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軒
【摘 ?要】企業并購重組是一種資本運作行為,其目的是通過收購被收購方的股權來實現資產重新組合。收購方通過收購目標公司的股權來獲得對其進行控制的權利。被收購方在收購后仍然存在,其法人資格不發生變化。資產重組包括整合資產、負債和其他資源,以及將其他企業資源納入自己企業的行為。論文回顧了匯金投資收購恒豐銀行完成重組一案,分析恒豐銀行治理問題所在,對于重組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對恒豐銀行治理提出對策。
【關鍵詞】恒豐銀行;收購重組;股份制商業銀行治理
【中圖分類號】F832.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4-0095-03
1 引言
2020年1月中旬,新華社報道稱,原本深陷風波的恒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已獲得了1 000億元的投資資金,并完成相應的股權改造工作,這標志著恒豐銀行的重組工作基本完成,消息一經發出便引起了各界關注和廣泛討論。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指出,戰略投資資金的注入將顯著提高恒豐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信用水平,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經營能力,解救了一度陷入危機之中的恒豐銀行。劉澄教授則認為,千億元資金尤其是中央匯金的入股,對于恒豐未來的發展是一大利好消息,戰略投資者的加入提高了恒豐銀行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充足的資金注入提高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抵御力。這樣一來,恒豐銀行會有擴大市場規模、進行戰略轉型的新機遇,希望其能正確判斷形勢、把握機遇完成自身的發展蛻變。
并購重組是企業實現戰略轉型、提高市場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并購重組,企業可以快速擴大自身規模、進入新領域、獲取先進技術設備和專業人才,并且降低投資風險,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和資源利用最優化。同時,整合企業資源和管理能力,優化公司架構和股份結構,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和戰略地位。因此,對于有戰略愿景和實力的企業來說,并購重組是促進企業穩健發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針對匯金投資收購恒豐銀行一例進行回顧分析,對于企業并購重組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期望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治理得出建議。
2 文獻綜述
2.1 關于商業銀行治理問題
中國銀保監會高度重視我國中小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問題,出臺了《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以加強公司治理體系建設為重點,進一步規范和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該方案加強股東準入管理,提出要把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貫穿其中,加強內部自律、完善董事會和高管層治理等措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銀行所面臨的問題。為了提高銀行業公司治理體系的完善性,1999年9月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發布了《健全銀行的公司治理》文件,期望銀行能結合經濟形態和暴露的問題對自身的治理問題進行完善并更好地發展企業。學者李煒從內部控制的內涵出發,分析國有商業銀行所面臨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性,并初步提出加強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總體思路[1]。金融穩定理事會(FSB)于2013年反思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解釋了銀行業治理問題以及風險治理缺陷,針對銀行業的公司治理體系的有效提升提出了一些建議:
第一,要結合銀行具體情況站在宏觀角度制定發展戰略,建立內控制度與風控體系,維護資金健康與安全,構建合理的公司股權架構,監事會及各利益相關方應盡責監督管理層行為規范,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第二,要遴選專業人員擔任管理層,保持董事會及監事會的獨立與盡責。第三,解決股東與管理層的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構建暢通的信息傳遞渠道。
2.2 關于企業并購重組問題
