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源晨
【摘 ?要】數字化轉型是中小制造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化的關鍵是驅動企業從業務、架構、技術、組織等方面全面且系統地改造升級。在傳統改造升級過程中,制造企業往往只關注IT層面,而未從企業全局視角出發進行設計,數字化程度較低。如何結合企業自身的戰略計劃、商業模式,在物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是越來越多的中小制造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論文從學界角度,對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進行系統性、整合性研究,分析中小制造企業實行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方案,并對轉型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整理,給出處理建議,助力中小制造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為中小制造企業賦能。
【關鍵詞】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
【中圖分類號】F276.3;F49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4-0092-03
1 引言
制造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脊梁,也是大國崛起的支柱。自疫情爆發以來,傳統經濟發展受到了較大影響,并且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技術、能源技術等群體性技術的突破,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特別是新時代數字經濟和制造技術相互融合,數字化智能制造正在全球漸漸改變著傳統的產業結構和制造模式。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有著優質的產業體系、牢固的制造基礎和巨大的國內市場,在現代眾多科技產業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有創造性意義的指標。面對這一新的歷史機遇,只有牢牢把握技術變革的內在發展規律,順勢而為、前瞻部署,才能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在這場產業變革中,風險與挑戰并存,企業不得不在戰略機遇和沉沒成本中尋找合適的機會點。數字化轉型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行業、企業以及同一企業不同階段的價值點都不一樣,需要在不確定的未來去探索。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需要采取適當的策略和方法,才可能真正創造有效的價值,避免成為“前浪”。企業不僅需要從消費者端進行營銷策劃,更需要從企業內部到外部的端到端鏈路出發,從設計研發、生產、銷售、財務、倉儲、物流等多方面出發,加強數據化和智能化建設,打通企業在研發、生產及服務等多方面全產業鏈。我國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和技術應用得到了高質量發展,很多互聯網公司掀起了新技術、新商業、新數據、新體驗的浪潮。我國在此期間創造了許多行業優秀實踐,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踏上了數字化轉型的征程。
本研究基于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中出現的新機遇、新模式、新問題進行分析,為讀者提供數字經濟時代的轉型指南。同時,也在為謀求數字化轉型的中小制造企業謀求經驗,為產業發展提供方向指引,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2 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機遇
2.1 移動互聯網倒逼中小制造企業變革與創新
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時代,中小制造企業嘗試突破傳統商業模式的束縛,將生產、營銷、交易、物流、支付等合為一體,打破時空的限制,結合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構建“人-網-物”的互聯體系和泛在智能信息網絡,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動生產模式和產業生態發生革命性變化[1]。通過科學技術逐步提高了生產力,提升了人類的生活標準。近年來,有一些先行的傳統企業已經借助數字化技術在行業中謀取了領先優勢,他們已經具備了互聯網企業的創新能力,如美的、鏈家、百麗、三一等,成為行業顛覆的另一股新勢力,對那些轉型較慢的企業展開更加凌厲的進攻。因為兼具行業經驗和技術創新能力,他們成為比互聯網企業更加強勁的變革力量,對行業內的傳統企業沖擊更大。因此,未來的競爭已經不是簡單的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舊模式與新模式之間的一場較量。如今,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了新業態和新模式,為傳統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為用戶創造了新的價值,加快了產業生態系統重構的速度。疫情的黑天鵝事件使許多企業面臨巨大的運營壓力,市場格局被重新定義,也迫使企業加快對數字化轉型的思考與落地步伐。中小制造企業通過引入各種數字化技術,實現個性化需求與大規模生產相結合,實現了企業價值鏈的再造。
2.2 數字化轉型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擴散
