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玥 韓靜雨 龍韌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纏花 App設計 文化傳承 用戶體驗
引言
纏花藝術是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漢服熱”的大潮下,纏花憑借其自身特點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宗旨是“非遺與社會生活的結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讓纏花技藝滿足現代生活需求,則需要站在當今社會的審美和需求角度來創新地繼承它,將非遺與數字媒體技術相結合進行創新研究已成為趨勢。民族文化創新只有將科學與文化,藝術與技術相結合,運用信息化的技術才能最大程度地使民族文化得以保護,開發,傳承,創新[1]。
一、研究背景
(一)非遺纏花現狀
1.傳承非遺的必要性
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各民族“道技合一”工匠文化的活態呈現[2]。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植根于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和特色地域,具有傳承性、流變性、獨特性的特點。在文化傳承越來越被重視的當下,許多非遺仍然處在傳承、創新困難的局面。
2.纏花
纏花融合多種傳統工藝,有著“立體繡花”的美稱。隨著“漢服熱”的大潮,纏花憑借其自身歷史悠久、外觀效果獨特、造型自由度廣、材料易得等特點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其獨特的藝術表達給人帶來絢麗的視覺體驗與復有儀式感的情感體驗,吸引人們探究其中的內在韻味。
但因為其制作工藝繁瑣,市場較小,愿意學習的年輕一輩較少。且現有宣傳形式較為傳統單一,產品創新較為局限,難以吸引用戶。
(二)市場背景
1.新媒體下傳統文化傳播特點
傳播中呈現出數字化、網絡化、及時化、互動化的特點。傳播模式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受眾群體年齡層次逐漸豐富。在傳播形式中越來越多地應用數字技術、動畫、人工智能等手段吸引用戶。在傳播內容上出現大批精品。但是也存在將傳統文化淺表化、泛娛樂化的現象[3]。
2.市面傳統文化類App現狀
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市面上文化科普App主要分為三類:文博類、工藝美術類、資訊文學類。
市面傳統文化類App在功能上普遍擁有簡明清晰的產品架構、選用游戲與文化知識相結合的模式、能滿足用戶對趣味功能的需求,但存在有許多重復的功能存在于不同界面的類似層級中、部分內容放置在難找到的位置等問題;交互上配合場景的效果使用微動效、和簡潔的交互手勢、帶給用戶多樣又富有規律的交互體驗,同時也會因動效設計節奏設計不當導致時間較長、或過于復雜導致界面卡頓;視覺上會使用具有特色的線性抽象圖標設計、扁平插畫為主的視覺設計部分、排版簡練富有美感、體現出虛實結合的傳統美學,在App的應用也出現按鈕尺寸過小導致點擊不便和誤觸、過多使用灰白使主題色凸出不明顯或色彩過多造成審美疲勞、圖標無文字配合解釋等情況。
3.傳統文化App當下困境
目前傳統文化類App發展已經進入到取精華,去糟粕的階段,但是市場上有相當數量的傳統文化類 App因制作質量粗糙、沒有后續的更新維護、體驗感較差,而導致用戶黏度低、流失速度快。
二、非遺纏花用戶調研
(一)現有非遺手工類產品消費人群
