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劉堡鎮中學 朱青山
近年來,隨著“雙減”、新課程標準等系列教改措施的深入實施,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顯著提升。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尤其是作文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且是一個教學難點,更是存在教學效率不高的現象,直接影響學生寫作能力和大語文素養的提升。所以,本文想在重點探討農村學校如何實施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期望給一線教育工作者創新作文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建議。
新課程標準理念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作為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提升作文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語文綜合素養,是需要語文教育工作者重點思考的課題。相比城鎮教學改革,不難發現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改革方向和力度還有待加強,作文教學效率偏低的局面未能扭轉,仍然存在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不高、模仿痕跡明顯、缺乏創新意識、情感融入不足等,這樣不僅影響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還不利于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組織能力的培養,最終會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積累。基于此,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掌握新課程標準理念的前提下,科學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全面推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我國教育形式隨經濟社會發展不斷作出改革,促進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創新發展。但是絕大部分語文教師未在應試考核中獲得良好的表現,往往會選擇應用經驗豐富的傳統教學模式,即讓學生閱讀優秀范文,緊接著參考優秀范文進行模仿寫作。這種作文教學模式優點是可以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照貓畫虎寫出作文,但缺點是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真正提升,且會讓學生在寫作方面出現千篇一律、同質化等問題,難以真正意義上體現寫作教學的效能,且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同時,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長時間進行理論講解,并沒有留足時間給學生讓其進行題意解讀,導致學生難以明確寫作主旨,從而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跑題的現象。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未能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且忽視了師生互動,導致現用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作文教學質量。當前,素質教育改革工作已經全面推行多年,但大部分教師仍傾向課堂主導的灌輸教育方法,且高度重視理論知識記憶,忽視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鍛煉,同時重接受而少創新,影響初中學生寫作興趣的同時,還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是局限于語文教材進行教學,且在素材提供時,也是利用以前考試中涉及的作文素材,并沒有進行創新,使素材缺乏實用性,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寫作創造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期下去,學生的寫作會出現嚴重的同質化問題,缺乏新穎性和創新性,而教師在作文點評時,也會因為學生的作品千篇一律而感到枯燥乏味。同時,語文教師在文章講解過程中,傾向于表層意義的講解,并沒有對文章內涵進行深入解讀,從而影響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較少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影響學生的知識面不夠寬廣,從而導致學生腦海里沒有寫作素材積累,無法進行高質量有創意的寫作,進而會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農村由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從而無法在教育領域投入充足的資金,繼而在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往往會弱于城鎮地區的學校。長期如此,農村學校普遍缺乏良好的教學條件,難以支撐農村初中教學改革工作高質量進行。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多媒體設施,導致作文教學仍然以傳統板書方式為主,難以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同時,還難以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擴展學生的眼界,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寫作思維的擴展。此外,在農村基礎教育投入持續加大環境中,部分農村初中教學條件明顯改善的同時,由于教師信息素養不高的問題,導致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不能大面積推廣應用多媒體教學,對作文教學創新發展有一定影響,最終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如前所述,在目前階段農村初中語文尤其在邊遠山區作文教學仍然存在困難和問題,作文教學有效性受到影響,也對學生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語文教師應結合當地現狀,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理念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調建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建構高效課堂。同時,新課程改革提倡師生教學的有機統一,這要求語文教師與時俱進地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從而適應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為此,語文教師在農村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應思想上主動摒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要積極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學習機會,以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不良局面,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從而能夠為高效率完成作文教學任務鋪墊良好的氛圍,進而有步驟有計劃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例如:語文教師可根據所學內容,組織學生展開相關的“小練筆”活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想象,有效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同時,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將課堂打造成交往、合作、探究及展示的平臺,并要求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學習。為此,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查閱有關寫作主題的資料,且要記錄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將其反饋出來。