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一鳴
摘 要:跨界合作是助推圖書館地域文化保護的新路徑,圖書館應明確跨界合作方向,創新跨界合作模式,豐富跨界合作內容。文章基于現有的圖書館跨界合作相關研究與實踐,分析了黃河流域圖書館在地域文化保護中的跨界合作情況,提出了跨界合作背景下圖書館地域文化保護策略,以期圖書館通過跨界合作的方式充分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跨界合作;圖書館;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4-0109-03
1 背景
近年來,跨界合作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流發展趨勢,圖書館通過跨界合作的方式豐富了服務方式,擴大了服務范圍[1]。目前,圖書館界已廣泛開展跨界合作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以尋求高效的跨界合作發展策略。筆者通過文獻檢索、網絡查詢等方式,圍繞跨界合作中的地域文化保護研究,探討了圖書館在增強城市發展軟實力、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圖書館的行業聯盟合作與跨界合作在合作內容方面有相通之處,故筆者將圖書館行業聯盟合作一并納入該研究范疇。
2 跨界合作背景下圖書館地域文化保護研究現狀
筆者在中國知網以“圖書館跨界合作”為檢索詞進行檢索,檢索出相關文獻229條,但以“圖書館跨界合作地域文化”為檢索詞進行檢索,僅檢索出相關文獻5條。由此可見,雖然關于圖書館跨界合作的研究成果較多,但其中涉及地域文化的成果較少。筆者依據跨界合作對象的不同,對這5條文獻進行了梳理。在與企業的跨界合作方面,王蓓等以金陵圖書館為例,詳細介紹了該館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閱美家園”吉祥物明信片和“文創郵局”項目,闡述了這些項目的實施對于宣傳城市公共文化、助推區域文化資源融合的積極作用[2]。在與學校的跨界合作方面,葉靜針對重慶圖書館的“快樂閱讀體驗課”館校閱讀推廣實踐進行了研究,針對圖書館地域文化特色資源內容稀缺等問題,提出了注重發掘閱讀資料、開展特色館藏建設的工作思路[3]。在與新媒體機構的跨界合作方面,陸路等介紹了陜西省圖書館與騰訊大秦網合作開展的“2018映像陜西·民俗迎春”大型系列活動,該活動以短視頻為主要展現形式,全面發掘、展示了陜西的春節民俗文化活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4]。在與社會機構、社區等合作方面,武莉莉借鑒美國圖書館創客空間的建設經驗,指出我國圖書館應注重協調合作,發揮地域文化優勢,不斷提升圖書館創客空間對讀者的吸引力[5]。現有研究成果雖然揭示了圖書館跨界合作的實踐情況,但多停留在個案層面,以我國地域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數量較少。
3 跨界合作背景下圖書館地域文化保護實踐情況
我國幅員遼闊,文化底蘊深厚,可按地域劃分出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三角地區等文化區域,筆者以黃河流域文化區為例展開相關研究。2021年10月,我國出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黃河文化彰顯區的概念,劃分了河湟—藏羌文化區、關中文化區、河洛—三晉文化區、儒家文化區和紅色文化區[6]。筆者選取了其中地處黃河流域的文化區,重點考察文化區內圖書館在跨界合作中推動地域文化保護的情況。
3.1 河湟—藏羌文化區
河湟—藏羌文化區主要包括黃河上游大通河、湟水河流域和甘南、若爾蓋、紅原、石渠等地區,是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交匯相融的過渡地帶,民族文化特色鮮明。青海省圖書館與當地非遺保護機構合作舉辦了“行走在指尖上的河湟文化”非遺傳承體驗活動,邀請非遺傳承人開展剪紙等活動,向讀者展示了當地的傳統文化技藝[7]。由西寧市圖書館牽頭建設的“西寧市河湟文化特色庫”,內容涵蓋河湟民俗、史料、旅游、宗教等,是圖書館與其他相關機構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之一。西寧市圖書館積極與西寧市廣播電視臺合作,共同打造文化閱讀類特別節目《讀行河湟》,上映于西寧市廣播電視臺、抖音等媒體平臺。四川省圖書館在實施“藏羌彝文化帶專題”項目的過程中,陸續建設了“四川少數民族文化——藏族唐卡”“康巴藏區藏族鍋莊舞”等地域特色文化數據庫,并通過館校合作、館企合作、館臺合作等方式,有效解決了文化保護領域常見的專家問題、素材挖掘問題、宣傳渠道問題和版權問題[8]。
3.2 關中文化區