全球數字經濟已經進入深度創新和相互融合階段,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重心從消費領域逐漸向生產領域擴散。從生產變革到模式創新,與消費領域數字化轉型主要依靠的“人口紅利”相比,生產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更加依賴海量互聯網用戶“人才紅利”[2]。當然,這其中的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制造企業在向數字化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實現了縮短產品投放市場的時間和批量生產的目標。同時,通過降低成本高昂的下游變更,也能達到節約成本的目標,從而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拓展中小制造企業的生產邊界,這不僅為數字經濟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新動能的形成。
2.3 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中小制造企業更快捷地融資
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升級,金融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整個信用監管體系將逐步完善,金融機構的發展壯大,中小制造企業融資難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的解決,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也會加大,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以此來提升企業的財務價值和市場價值。另外,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發展,誕生出了供應鏈金融、動產融資等新模式,中小制造企業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完成信息搜索、定價和交易等流程,將訂單、產品物流等流動資產抵押進行融資,擴展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降低了融資的信用成本[3]。數字金融的發展促進了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更多的資金中介機構也進一步降低了融資成本,緩解了融資難問題。
3 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問題
面對業務和技術方面的雙重挑戰,中小制造企業需要從更高的維度、全局的視角進行總體規劃,并結合自身核心競爭力,改善生產、服務、供應鏈、產業生態等,從本質上看問題。中小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主要面臨著以下問題。
3.1 企業關注點片面,面臨多重挑戰
數字化轉型是中小制造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化的關鍵是驅動企業從業務、架構、技術、組織等方面系統地改造升級。在傳統改造升級的過程中,企業往往關注點比較片面。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中小制造企業雖然已經取得了較好的轉型成果,開始朝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但離真正實現信息化帶來的高效便捷還有一定的距離,企業面臨著技術方面的多種挑戰:
①系統建設不完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企業開始搭建線上平臺,但線上和線下各自為政,所售商品價格不同、促銷方式不同、服務不同,系統建設亟待完善。
②發展不靈活。有些傳統企業采用“煙囪式”系統,功能重復、維護成本高,同時業務需求響應慢,傳統瀑布式研發導致整體交付、迭代速度緩慢,無法滿足業務快速創新的需求。
③運維壓力大。無法應對靈活多變的業務需求,運維壓力大,依賴大量人力,缺乏自動化運維手段,無力支撐互聯網時代高流量并發的業務需求。
④組織管理分散。很多企業仍然沒有實現系統從分散向整合的跨越,由于系統分散、數據標準不一、管理成本高、流程不統一導致的運營效率低下已經成為這些企業繼續發展的最大障礙。內部存在惡性競爭,資源被嚴重浪費。
3.2 傳統制造業發展模式落后,難以跟上時代步伐
當前,很多傳統企業都面臨著數字化技術的種種沖擊,面臨跨界競爭,很多企業發現常規思維已經不能適應非常規的競爭變化,在這樣一個產業跨界融合的時代,傳統思維、單領域思維、單向思維已經不適應傳統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需要企業結合自身核心競爭力,改善生產、服務、供應鏈、產業生態等,從本質上看問題。雖然大部分制造企業都希望使用數字化技術,但是只有小部分的制造企業具備熟練運用數字化技術的能力,對大部分制造企業來說,想要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巨大的成本和功耗是不可避免的。在如此多變的市場環境下,進一步來看,傳統企業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①傳統商業模式難以適應消費者市場快速變化。傳統商業模式以貨品為中心進行管理運營,營銷渠道單一,消費者與品牌之間有一道巨大的鴻溝,導致庫存積壓低周轉(周轉率低),缺碼斷貨難銷售。
②傳統“野蠻生長”的渠道拓展方式已成為過去。近幾年,隨著制造成本、庫存成本、人力成本、運營管理成本的不斷上漲,一些線下店鋪不得不關閉。
③思維同質化嚴重,品牌競爭力較弱。由于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應用的高速發展,商品價格更加透明,商業行為不對稱被打破,消費者黏性減弱,品牌可替代性增強。
④業務缺乏全局視角統一管理。傳統行業主要采用單一渠道營銷模式,各自為政,獲取客源和轉化率不高,客戶體驗方式單一,沒有從企業整體進行有效的整合。
3.3 市場環境多變,企業發展難度高
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面臨著多變的市場環境,業務需求多元多變,業務觸點多端呈現。大部分中小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有很多相通性,特別是對于“人貨場”層面的變革訴求。
①“人”在變:中等收入群體和年輕人將是主要購買力,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消費者購物更加理性,品牌化、品質化和個性化成為他們的核心訴求。基于不同的消費者畫像,精細化運營顯得越來越重要。