通過了解用戶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分析出目標群體用戶背后的行為及偏好?,F有的非遺消費人群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且人均消費較高;網購平臺已成為非遺的主要了解渠道,線上社交媒體也逐步成為非遺傳播的重要載體。
(二)非遺纏花線上平臺用戶人群定位及特征調研
1.人群定位
Y、Z世代用戶將成為未來非遺手工類產品的消費主力。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Z世代,在非遺產品與互聯網產品的占比都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只有他們這群未來的傳承者意識到保護世界遺產是年輕一代義不容辭的責任,才能真正激活非遺的生命力和實現文化的延續[4]。他們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形成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情感認同,選取該群體進行實證研究更具代表性和實踐意義[5]。
2.Z時代特征調研
Z世代是產品的主要用戶群體。該群體具有豐富的互聯網媒介使用經驗。通過分析移動App的數據,觀察Z世代消費者的消費喜好及特征,以此來指導設計。
中國的Z世代對社交類軟件的使用頻率最高,主要使用QQ或微信;Z世代也經常使用短視頻類軟件;也會使用微博、小紅書、知乎等可以獲取海量信息的軟件。最能吸引Z世代的App類型,首先是社交類App,其次是信息傳達類App。由此總結出四點行為特征,如下:
(1)網絡社交欲:
Z世代的獨生子女比例更高,學習任務更為繁重,以至于具有強烈的孤獨感;Z世代用戶使用社交App的首要目的是希望找到同好,并且希望通過社交App擴大自己的交友圈,熟人社交已無法充分滿足年輕人的社交需求。
(2)群體交互表達欲:
Z世代群體交互表達欲更強,熱愛原創內容和討論。Z世代從小在包容自我表達的社會環境下成長,更多的Z世代在社交平臺上樂于去發布原創和參與討論互動。根據《2020視頻趨勢察》,75%的16-25歲受訪者表示看視頻會開彈幕、發彈幕。
(3)娛樂多元欲:
Z世代受教育程度與素質文化水平明顯提升。對娛樂的質量要求更高的同時,講究付出和效率的Z世代們希望用更少的工具、時間辦到更多的事,娛樂和群體感受的多元集合對于Z世代來說是必要。
(4)視覺享受欲:
Z世代注重體現自身個性與審美,追求時尚。大多數Z世代從小便擁有電腦、手機上網的條件,能夠觸達大量的潮流前線資源,很多產品甚至僅靠提供視覺享受就可以抓住Z世代用戶的心。
以上Z世代用戶的特征為后續的產品設計構思奠定了基礎。
三、設計思路
根據雙鉆模型,將非遺纏花App的設計分為“探索——定義——構思——實現”四個階段,如圖1。
(一)設計重構
基于調研,針對市場與用戶需求,從用戶、體驗、功能三方面出發,對產品進行設計重構。
用戶細致化,將對纏花感興趣的泛人群用戶重構為對纏花、手工制作感興趣的Z、Y世代用戶;體驗豐富化,將滿足使用需求的傳統文化手工類論壇體驗重構為游戲化的文化學習體驗結合美觀的、情感化、定制化的界面使用體驗;定義針對化,將纏花文化手工類平臺重構為有纏花文化傳承與纏花手作推廣功能的趣味社區App。由此成為“物華”的最初產品骨架。
(二)產品定義
基于前期的市場分析、用戶調研,對產品的功能、交互、視覺三大設計部分進行了多次的需求功能轉換迭代,得出了以下定義:
1.產品功能
功能定義為用戶社區、搜索發現、線上商城、手工教程、游戲化科普五大功能。隨著用戶對 App 的熟悉,使用惰性的加深會降低用戶的興趣值,這就需要用戶體驗不斷進化。社區性功能的添加是增加用戶之間相關度、增加用戶自我價值實現度、提升非遺 App 用戶黏度的可行方式[6]。
2.產品交互
交互設計需要包括正向情緒體驗、容錯設計思維新手引導設計、微互動設計、自定義外觀、功能小組件、游戲化科普等內容。
3.產品視覺
排版上使用清晰的feed流、版式以突出內容為主。配色上推出一套兼具現代與典雅風格的主題色。圖標部分重點特色部分使用簡約抽象的圖標表達。插圖美術繪制與纏花相關的扁平系列插畫,用于海報、空白頁等。
