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第五十五中學 陳 紅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各類教學手段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出,情境教學法作為提升課堂教學質效的有效手段,被教師廣泛應用,怎樣在初中英語語法課堂中科學應用情境教學法是英語教師亟須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綜合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堂內容,秉承新課改教育要求和原則,分析情境教學的應用效能,貫徹因材施教教育觀,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實現英語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
積極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對知識深入探索的重要基礎,而情境教學可以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任何學科的知識內容,都需要以特定的課堂氛圍和情境為前提,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知識學習水平。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講解語法知識時,需要為學生構建真實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其課堂參與性。通過思維的引導可以促使學生快速進入教師構建的情境中,借助情境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消除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畏懼心理,養成積極的英語知識學習習慣,在輕松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技巧和要點,端正學習態度,不斷夯實知識基礎的同時,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漸對英語語法知識產生濃烈的學習熱情。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將考試成績作為判斷學生學習能力和情況的主要標準,其中的片面性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期間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質效。情境教學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通過特定的課堂情境主動探尋其中的知識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潛在能力,實現能力的顯現轉化,促使學生逐漸具備課堂主人翁意識,主動思考課堂知識,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知識探索中,從而實現全方位的發展。
何謂情境教學?其實就是教師在教學期間有目標地營造課堂氛圍、場景的色彩性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本中的知識重點和情感信息。英語屬于學生的第二語言,學生若未充分了解英語語法的使用規則和原則,學習英語就會很吃力,而采用情境教學可以在課堂中構建生動的場景,有著較強的生動性和直觀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直觀思維,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根據現狀了解到,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主要借助多媒體這一載體,有助于學生在特定的虛擬情境中,將實際生活作為基底進行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這樣一來,可以將原本抽象難懂的知識點轉變為更加形象生動的信息內容,教授語法知識方面也是如此,將語法規則與直觀事物進行有機結合,幫助學生通過感性的手段獲取知識。于初中生而言,學習語法知識是十分枯燥的,無法快速且深入理解,這也導致學生無法在溝通交流中熟練使用語法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語法知識與現實生活構建互通橋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構建直觀的英語課堂情境,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當中掌握英語交流技巧,收獲成就感的同時,也逐漸對學習英語語法知識產生興趣。
初中英語教師在語法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需要遵循有效性原則,需要在理實相結合的前提下充分展現語法教學在整體語言知識中的重要地位。站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角度上進行分析,教師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英語掌握情況,科學調整課堂實踐知識。同時,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借助現實案例進行語法知識的正確認識和理解,還需要讓學生在各類課堂活動中分析語法知識在交流過程中的功效,提升學生對語法知識的認同感,理解語法知識與英語語言學習之間的關聯。
在語法知識中,主要特征是多樣性,這也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情境設置時,需要意識到不同語法規則和學生的語言應用習慣,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進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度思考,主動學習。在此期間,教師需要意識到,不論是什么樣的情境,都是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提供方便,必須要立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發展規律,注重情感元素在課堂知識中的滲透,促使課本知識更具生活化,使學生在生活交流中實現課本知識的靈活應用。
英語教師若想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必須要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秉承趣味性原則,貫徹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將學生視為課堂主導,通過各類教學輔助工具的應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課堂情境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調動其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輕松理解課堂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語法知識的魅力,發現其中的快樂。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英語課堂的生動性也會有所提升,而通過情境教學法開展語法知識講解,可以迎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滿足其學習需求,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學生需要對各類語法知識熟練掌握,反復強調教師需要通過語法教學來引導學生理解語法的具體使用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端正學習態度,促使簡單的語言知識訓練更具學習價值。這樣一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實現語法教學的境界升華。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語法知識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無法快速理解的重點。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大部分教師更加重視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積極開展語言交際訓練活動。然而部分教師卻逐漸忽略了語法教學的重要作用,只是在課堂中一帶而過,以至于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語法學習對之后英語知識獲取的價值,也未能將主要學習精力投入其中,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差,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也受到了相應的限制。