國內學者從市場勢力、協同效應、代理成本3個角度出發闡述其在企業并購研究中的觀點,更多地結合了我國的實際情況。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產生的經營協同效應能夠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補足彼此之間的生產經營短板,從而提高了公司的生產效率和經營水平,降低經營成本,產生規模經濟[2]。殷愛貞等通過研究東方航空并購案例,將企業的并購動機歸納為提高競爭實力、整合資源、提高經營業績3點[3]。中國國有企業除了緩解經營壓力、降低市場競爭等并購動因外,有時也會出于政策導向或為謀取上市融資平臺而發起并購,部分國有企業的實際控制人為了推動國資改革也會在其中助力以實現國有資產證券化,為國有企業注入市場活力[4]。有學者通過實證檢驗的方法對我國A股市場上的企業并購重組行為進行了研究,發現企業并購重組行為與市場勢力的關系不顯著,說明企業并購重組并不完全是出于擴大自身市場規模的考慮,而是受到社會關系等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展還不完善[5]。對于政府主導的并購,汪蕾的研究探討了中央企業的并購動機,她認為,國家可以通過企業并購這一手段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完善央企內部制度的欠缺,達到最佳規模經濟狀態,同時還能通過并購的協同效應使企業獲得更高的市場地位、提升自身競爭力水平[6]。對于央企來說,愿意接受并購重組除了出于自身發展的考慮,還有一點與央企的職能性質有關,因為央企也需承擔社會責任完成社會目標。
3 案例回顧
恒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恒豐銀行”)成立于1987年,前身為煙臺住房儲蓄銀行,后續發展成為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之一。前期主要由煙臺市委、市政府管理領導,但由于接連被爆出高層腐敗案、業務問題,山東省逐漸接替了市委、市政府對其進行管理。銀保監會相關發言人在2019年6月表示,針對恒豐銀行的系列問題,山東政府在加快推進改革和治理,同年8月,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恒豐銀行,為該行面臨的危機帶來了轉機,也為恒豐銀行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2019年12月18日,恒豐銀行千億元定增方案終于揭曉:該定增計劃共募集資金1 000億元,每股定價為1元。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大華銀行和其他股東認購合計1 000億股恒豐銀行的普通股股份。經過近兩周等待,恒豐銀行最終獲得了銀保監會的批準。2020年1月3日,銀保監會發布批復,同意恒豐銀行非公開發行1 000億股普通股股份的方案,其中,中央匯金占發行后總股本的53.95%,山東金融資產占發行后總股本的32.37%,新加坡大華銀行合計持有股份占總股本的3%。增資重組完成后,恒豐銀行的股權架構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中央匯金、山東金融資產和新加坡大華銀行將分別成為前三大股東。
4 案例分析
4.1 高管行為不規范
兩任董事長接連被調查導致恒豐銀行陷入嚴峻的聲譽風波,導致其信用水平受到各方質疑。原董事長蔡國華已因涉嫌違紀違法、濫用職權、貪污受賄及挪用公款被起訴,于2019年10月被移交至山東中級人民法院;而另一任原董事長姜喜運等人在2019年12月也因貪污、受賄、違規出具金融累證、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行為獲罪。
恒豐銀行高管行為不規范,違法亂紀,使該行深陷聲譽風波,風險潛滋暗長。同時也暴露出了該行內部治理混亂和合規制度的欠缺,高管不按照規章制度合法行使職權,反而濫用職權,導致企業負面新聞纏身,且銀行的資金安全和穩健運行受到影響。
4.2 資本充足壓力及激進擴張業務
除了兩任董事長由于違規事件的負面聲譽影響外,恒豐銀行近年來業務擴張過于激進,導致其在業務方面存在潛在風險加速暴露,因此受到了多次罰款。根據披露的年報數據顯示,該行資產規模、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速。快速擴張的同時恒豐銀行的不良貸款也在逐年上升,2016年為1.78%、2017年為1.80%以及2018年9月末為2.98%,然而我國商業銀行2018年平均不良貸款率僅為1.89%,恒豐銀行顯然高于全國平均。此外恒豐銀行面臨著較大的資本充足壓力,盡管屬于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且資產規模達到了上萬億,但其長期資金也僅有16.9億元,甚至遠低于一些城市商業銀行的資本規模。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經濟發展時期,外循環受阻、經濟不再保持超高速增長、疫情沖擊等內憂外患的困境疊加,導致各商業銀行業績下滑、經營壓力增大且再實施所制定的發展戰略計劃也較為困難。為了增加業務拓展和完成考核任務,某些商業銀行忽略了風控合規管理,只注重短期效益而不是長遠的健康經營。這些銀行甚至冒險進行違規操作,導致風險積聚和風險敞口暴露。
4.3 不規范關聯交易
