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國慶小學 陳光萍
為了凸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形成,尤其是需要確定數學學科的重點和難點,并體現在數學課堂中,幫助學生在既有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尤其是要確定科學的教學方案,以便在優化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另外,教師也要優化課前預習、課堂練習、課后鞏固環節,積極向學生講授相關習題的理解技巧,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
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個體的發展極其重要,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通過塑造個性化的情境及學科問題,要求學生圍繞相關知識點進行探索認知,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需注重教學改革,通過規范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明確數學教學的難點及重點,鼓勵學生們圍繞相關知識點進行主動探索,有利于凸顯理論教育的優勢及價值。另外,教師也要注重創新整合數學教學改革思路和改革方向,通過融入優質的數學學科案例,鼓勵學生們主動學習、主動交流和主動思考,有利于讓學生們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自行處理數學學科難點問題。總之,教師需要不斷優化教學行為,通過鼓勵學生們自主探索,掌握與知識點相關的理解思路和理解技巧,尤其是轉變教學思路,避免傳統宣講式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不高的問題,也便于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時加以糾正。
為幫助學生們更全面、更系統地掌握數學知識點,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們在探索中提出自己的疑問,通過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各個知識點,學會知識點的應用思路和應用技巧。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擔任組織、參與、學習者的身份,培養學生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習慣,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狀況,通過塑造關聯性交流情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相對活躍的狀態,這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是非常有利的。
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開發學生的特長,通過將課堂主體交給學生,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思路,并在與同伴、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掌握各個知識點的理解技巧。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核心訴求,通過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構建一個積極的、科學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交流自己的觀點,以期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另外,主動探究中,教師需要放大學生們的表現欲,通過再現相關學科情境,鼓勵學生們使用正確的語言進行表達,再結合教師的糾正、指導改正自己的錯誤,使學生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中年級階段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以直觀、全面的方式將相關案例融入教學實踐中,尤其是要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以此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探索興趣,并通過設問、思考、解答、總結的過程進行理性分析,幫助學生搭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
趣味性的學科情境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學科的樂趣,并在學習中帶入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完成相關內容的探究。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點、數學符號的理解,通過趣味性的話題引出抽象性的數學符號,由此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主動、積極地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實際探究中,這樣可以達到在創建優質學科場景過程中提高學生們探索積極性的目的。
例如,北師大版《圖形的變換》一課教學時,首先教師需要展現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圖標元素,比如中國銀行標志、大風車圖案、魔方等各種類型的圖案,指導學生們思考這些圖案的特點。此時,教師可以使用電腦軟件將圖片旋轉,引導學生們觀察旋轉前后圖片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其中,學生A 看到中國銀行標志旋轉到下方時,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于是表示,“旋轉前后圖形是沒有發生變化的,如果我將電腦屏幕翻轉過來,就會發現原來的圖片和現在圖片是重合的。”為加深學生們的印象,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自行嘗試其他方式思考旋轉的意義,然后進行作圖。其間,教師也要說明“旋轉角度”這一概念,并要求學生使用量角器測量不同圖案旋轉前后角度的變化。其中,學生B 嘗試使用白紙旋轉一個正方形,于是進行了以下操作:他先將這個正方形進行了裁剪,然后將其固定在一張紙上,向著時針方向旋轉了45°,發現這個正方形的旋轉規律并繪制成圖。此時,教師可對本課知識點進行總結,準備相關卡片及教具,指導學生臨摹各個圖形,要求學生根據指定的條件進行旋轉,并完成相關圖形的繪制??傊處熜枰庇^地體現出本課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在觀察、理解、實踐中表達自己的見解,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合理使用信息化技術構建輕松、愉悅的數學課堂,有利于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便于學生們在認知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礎上完成相關練習。因此,教師需要積極給予學生們專業的評價,通過給予學生肯定,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與創造,再使用相關平臺將學生們的成長軌跡進行記錄,從而提升學生的創作熱情。其中,教師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成長情況,包括學生的性格、愛好、興趣等,再給予學生們正確的指導,促使學生們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
例如北師大版《小數乘法》一課教學時,首先教師需要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介紹小數的定義以及小數加法、小數減法、小數乘法方面的內容,在溫習鞏固過程中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此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構建一個“小型超市”,并在超市中擺放相應價值的產品,促使學生們融入這個體驗式的情境當中。此時,教師可以在白板上寫出購買任務,要求學生們分組購買,同時計算出相關產品的價值。比如學生A 組選擇了任務②,任務內容是“購買3 支中性筆(每支筆4.3 元)、2 塊橡皮(每塊橡皮1.5 元)、4 瓶可樂(每瓶可樂2.9 元)”。購買時,學生們拿足了相關物品,并對其進行計算:“3 支中性筆:3×4.3=12.9 元,2 塊橡皮:1.5×2=3 元,4 瓶可樂2.9×4=11.6 元”,所以最終需要花“12.9+3+11.6=27.5 元”。當該組完成學習后,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必要的肯定,通過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掌握的知識進行探索,并將自己的解題思路清晰表達,方便學生們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式。其中,小組C 在購買物品時(2 支中性筆和2 瓶可樂),發現花費了4.3×2+2.9×2=8.6+5.8=14.4 元,如果使用乘法分配律,可以計算得更快,計算結果也是一樣的,即(4.3+2.9)×2=14.4 元。總之,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構建集展示、操作于一體的平臺,通過要求學生在特定的空間中實際操作,可以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掌握數學知識點的實際應用及使用技巧,也能幫助學生鍛煉動手能力,培養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后復習可以幫助學生們在鞏固練習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通過解答習題檢測自己所學知識是否牢固,并在階段性訓練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擴充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量。因此,教師需要貫徹“提質增效”的教學原則,在減輕學生壓力的同時重視課后復習,鼓勵學生在練習中掌握知識點的理解技巧。另外,教師也要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在相關習題練習中幫助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例如北師大版《認識方程》一課教學時,由于方程知識點的難度相對較大,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畏難心理,故教師需要利用習題課課程進行引導,在完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們對方程內容的認知度。其中,教師可以以“雞兔同籠”為例,要求學生們探究以下問題:
例1:小明家混養了小雞和兔子共32 只,它們一共有100 條腿,請問有幾只雞,有幾只兔子?