從縱向的角度對初中英語語法課堂進行分析,很多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手段十分單一,一味地在課堂中灌輸語法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未能意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無法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思考,也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交流,以至于學生的學習熱情相對較差。并且,由于教師在講解語法知識時,只是圍繞課本進行,沒有融入多元化內容,這也導致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為最為直接的手段,也是增強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技巧,通過科學創設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引發學生質疑,從而培養其發散性思維,激發其探索動力。學生在獲取新知識時,需要將以往所學知識作為基礎,在回顧舊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導入新課知識,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基礎的同時,也構建了完善的知識體系。如果出現舊知識無法解決當前問題的情況,學生的認知會發生矛盾,而通過科學的引導方式可以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推理、整合,從而掌握新知識,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所以,在初中英語語法課堂活動中,教師需要積極構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進行思考和探索,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英語能力,駕馭語法的使用方式。教師可以在問題中融入趣味性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實現主觀能動性的有效調動。同時,教師也可根據課堂內容適當融入生活化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知識與生活的互通橋梁,從而對知識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索。比如:教師在講解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 do”和“will do”兩個結構時,可以以“What do you want to be? How are you going to do”“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in the future?”這些問題為載體,引發學生思考,從人與自我到人與社會,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盡情展望未來,同時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系統的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從而實現知識的過渡,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不論哪一種語言,都需要實際生活作為基礎,而課堂知識亦是如此,所有學科的知識都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以融入生活化元素,使學生課堂注意力更加集中,簡化語法內容,緩解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抵觸情緒,同時學生的學習視野也得到了有效拓展,從而對英語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語法知識講解時,需要結合課堂內容科學創設生活化情境,拉近學生與語法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比如:教師在講解句型結構知識點時,可以通過構建生活情境的方式進行,如: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a language is using it.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is talking in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Sometimes you'll get your words mixed up and people won' t understand you. Sometimes people will say things too quickly and you couldn' t understand them. But if you keep your sense of humor , you can always have a good laugh at the mistakes.It's better for people to laugh at your mistakes than to be angry with you,because they don' 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say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learning English is:" Don' 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because everyone makes mistakes.教師在提供一段英文閱讀后,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句型結構,結合其中情感意義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鼓勵學生具備勇于挑戰新知識,敢于犯錯的精神。
學生只有身處于矛盾的情境中,才會產生疑問,從而實現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知識探索中。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積極構建矛盾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鼓勵學生之間展開深入的交流和分析。首先,教師需要把握課堂中的切入點,提升學生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敢于迎接挑戰。其次,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和想法,在對錯交流中探尋真知。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之后的課堂活動。比如:教師在講解句子成分知識點時,可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并寫出相應例句,然后分析其主謂賓定補狀表幾種句子成分在這些例句中的體現,鼓勵學生交流探索,分析各個成分之間的關系和特點。
由于初中語法知識十分復雜煩瑣,學習過程也難免枯燥無味,導致學生逐漸對語法知識缺乏學習熱情,以至于出現抵觸語法知識學習的情況。此時,英語教師需要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作為主要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尋找語法知識中的魅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構建直觀情境,將原本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更加生動直觀地呈現,促使學生積極學習語法知識。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圖片、音頻等方式展現語法知識,讓學生在觀看期間進行深度思考,逐漸掌握語法知識的使用技巧。比如:教師在講解過去進行時時,可以以動態圖片形式呈現一個學生小明昨天早上發生的生活學習小插曲,以此為情景故事,設置問題“What were Xiaoming doing at that time?”讓學生根據動圖討論和描述小明的這個小故事,并在討論和描述中去實現“To feel-To understand-To use”的語法學習三部曲。通過直觀的方式展現語法知識,充分吸引學生眼球,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改善以往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刻板印象。
初中英語教師在講解語法知識內容時,不可一味地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需要積極與學生展開溝通交流,通過合作探討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重點。所以,英語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構建合作情境,引導學生針對某一事物展開交流。首先,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其學習需要以及成長規律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其次,教師需要秉承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針對性地提出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科學評價,使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來收獲成就感,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實現學科素養的深入發展。
總的來說,將情境教學應用到初中英語語法課堂中,有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和學生潛能的激發,因此,教師需要在英語語法教學活動中,根據課堂內容靈活應用情境教學法,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通過構建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直觀情境、矛盾情境以及合作情境的方式,由淺及深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獲得知識探索的成就感,提升課堂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