四、設計產出
產品名為“物華”,將“華”字與“物華天寶”一詞相結合,暗示纏花技藝、作品的美麗與珍貴。本App考慮了纏花、手作、新時代審美,最終確定出典雅、生機、時代感三個關鍵詞,并以此為整個App的設計基準,典雅指向高雅而不淺俗的表現效果;生機表示對纏花獲得新生機會的向往、營造有活力交流平臺的向往;時代感是本產品區別于市面上大多數App的風格,更符合當下的時代審美和使用習慣。
(一)功能架構
“物華”App的產品架構分為五部分:首頁、游戲、商城、發布、個人中心,如圖2。首頁承載主要功能,包含搜索、交流功能;特色功能為游戲,提供文化介紹、圖紙收集及新手引導;商城分為線上虛擬與線下實體兩部分,提供購物服務;通過發布進行發帖、發視頻等操作;個人中心包括個人資料卡片、消息提醒、每日任務、設置。產品流程如圖3。
1.花園——首頁
首頁命名為“花園”,代表著用戶可在該部分像踏春一般輕松愉悅的瀏覽與各種纏花相關的內容,此部分區別于市面現有的大眾化手作交流平臺,聚焦針對非遺纏花這一小眾文化的社群構建,為用戶打造純粹的分享交流平臺。
首頁包括實時內容瀏覽、搜索、關注等功能。用戶在此部分可對發現內容進行篩選瀏覽;點擊頭像即可進入他人主頁,可選擇查看關注的人的發帖內容;也可通過搜索進行需求內容查找,并且為用戶提供搜索熱詞,達到信息的精確搜索。
整體信息架構符合Z世代使用習慣,幫助用戶快速上手,減少用戶的認知成本,給人簡潔而又清晰的印象。將用戶熟悉的feed流作為主要信息分發模式,為用戶提供最佳的信息閱讀體驗。
2.西市——商城
商城命名為“西市”,古代的西市不同于東市,它更加大眾化、平民化,代表希望纏花藝術更加親民,不再是立于柜架上的某種技藝,而是能讓每個人都盡情挑選、裝飾生活的美好產品。
商城分為線下、線上兩部分。商城的線下部分售賣平臺專供的纏花成品、纏花DIY材料包、纏花材料等。進入商品頁查看商品詳情。與游戲圖紙輸出界面相連,提供一站式服務,用戶可以將自己的游戲纏花作品化為實物送到家中。通過浮動的花籃圖標進入購物車,進行商品下單;商城的線上部分使用“金葉子”作為虛擬貨幣。用戶可以在這里解鎖購買圖紙,或者收集纏花花片與纏花配件用于游戲之中。
3.發布
用戶可以在發布部分選擇發布圖片、視頻或教程,也可將未編輯完成的帖子存入草稿箱以便之后發布。
4.游戲
游戲內容包括纏花文化介紹、組件收集和核心玩法。游戲主界面顯示上次退出時的最后狀態,頂部顯示用戶所擁有的“金葉子”數量和圖紙名稱,左側設置顏色更改按鈕、撤回按鈕、下載按鈕和刪除按鈕,容錯率高,提高可用性;右側為花片彈窗和一鍵組裝,符合Z世代用戶的使用偏好,操作更為便捷自由。整體功能完整簡潔,帶給用戶較好的游戲體驗。
(1)文化介紹:首次進入游戲時會彈出纏花文化介紹長卷,而后若想要再次觀看文化長卷點擊界面左上角按鈕即可。長卷內容包括纏花的簡介、內容內涵、特點與歷史等,上面的白描插畫作為裝飾性元素伴隨左右?;B蟲魚,躍然紙上。
(2)組件收集:用戶可以通過發布作品、發送評價、答題等獲得纏花元素小組件,用戶等級越高解鎖的小組件越多。購買的組件將收集到游戲倉庫內,用戶可在倉庫查看已解鎖的圖紙,擁有的花片和配件的類型、數量等。同時可在游戲主界面頂部進行圖紙的一鍵切換或新建。
(3)核心玩法:圖紙收集為游戲的主體,用戶可選擇到“西市”線上商城用虛擬貨幣“金葉子”購買圖紙,或者自己新建原創圖紙,圖紙初期為白描狀態,用“金葉子”購買纏花花片,將其拖動到圖紙對應位置,則可將白描部分點亮為輕擬物風格的花鳥魚蟲,每成功點亮完整的花片,都可點擊花片查看實體制作教程,當整個圖紙的所有白描部分被點亮則圖紙收集完成,線下商城的對應方案實體材料包被解鎖,供用戶選購。用戶也可以選擇自定義圖紙,創作獨屬于自己的原創纏花作品,完成后系統幫助用戶打包該原創方案所需的材料,用戶可以通過DIY將自己的2D圖紙轉化為3D實物。游戲以收集的方式,帶領用戶體驗纏花的制作過程,圖紙收集的點亮和原創作品實體化帶給用戶滿足感與成就感。