關中文化區主要包括黃河中游渭河流域和陜西、甘肅黃土高原地區,其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文化遺產富集。該區域自古以來形成了以戲曲、民間工藝、飲食民俗等為代表的特色文化。為保護和弘揚秦腔曲藝,陜西省圖書館與戲曲界合作建設了“秦聲秦韻——陜西地方戲曲數據庫”。為宣傳和保護關中民間工藝,西安石油大學圖書館與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聯合舉辦了“非遺進大學”活動,展示了泥塑制作、古琴表演等11個非遺項目,為當代大學生了解地域文化提供了便利;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與陜西省鳳翔區圖書館共同實施了非遺傳承人“口述歷史”項目,實現了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跨界合作。西安圖書館與陜西廣播電視臺聯合拍攝制作了百集陜西特色面食微視頻集《面面俱到》,以宣傳和推廣陜西關中、陜北、陜南的民間面食制作技藝和民俗文化。
3.3 河洛—三晉文化區
河洛—三晉文化區主要包括黃河中游伊洛河、汾河等流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分布有大量文化遺存。該區域的地域文化主要有河圖洛書、二程洛學、豫劇、宮燈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9]。洛陽市圖書館與三門峽、濟源、焦作、平頂山的公共圖書館建立了行業聯盟,共同完成“黃河文化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項目,推動了黃河文化研究進程。洛陽理工學院圖書館與洛陽姓氏文化研究會跨界聯合,共同開展家譜征集工作,共征集到洛陽市縣兩級家譜1,250種,為河洛文化研究奠定了資料基礎。河南省圖書館與戲曲界合作舉辦“童眼看豫劇”少兒藝術作品展,以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豫劇文化。山西省圖書館與興業銀行跨界合作建設圖書館分館,以“館銀合作”模式續寫晉商文化新時代的篇章。山西省圖書館與山西工藝美術集團聯合開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致力于傳承山西皮影戲等三晉民間技藝。山西省圖書館通過“文旅+音樂”的合作方式,在館內開展山西省原創音樂推廣活動,并創造性地融入文史知識講座、朗誦閱讀等元素,有效推廣了三晉文化。另外,山西省圖書館還與介休市的旅游景區進行跨界合作,舉辦文化主題活動并開設了景區圖書流通站[10]。
3.4 儒家文化區
儒家文化區主要包括黃河下游的山東曲阜、泰安等地區,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山東省積極推進“圖書館+書院”模式實踐,在省內設立了尼山書院、儒學講堂等儒學場所,把圖書館打造成為弘揚儒家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山東省圖書館是我國儒學文獻收藏的重要陣地,其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與韓國國學振興院等機構展開跨界、跨國合作,在文獻資料收集及保存等方面進行了國際文化交流。濟寧市圖書館與當地博物館、研學機構及景區合作,共同開展儒家文化研學游服務,從文旅融合的角度推動了儒家文化的發展[11]。濟寧市圖書館與孔子研究院聯合舉辦“經典潤童心”親子共讀經典活動,通過親子共讀儒家經典的方式,使儒學走進千家萬戶,營造了濃厚的儒學氛圍。為弘揚儒家文化和傳統禮儀,濟南市槐蔭區圖書館聯合濟南府學文廟組織開展了品儒槐風之“禮伴成長”文廟行活動,以穿漢服、行拜師禮等形式,引導少年兒童親身體驗儒家文化。
4 跨界合作背景下圖書館地域文化保護策略
4.1 把握合作方向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各地各級政府也相繼出臺了相應的區域發展規劃。因此,圖書館應根據相關戰略規劃把握合作方向。例如,為解決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首都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河北省圖書館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圖書館聯盟,通過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主題館的方式,協同推進京津冀三地的文化融合。在推動地域文化保護的過程中,圖書館應把握以下四個合作方向:一是符合政府戰略規劃方向,以地域文化保護為切入點,爭取政府專項資金支持,以優質項目吸引社會力量參與。二是注重自身主導地位,保障自身在合作項目中的話語權和管理權,使項目完全符合我國對于文化建設和發展的相關要求。三是保障項目的公益性,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多的文化需求。四是注重人才培養,重點培養既精通跨界合作,又熟悉地域文化保護的復合型人才。
4.2 創新合作模式