2013年8月,恒豐銀行為其股東成都門里投資有限公司及該公司的關聯方北京中伍恒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提供兜底擔保,并簽訂了《恒豐銀行與門里集團融資協議》,分別向天津銀行濟南分行融資1筆10億元、天津濱海農商行融資2筆共計27億元,總計37億元。由于成都門里投資及其關聯企業北京中伍恒利投資無力履約,近37億元融資的用途及流向目前不明,實際出資人均表示要追究相關法律責任。2014年,恒豐銀行履約墊付了相關3筆業務的本金及利息共計約40億元,雖然避免聲譽風險,卻帶來了近40億元的風險敞口。根據恒豐銀行年報數據,該行2013年的凈利潤為69.2億元,這3筆墊付資金占了其凈利潤的57.8%。但是,恒豐銀行為門里集團辦理的3筆業務,沒有要求門里集團提供任何擔保措施,也沒有履行相關業務審批,由此便能看出恒豐銀行開展的這3筆業務其實是在變相為門里集團發放貸款并為其融資出具擔保。截至2013年末,成都門里和中伍恒利分別持有3.28%和3.26%的恒豐銀行股份。銀保監會規定:持有(包括直接、間接、共同持有)商業銀行5%以上股份或擁有表決權的法人即為該行的股東;商業銀行必須在10日內向銀保監會報告與關聯方之間金額超過資本凈額5%的交易行為。顯然這3筆業務已違反銀保監會的相關規定。
上述的擔保業務并未經過正常的審批程序,涉嫌恒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濫用職權直接安排相關人員操辦,直至天津銀行濟南分行和天津濱海農商行來詢問資金狀況才了解到該交易事件的真實狀況,且恒豐銀行股東的變更在工商登記處及銀行年報的信息披露里均未被記載。這充分說明了恒豐銀行內部缺乏監督檢查機制而存在重大風險,合規風險沒有很好地被控制和防范,是導致其他相關風險產生的導火索。由于缺乏有效的合規風險管理體系,近些年來各種金融丑聞在國內商業銀行中蔓延。如果銀行依然不能實現對合規風險的全覆蓋,必定會有更多的違規事件因為缺乏有效的識別、監測與控制手段而愈演愈烈。
5 啟示
5.1 股份制商業銀行治理問題
5.1.1 做實監事會功能
監事會是公司主要監督職能部門,應積極履行監督責任,按照制定的合規制度對公司重大問題、管理層履職情況、企業業務擴張等方面全面監督,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
5.1.2 加強高管層履職行為規范
高管層是銀行日常經營管理的直接決策主體。高管層的專業勝任能力、道德水平和各項行為都會對銀行的安全穩定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注重股份制銀行高管層的業務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培養,且也要加強對高管道德思想的教育,嚴禁違法亂紀事件發生。
5.1.3 強化外部監督和市場約束
針對銀行內部治理和業務經營管理問題,《巴塞爾協議》提出要強化市場約束,提高信息透明度。對于股份制銀行要加強外部監督和約束,及時進行信息披露,通過各相關方的共同約束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5.2 企業并購重組的作用
5.2.1 重組能給企業帶來規模經濟效應
并購重組可以為企業注入新的資金,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促進資金安全穩健地流動,調整公司結構和股權分配,帶來專業人員和全新技術,發展新的公司發展理念,幫助企業進行合理的市場擴張,在發展業務的同時規避資本不足的風險,降低企業成本,以達到規模經濟狀態。
5.2.2 資源優化配置,資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資源分配一直是一個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人力、物力、財力的短缺會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阻礙,且企業對資源的占有具有長期性和排他性,資源的分配不均會造成效率低下的問題。企業并購重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通過并購重組,資源會在并購重組雙方之間發生流動,進行再次分配,這樣一來就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各市場主體能夠資源共享從而強強聯合。
5.2.3 以低成本低風險實現多元化發展
并購重組可以使企業在保持原有市場領域不變的情況下,向新的板塊擴張。在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想要進入新的業務領域是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的,如果能有具備經驗的企業“帶領”,就會相對容易許多。且進入新的發展領域前期時間與資金的投入會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并購重組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以最低成本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煒.加強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淺析[J].財會研究,2009(15):64-66.
【2】劉睿林.論企業并購及協同效應的識別[J].現代企業,2017,376(01):27-28.
【3】殷愛貞,馬曉麗,于澎.基于并購動機的并購績效評價——以東方航空并購上海航空為例[J].財會月刊,2018,831(11):107-114.
【4】陳文.論我國國有企業的并購動因與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防范[J].中國內部審計,2014,176(02):96-99.
【5】白雪潔,孫紅印,汪海鳳.并購行為與市場勢力:基于中國A股企業的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6,38(03):106-113+128.
【6】汪蕾.我國央企并購重組的動因與績效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