②“場”在變:傳統線下渠道逐漸被全渠道所替代,線下客流面臨再分配,線上與線下的邊界可能將相互交融。例如,線下門店逐步轉變為品牌宣傳店,線上通過直播、微信分銷等多種渠道銷售,促使商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③“貨”在變:越來越多的品牌商線上和線下開始變成“一盤貨”,直營加盟“一盤棋”。一些零售企業在互聯網模式和自身行業發展的影響下,正在嘗試多元化跨越式發展。
4 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策略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以價值創造為目的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熵減的有力工具。中小制造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中普遍面臨人才缺乏、技術鴻溝、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和挑戰。因此,對企業來說,找到數字化轉型的路徑至關重要。這里給出了一些參考路徑。
4.1 實施全局戰略,進行總體架構規劃
企業需要從總體進行架構規劃,包括戰略目標、業務目標、商業模式、企業愿景等多方面,同時適當調整組織形態,如優化相關的運營團隊、管理流程、績效考核標準。數字化轉型是關乎企業存亡的重要項目,需要企業高層乃至“一把手”親自“掛帥”,保障企業的資源投入。
4.2 以創新商業模式為出發點,拓寬經營思路
企業可以以創新商業模式為出發點,識別當前業務的主要問題,如尋找業務增量和最大收益點、回答目標是什么、滿足客戶什么訴求、如何滿足客戶訴求、如何盈利等多方面問題。企業可以從會員營銷、門店經銷、采購與供應鏈、全渠道體系等方面切入,不同切入路徑采取的策略不同。
4.3 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企業信息管理水平
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數字技術取代傳統技術,以數據管理為紐帶,以數據的生產、加工、傳輸、使用、修復和存儲為基礎。而信息基礎設施則直接影響著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速度,信息數據的發展已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為數字經濟發展及我國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契機。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新基建,隨著政策引導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將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運作的新動力,新基建不僅要注重這些硬基建,還要注重高標準市場制度體系建設,強化軟性的新基建基礎。同時,數字化轉型是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業務和管理的過程,業務和管理水平是數字化轉型的地基,但很多企業的業務與管理地基不牢,很多企業連管理的1.0都沒做到,就妄想買一套工具實現管理4.0,這是不可能的。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我國中小制造企業普遍需要補業務與管理的課。
4.4 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構建架構體系
中小制造企業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如云原生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云原生讓云計算變得標準、開放、觸手可及,企業可以通過擁抱云原生技術,即通過容器、微服務、DevOps、Serverless、Service Mesh等技術,構建一種橫向協同的、敏捷的技術架構體系。
4.5 試點項目先行,持續演進和迭代
中小制造企業可以進行試點,樹立標桿,積累經驗,對傳統產品進行改良,開發新品種,培育新市場。要引導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產品的銷售模式,推動產品的升級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總結出適合自身的理念和規范,并通過試點進一步帶動其他數字化項目,促進新技術、新產品進入市場,從新業務或者現有系統出發,持續演進和迭代。
5 結語
數字化時代,用戶的需求越來越高,時間越來越短,要想生產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就需要企業創新開發方法,要逐步借鑒設計思維、精益創業、敏捷開發等理念,快速提出創新理念、快速建模、快速驗證、快速開發,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新時代的要求和挑戰。如何推進中小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企業乃至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是業界共同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新機遇。對于中小制造業來說,數字化技術應用于傳統的產品研發和銷售過程,提高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和管理水平,就是數字化轉型的有效途徑。總之,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管是因為外部的壓力還是內部的動力,都是一次勇敢的華麗變身。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如果不能自己抓住機會,就會被別人彎道超車。因此,數字化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徐胥.大變局中尋求創新突破[N].經濟日報,2021-12-07(004).
【2】于瀟宇,陳碩.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管理科學,2018(12):12-14.
【3】閆德利,張芳芳,高曉雨.中小企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J].新經濟導刊,2019(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