5.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包括個人資料卡,收藏夾,消息提醒和任務。在此部分,設置獎勵機制,用戶可以通過完成每日任務獲得一定數量的金葉子,用于兌換游戲物品,意在提高用戶活躍度使其獲得歸屬感,推動用戶相互交流促進纏花的創新發展。
(二)視覺設計
1.規范化設計
(1)色彩與文字:
根據產品定位、用戶群體喜好及設計趨勢,選用獨特且高辨識度的紫黃微漸變(837FFF~FFD6A6)作為主題色,兼具生機與現代感。以淺紫色作為輔助色彩平衡界面整體色調。米黃、淡紅作為點綴色豐富界面。黑色作為標題色,深灰為正文字體顏色,淺灰則作為解釋使用。彩色大多運用于內容鈕,畫面感強烈,視覺突出。根據界面中不同位置的文字設置不同的字體色彩及大小,由此區分出層級關系。
(2)組件管理與柵格:
界面在卡片處設置圓角,卡片圓角統一為25pt。圓角帶來流暢的視覺引導,減輕用戶的視覺負擔,更加安全、有親和力。和通欄分隔相比較,圓角矩形也會使視線更容易聚焦到框內信息。柵格系統運用固定尺寸的版面布局,使界面風格簡潔明了。尺寸規范有助于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和認知成本。產品采用5pt作為基數,整體間距以5的倍數設計。
2.圖標設計
本產品主要使用線性圖標,部分內容使用擬態風格圖標,如圖4。
(1)全局導航圖標點擊前為簡潔的線性圖標,用花園中的石燈造型代表首頁,酒旗代表商城,纏花工具——繞線板代表游戲,穿著交領的抽象小人代表個人中心。點擊后為full狀態,填充紫黃微漸變主題色。
(2)內容較為豐富的界面選用線性圖標,降低視覺擁擠感。融合古今元素使產品更具文化底蘊,增加產品可讀性,如花籃代表購物車,隱喻選購的用戶在折枝采花、日晷代表歷史記錄、信鴿代表消息等。采用線面結合的手法,以小色塊點綴,使簡潔明了的線性圖標更加活潑生動。
(3)發布界面內容較少,選用與游戲相同的輕擬物手法創作圖標,與游戲呼應的同時,使整體設計更加精致。圖標元素的選擇同樣與其功能相對應,畫卷代表發布圖片,秘籍代表即將分享的教程,包袱代表暫時收起來的草稿。
3.logo設計
logo整體采用纏花花片的元素,顏色使用了App的主題色——紫黃微漸變,符合當下審美;中間鏤空的造型為游戲貨幣金葉子,整體造型虛實結合,體現傳統審美特點的同時兼具現代簡約特色。整個logo形狀似一簇火苗,暗指希望纏花這一美好的非遺技藝能夠薪火相傳,如圖5。
4.插畫設計
根據產品定位,繪制了圖紙方案插畫繪制和缺省頁插畫設計,如圖6。
(1)輕擬物插畫:
總結提取纏花花片曲線弧度較小、多片拼接形成整體、造型重復等特點。插畫圖紙方案構圖虛實結合,選用較為清新明亮的色彩呼應產品整體調性,符合Z世代的色彩審美取向,體現出傳統審美與現代審美的創新性結合。白描版本作為未集齊花片時的圖紙使用,輕擬物插畫作為集齊花片后的完整狀態,賦予產品趣味性、提升產品溫度。
(2)缺省頁線性插圖:
缺省插畫繼續使用App主題色增強品牌DNA。為不同場景下的缺省元素賦予語境:低垂的鈴蘭、送信的信鴿、空空如也的果籃……使整體視覺設計具有延續性,配合微動效與具有親和力的語言,緩解無數據的缺省狀態所帶來的失落體驗感,拉近與用戶的距離,避免用戶流失。
結語
本文在互聯網智能化背景下,通過對市場與用戶的調研,總結拓展出非遺互聯網產品的設計思路,并在設計實踐中從產品設計、交互設計、視覺設計三大方向著手,精準定位Z世代用戶,由此設計了一款非遺纏花手工藝社區App。筆者通過對于非遺纏花互聯網文化社區的構建,通過游戲化文化傳播、個性定制的方式優化用戶體驗,打破普通群眾與非遺文化之間的隔閡,讓人們享受非遺文化的樂趣,體會非遺文化的藝術價值,潛移默化地讓年輕一代在相互交流中接過非遺傳承的接力棒,最終推動非遺文化的繼承與再發展。本文的非遺社區平臺設計利用新媒體下傳統文化傳播渠道、滿足了用戶的行為習慣、順應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本文的設計思路可以為創新傳承纏花及其他傳統文化提供方法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