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就業為導向創新高職德育模式,可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讓學生對就業、創業等活動有正確認識。文章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觀的現存問題,探索了以就業為導向抓好高職德育教育的意義,并從以就業為導向,強化理念創新、豐富教育內容:樹立正確就業觀、以主體為切入:創新德育形式、關注教學評價:創新評價體系、夯實師資隊伍幾個方向總結了就業為導向下的高職德育模式改革路徑。
關鍵詞:就業導向 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改革路徑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5-173-02
在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已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無論是規模,還是畢業人數,都達到了歷史新高,加之經濟下行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受到了高度關注。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壓力也在逐步提升,一方面,現有的德育工作者人數難以滿足龐大學生數量的德育教育要求:另一方面,傳統德育的理念、方法、思維等無法順應“就業難”環境[1]。面對不斷膨脹的就業壓力,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也要轉換思路,找到工作切入點,借助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大學生就業觀的現存問題
(一)理想與現實脫節
比之過去,現在的大學生就業觀發生了一些變化,部分學生在就業與擇業時過于關注社會地位與收入,社會主流價值取向淡漠、理想信念模糊。學生要順利就業,除了要具備專業能力之外,還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既要關注自身價值,又要對自身進行長遠規劃。
(二)就業過程眼高手低
在擇業、就業時,不少大學生更加青睞于經濟發達的城市,很少考慮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城市,他們希望得到優越的工作環境。盡管國家對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生予以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但目前成效并不明顯。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服務意識,更加看中個人的自身利益。另外,在順利就業后,部分大學生會被安排到基層崗位,他們對這些工作存在抗拒和誤解,認為崗位與自身能力并不匹配,眼高手低現象普遍存在。
(三)誠信意識缺失
誠信意識是學生職業發展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素養,我國傳統文化也強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但是,從高職大學生的就業來看,部分學生對誠信就業認知還不充分,有時候在簡歷和求職環節中未能做到完全的實事求是。究其根本原因,與德育教育的深度不夠有密切關系,學生也缺乏生涯規劃能力,難以提高自身的就業技能[2]。
(四)就業能力有待提升
情緒智力對大學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有著較高情緒智力的學生,可通過認知行為策略來調整情緒,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在求職、創業中也更易成功。在目前的高職教育體系中,教育重點還是在于專業教學上,德育處于次要地位,對學生情緒智力的培養相對薄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后續發展。
二、就業為導向下抓好高職德育教育的意義
(一)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幫扶
就高職院校的情況來看,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較多,包括:高職院校育人模式與育人需求不適應:學生對就業未做好充足準備:高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渠道不通暢:大學生掌握的信息不全等。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將個人發展和組織發展結合起來,對決定個體職業生涯的因素做出分析與總結,從而確定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與之對應的職業。發達國家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提供就業指導,并貫穿于學生的整個成長過程中。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了解自我、樹立職業理想、正確規劃人生道路。不容置疑的是,“就業難”問題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高校的擴招是造成“就業難”的客觀因素,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核心競爭力不足、同質化競爭嚴重是引起“就業難”問題的主觀因素。因此,在就業導向下,需通過德育教育來豐富職業生涯規劃內容,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將外在規范轉化為內在驅動。
(二)強化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通過創業教育,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以及創業觀,讓學生具備自立、自信、自強、自主的創業精神,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成功創業,專業能力、較強的心理素質和情商都必不可少,借助德育教育,可有效提升創業教育的實效。一是德育教育可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原則性與敢為性,引導其在面對困難時保持清醒頭腦:二是德育教育可提升學生的情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用傳統的道德情感為學生提供引導,將其用于實踐,讓學生保持樂觀心態,學會自我激勵。
(三)提升就業指導工作質量
利用德育教育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開辟了德育課的新領域。一方面,可利用德育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就業觀,通過模擬、講授、實踐等方式夯實學生的各項能力:另一方面,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不恰當的評價會影響學生的擇業和創業,過高的評價則容易導致學生盲目樂觀,過低的評價則會引致自卑心理,讓學生錯失就業良機。在德育教育中,可通過理論和案例的結合讓學生用發展、全面、客觀的眼光來評估自我,精準認識自身能力,找到自己的不足,逐步改進,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三、就業為導向下的高職德育模式改革路徑
(一)以就業為導向,強化理念創新
高職德育教育體系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出現變化,在高職院校中,德育教育、思政教育都是重中之重,不管社會怎樣發展,都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了社會難題,高校擴招周期效應的影響也逐步深化,大學生的就業質量與大學生本身的身心健康、信仰、思想、情緒等因素都有密切關系。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乎自身發展、家庭命運,與社會穩定也息息相關,還會影響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在高校德育工作上,要正確認識到“就業”這一問題的重要性,關注新情況、新形勢,以具體問題為導向,轉變思想,以此培育心理素質好、思想覺悟高、品德優良的優質大學生。