隨后,語文教師應先為學生答疑,后在教學期間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以期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不斷拓展作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逐步促進和提高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特別是語文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細節,幫助學生發現生活的多姿多彩。由此可見,在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有機整合生活和作文教學是必要的和重要的。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多方位觀察社會生活中的精彩片段,這樣可以在豐富學生生活體驗的基礎上,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積累更加多樣的寫作素材,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寫作靈感,不斷提升作文質量,由此實現提高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以《從生活中學習》教學為例,為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接龍游戲活動的方式進行課程導入,如讓學生提前準備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成語,隨后要求學生結合準備的成語進行成語接龍,以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自然能夠為高質量完成作文教學任務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犀牛望月—月黑風高—高山流水—水滴石穿”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從而有利于學生作文質量的提升,自然而然能夠達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目標,這對提高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極為有利。
通常而言,每一位作家在創作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寫作風格,但對于農村初中學生來說,并沒有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往往是以閱讀模仿為主,從而在長期練習寫作中形成屬于自身的獨特寫作風格。在文章閱讀理解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表層含義,又要從作者的寫作風格中深刻理解文章的內涵和情感,從而提高文章閱讀深度。為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風格,且要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風格進行寫作,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內涵和情感,又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自身獨特的寫作風格,并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自然而然實現了提高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例如:語文教師可以閱讀推薦活動、讀書角等方式,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宜的書籍,讓學生在閱讀經典作品的過程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以激發學生寫作的動機,從而能夠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由此增加學生寫作的深度和廣度。此外,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有感情地引導學生深度理解文章,以便學生在深刻理解文章內涵和情感的基礎上,可以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風格,繼而讓學生模仿文章進行一些簡單的創作。
以《沁園春·雪》一課為例,語文教師在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模仿此詩的創作風格進行寫作。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得對學生的創作設限,而是要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進行獨立創作,但必須仿照此詩的寫作風格進行創作,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又可以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繼而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
創新是高質量創作的前提和關鍵。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尊重學生個體性的要求。為此,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高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培養學生自主寫作的創新意識,使學生能夠在寫作中展示個人的特別之處,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及時抓住寫作靈感并寫出作文。以《發揮聯想和想象》教學為例,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已經學習的《皇帝的新裝》等內容,發揮想象力進行故事改編,或者是進行續寫,要求學生融入個人獨特的想象,并且字數不得少于200 字。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將課堂主動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由組隊討論,而教師則要時刻發揮引導作用,使學生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順利地完成作文自主探究學習活動,不斷增加課堂張力。在學生創作完成后,教師應首先指導學生進行作文交換,引導學生相互評價同伴之間的作文優缺點,并總結學習別人的創新之處。待學生相互評價后,語文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評價進行總結,同時要基于自身角度對學生作文進行最后的總結及點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特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故事改編,進一步發展了自身學習思維,激發寫作靈感的同時,提高學生自由創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此能夠助力提高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農村初中教學條件有待改善是不爭的現實問題。在當前互聯網教育環境中,網絡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是,對于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而言,由于受教學條件、教師信息素養等條件的限制,導致網絡資源的應用并非十分常見,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從而不利于學生進行高質量寫作。同時,語文作文教學本身是有趣的,若教師在網絡教育環境中仍然使用以板書為主的教學方法,則會降低語文作文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自然會對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語文教師應積極使用網絡資源,在拓展學生知識寬度的同時,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最終提升學生的寫作深度和廣度。
以《到民間采風去》教學為例,語文教師可以直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不同民族的信仰、風俗、婚嫁習俗、禁忌、文化特色等內容,讓學生體驗生活,并積累生活中的素材,通過此方式,可以營造出良好的作文教學氛圍,以建立張力課堂。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課堂采風活動來進行寫作,此刻學生由于已經借助多媒體豐富生活體驗,則會產生一定的寫作靈感,繼而能夠寫出高質量的文章,自然而然有利于提高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養及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應深刻認識作文教學的意義,且要從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入手,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營造歡快、有趣的課堂氛圍,為提高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