目前,圖書館的跨界合作模式主要有點對點模式、點對面模式、跨界合作體模式等。點對點模式指合作雙方共同開展活動,由圖書館提供場地、書架等設施設備,負責人員組織、圖書整理等工作,該模式下的合作方式及內容較單一。點對面模式指的是“圖書館+民宿”“圖書館+書院”、城市書房等類型的合作項目,圖書館可以項目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該模式下的合作范圍較大。跨界合作體模式包含區域性圖書館合作聯盟、區域性文獻研究中心、傳統文化普及基地等形式,跨界合作體具有較強的學術研究、活動組織、項目推廣等能力,可獨立組織開展專題性活動。我國圖書館主要以點對點模式和點對面模式開展跨界合作,亟須重視跨界合作體建設及跨國合作。一方面,圖書館可嘗試與跨界合作體合作,發揮各自的社會資源、人才儲備等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和合作共贏;另一方面,圖書館可進一步拓寬合作視野,積極與國外相關機構展開跨國合作。
4.3 豐富合作內容
目前,圖書館的跨界合作內容主要集中在地域文化資源建設、宣傳推廣等方面,如:地域文化特色資源庫建設、家譜文化資源庫建設、城市書房建設、非遺宣傳、微電影拍攝等。圖書館應不斷豐富跨界合作內容,開展產業化合作及城市文化品牌合作。《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在淘寶和天貓平臺購買過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消費者數量約900萬[12]。因此,圖書館可與文創公司等機構開展產業化合作,大力開展文創產品開發工作。另外,圖書館應充分意識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性,不斷加強與政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機構的合作,打造優秀的城市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跨界合作,共同保護地域文化。
參考文獻:
[1] 饒權.回顧與前瞻:圖書館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1):4-15.
[2] 王蓓,楊崢,周櫻格.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吉祥物及其文創衍生品開發研究:以金陵圖書館“閱美家園”吉祥物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21(11):26-30.
[3] 葉靜.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閱讀推廣的路徑及策略研究:基于重慶圖書館“快樂閱讀體驗課”的實踐[J].河北科技圖苑,2020(3):62-66.
[4] 陸路,秦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創新發展:以陜西省圖書館“智能文化云地標”的建設實踐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2):32-40.
[5] 武莉莉.美國圖書館創客空間對我國圖書館跨界合作研究的啟示[J].圖書館學刊,2018(6):136-139.
[6]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EB/OL].[2023-02-08].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08/content_5641438.htm.
[7] 郭靚.中學生走進省圖書館體驗非遺剪紙文化[N].青海日報,2022-02-09(04).
[8] 杜卓倩.公共圖書館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建設:以四川省圖書館“藏羌彝文化帶專題”為例[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7(1):63-66.
[9] 郗韜.論明代山西作家的三晉文化品格[J].運城學院學報,2019(5):19-25.
[10] 原強.新時代背景下地方文獻工作芻議:以山西省圖書館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23):132-133.
[11] 劉霞.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研學游的探索與實踐:以濟寧市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12):30-32.
[12] 報告:中國博物館文創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EB/OL].[2023-02-08].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9/08-15/8927991.shtml.
(編校:馮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