在德育教育理念上,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將大學生作為被動的客體,而是將學生作為接受德育教育的主體,擴展高職德育教育的內涵性與廣延性,將就業導向貫穿在德育教育的始終,客觀認識到大學生的主體性,反映出與時代發展相關的德育內容,讓德育教育具備時代性、發展性氣息,并且要靈活選擇教育方法。
(二)豐富教育內容,樹立正確就業觀
1.以愛國主義教育堅定理想信念。在德育教育中,要重視學生職業理想的培養。所謂職業理想,即學生對未來所從事職業的一種設想和追求,是學生三觀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要為學生講述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將專業知識和理論用趣味化、深入淺出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在教育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簡單地滲透價值觀教育,而是要強化道德實踐,在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主動挖掘自身的職業理想,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職業準則和標準。在開展職業理想教育時,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用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來走入大學生內心之中。高職院校需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創新手段和方法,利用微信公眾號、大學生慕課、微黨課等形式,將理論和教育內容用幽默、豐富的方式呈現出來,拉近學生與教育內容的距離。
2.以使命擔當強化學生的家國意識。家國意識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主動將自身命運與國家民族發展連接起來的思想狀態,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信仰會直接決定學生的追求,當代大學生處于社會轉型階段,在就業、創業過程中,需要將家國意識作為價值標準,樹立偉大志向。針對目前大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薄弱,理想信念缺失的現狀,需要在德育教育中強化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引導地位,讓學生樹立家國意識[3]。在這一方面,需要強化校園文化的建設,以物質載體來展現家國意識,使家國意識變得觸目可及,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能在內心埋下家國意識的種子,具體可通過合理的建筑布局、優美的校園環境影響學生,在學校中增加教育標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當學生身處這樣的環境中時,就會逐漸產生從眾心理,從而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同時,還要利用好黨員和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讓先進的思想能夠傳遞到每個大學生心中。
3.以敬業精神提升職業素養。一是夯實學生的專業技能。求職、就業、創業的結果往往是大學生無法左右的,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提高自身能力來決定后續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當前,不少大學生在校期間曠課、遲到、不認真完成作業,面對學習得過且過,這樣的態度即便在畢業后得到理想的工作,自身能力也不一定能夠勝任。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強化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之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接受系統化的生涯規劃指導,在指導過程中,要強化學生對于專業發展前景的期望,引導其不斷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抓住各種實踐機會來鍛煉自我。高職院校還需要完善就業指導教育體系,簡化大學生的就業選擇過程,將思政教育、就業指導深度融合,凸顯出就業課程的重要性,并與企業加強合作,將課堂內外緊密相連,讓學生樹立尊重知識、提升技能的正確觀念。二是樹立基層就業觀。當代大學生在就業環節中,對基層就業存在誤解,不少學生只是將基層就業作為最后的退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對此,高職院校需要為學生全面推送國家的基層就業指導政策,激發出學生留在基層的積極性。同時,要讓學生具備基層就業觀,強化情感激勵,除了教師的言傳身教之外,還可邀請基層工作者進入高職院校,以自身的知識、經驗和經歷為學生闡述基層就業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基層就業的現狀與前景,并為其提供基層就業的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夠提早了解基層崗位,縮小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四、結語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就業,還能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新改革,進而實現高職教育健康持續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為高職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高職教育改革工作中,需發揮出德育教育作用,以科學的德育教育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以實現“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澤寶.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塑造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0):76-78
[2]劉一鳴.市場視野下大學生就業難困局破解[J].繼續教育研究,2017(04):102-104
[3]余妍.德育教育視野下大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20(12):50+52
[4]盧昊.高職德育工作對學生就業的作用及應用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20(10):174-176
[5]趙美鳳.論高職德育與就業素質教育的內在融通[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7):82-83+85
[6]吳開軍.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德育模式改革探宄[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13):116-117+124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421005)
【作者簡介:劉晨潔(1993-),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1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