艷霞.數字經濟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基于信息不對稱和管理者非理性行為視角[J].改革,2020(04):50-64.
【3】呂兆德,李霜.盈余管理強化審計費用粘性了嗎?[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8,15(03):68-79.
【4】王愛群,張寧,蔚泓翔.高管變更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基于審計師風險感知視角[J].稅務與經濟,2021(06):61-68.
【5】竇超,袁滿,陳曉.政府背景大客戶與審計費用——基于供應鏈風險傳遞視角[J].會計研究,2020(03):164-178.
【6】涂建明,李宛,朱淵媛.我國資本市場審計報告改革的政策效應——基于審計費用視角[J].證券市場導報,2020(08):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