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曉鵬
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圖書館逐漸開始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其服務模式進行全面創新,廣泛開展智慧服務,并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文章對數字化背景下的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優勢、特征、模式構建和實現路徑進行了研究,以期圖書館能夠高質量開展智慧服務,推動文化事業發展。
關鍵詞:數字化;圖書館;智慧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4-0107-02
1 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優勢及特征
1.1 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優勢
圖書館智慧服務在技術、基礎設施、資源管理、服務多樣性及管理體系方面全面優于圖書館傳統服務,其核心內容為數字化建設,旨在建立館藏資源與用戶之間的聯系,保障服務的個性化、智慧化[1]。筆者研讀了國內外學者針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研究成果,認為圖書館智慧服務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在充分分析用戶習慣、偏好、需求的基礎上,對館藏資源和服務進行現代化管理,以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的服務發展模式。
1.2 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特征
1.2.1 服務個性化。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用戶的需求不斷增多,為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圖書館進行了數字化改革,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利用大數據技術搭建綜合服務平臺,以期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圖書館在開展智慧服務的過程中要利用應用場景分析技術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以保障智慧服務的精準化與個性化。
1.2.2 空間泛在化。數字化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有效推動了圖書館智慧服務的開展,使圖書館實現了空間泛在化,滿足了用戶在多場景下的應用需求。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開展數字圖書館建設,在強化資源整合的同時,增強了與用戶的互動,擴大了服務范圍[2]。空間泛在化保障了圖書館資源供給的實時性,既便于用戶隨時隨地獲取館藏資源,也便于圖書館開展全方位閱讀服務,有助于其服務質量的提升。
1.2.3 技術智能化。隨著全球智能化發展,用戶與圖書館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圖書館在實現資源協同的同時,充分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使圖書館能夠快速分析大量數據,實現數據智慧化,推動資源整合工作的開展,為服務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1.2.4 發展融合化。目前,融合發展已成為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圖書館可利用大數據技術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資源的融合化,為閱讀服務的高質高效開展奠定基礎。但是,圖書館在智能化管理過程中存在數據孤島問題,并逐漸形成數據壁壘,不利于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因此,圖書館非常重視融合化發展,如:青島當地圖書館開展的AR閱讀活動,推動了圖書館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了移動閱讀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戶參與。
2 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構建
2.1 資源整合層面
目前,圖書館普遍存在資料格式不統一、資源挖掘深度不夠等問題,不利于其智能化建設,因此,圖書館應持續開展資源整合工作,深度挖掘館藏資源價值,創新開放共享服務模式。圖書館可根據現行的科學標準,對館藏資源及數據進行描述,實現個性化數據編碼,以保障業務工作人員及時對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和分析。同時,圖書館應注重與其他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協同建設和運營云數據處理中心,加大資源整合力度。
2.2 技術實現層面
近年來,圖書館事業在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快速發展。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應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開展多樣化的智慧服務,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多元化需求。另外,圖書館還應利用無線網絡、人臉識別技術,以及電子書架等智慧化設備,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
2.3 需求滿足層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全面普及,用戶對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精準度提出了較高要求,為滿足用戶需求,圖書館應積極創新智慧服務形式,豐富智慧服務內容。數字化背景下,人們的碎片化閱讀時間不斷增多,定期到圖書館閱讀的用戶數量不斷減少。因此,圖書館應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更加便捷的服務,為用戶隨時隨地使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提供便利;創新智慧服務形式,挖掘數據價值,提升服務效能;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連接機制,注重用戶與館員的交流,提升服務質量;加強網絡建設,注重平臺建設和設備設施建設,對數據進行整合管理,確保智慧服務的精準性;積極培養專業的智慧館員,提高館員綜合能力和服務水平。
2.4 空間構建層面
隨著智慧服務的全面開展,圖書館應不斷推動知識網絡共建,在實現數據共享的同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全新的文化空間范式,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如:上海圖書館浦東分館在建設初期就樹立了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空間布局合理,內部環境優美,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3 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智慧服務實現路徑
3.1 明確技術規范,加速資源整合
圖書館開展智慧服務能夠滿足用戶在移動場景下的知識獲取需求。為保障智慧服務質量,圖書館不僅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還要注重相應的軟件系統支持。隨著圖書館服務的智慧化升級和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全鏈條參與,圖書館明確智慧服務技術規范勢在必行。以區塊鏈技術為例,目前,圖書館對該技術的利用水平較低,沒有明確的技術規范,極易造成數據泄露和網絡安全問題,影響用戶體驗。因此,圖書館只有明確相關技術規范,才能有效加速資源整合,保持技術先進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另外,圖書館應在進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制定相關版權保護制度,避免侵權問題的發生。
3.2 打造一體化智慧體驗空間
圖書館在開展智慧化建設的過程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展現場館的文化性、藝術性,打造具有主題性、互動性的智慧體驗空間[3]。智慧化體驗空間建設是圖書館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手段,能夠滿足用戶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4]。此外,圖書館一體化智慧體驗空間還具有較多服務功能,如開展線上培訓、視頻分享、社區互動、專題講座等活動,能夠充分滿足數字化背景下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3.3 構建完善的用戶檔案體系
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增多,圖書館逐漸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開展服務工作,并注重服務的主動性。但是,大部分圖書館沒有構建完善的用戶檔案體系,難以主動開展智慧服務,進而阻礙了智慧服務體系的構建。因此,圖書館應抓住轉型機遇,注重數據分析,與用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增強用戶黏性,并為他們建立個人檔案,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積極開展數據分析工作[5]。圖書館不僅要持續記錄用戶的借閱信息,還要根據借閱信息分析用戶的閱讀習慣、到館時間等信息,構建用戶畫像,充分發揮館藏資源優勢,為用戶提供個性化、高質量的智慧服務,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3.4 提升館員的數據素養
館員的數據素養對于圖書館智慧服務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圖書館只有切實提升館員的數據素養,才能確保用戶數據不被濫用和實現智慧化引導,有效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圖書館可針對學術熱點舉辦研討會,激發館員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文獻檢索水平;鼓勵館員自主挖掘數字化服務內容,與用戶共享互聯網資源,并積極開展網絡資源推薦服務,不斷提升數據素養。
參考文獻:
[1] 柳益君,何勝,熊太純,等.大數據挖掘視角下的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型、技術和服務[J].現代情報,2017(11):81-86.
[2] 王輝.5G時代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發展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5):71-75.
[3] 化柏林.“數據、技術、應用”三位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智慧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2):40-52.
[4] 陳群.“互聯網+圖書館”與智慧圖書館關系辨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6):56-62.
[5] 程越欣,張曉陽.智慧圖書館建設進程中的“交互驅動”探析[J].圖書館,2022(6):40-47,54.
(編校:馮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