該問題可使用常規代數的方式解答,也可以使用方程解答,故教師需要提示學生們采用不同的解法進行解答,通過分析、總結逐漸掌握不同方法的應用要點。其中,學生A 使用了方程的思路,即假設小明家養了x 只小雞,所以養了(32-x)只兔子,那么可以得到關系2x+4(32-x)=100,解之得x=14,得出小雞共有14 只,小兔共有18 只。學生B 則使用了一般的代數思路,于是他提出了以下思路:假設小明家養的全都是兔子,如果只按照兔子算,應該有4×32=128 條腿,但是題目條件中只有100 條腿,所以說一共多了128-100=28 條腿,這28 條腿就是將一部分雞當成兔子算,而兔子比雞多兩條腿,所以說多出來的就是雞的個數,即28÷2=14 只,兔子的數量就是32-14=18只。該問題主要面向所有學生,在有一定難度問題的指導中,教師可以引入以下案例。
例2:買4 支鋼筆比買5 支圓珠筆要多花2.2 元,如果每支圓珠筆的價錢是0.6 元,請問每支鋼筆是多少元?
該問題主要是價格的比較,但邏輯相對復雜,因此學生需要厘清各元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故可以假設鋼筆價格為x 元,那么可以得到:4x-5×0.6=2.2,最后得到x=1.3 元,所以每一支鋼筆的價格為1.3 元??傊?,教師需要營造出難度適中的問題,通過鼓勵學生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完成探索,從而幫助學生完成鞏固練習。同時,學生也要意識到方程在追擊問題、相遇問題、工程問題、雞兔同籠問題中的應用要點和應用思路,并在練習、實踐中逐漸意識到自己存在的錯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需要依靠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呈現出本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們利用微課視頻、公眾號、云平臺視頻體會相關案例的解題思路。因此,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資源的整合工作,通過展示與課內知識相關聯的PPT 課件,凸顯教學重點、難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們積極探討,方便學生們在探索、認知中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需注意的是,教師要注重總結相關視頻內容,在提高學生探索欲的過程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北師大版《對稱,平移和旋轉》一課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展現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對稱圖形和平移圖形,比如一只完全對稱的蝴蝶、北京故宮、雙喜等元素,體現平行線條的特點,并讓學生們學會相關圖案的畫法。此時,教師可下達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們在實踐、實操中學會平移和對稱。比如部分學生發現對稱圖形其實有一條分割線,教師可對這條分割線的定義進行說明,講述“對稱軸”這一知識點的相關概念,并要求學生們自行使用對稱軸印證圖形是否對稱。其中,學生們發現很多銀行的圖標都是對稱圖形,比如工商銀行的“工”字,其實就是一個對稱圖形,中國銀行的標志像一個古錢幣,這個古錢幣是一個圓形,同時也是一個對稱圖形。通過鼓勵學生們自行尋找圖案,并根據圖案的特點進行必要的探知,加深學生們對“對稱”概念的印象。在“平移”知識點的學習中,教師可提出教學任務:“試著想想,怎么樣才可以平移呢?”經過探索,學生想到了“平行四邊形”,然后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對邊永遠不會相交,它們是一個平行的狀態,如果將其中一條線向下或者向上拖動一定距離后,得到的圖形仍然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其中變化的只是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但是圖形的形狀并沒有發生變化。總之,教師需要使用信息化技術動態、系統展現出相關圖形元素,通過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主探究,掌握與圖形相關的理論常識,并通過具體的實驗學習,掌握了有關平移、對稱以及旋轉的知識點。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行使用Matlab 軟件或者是幾何畫板軟件,在軟件中畫出相關圖形,并通過相關變化印證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點,得到相關結論,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度。
綜上所述,為了全面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不斷優化教學過程,通過規范教學行為,鼓勵學生在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在實踐中進行主動學習、主動分析、主動交流和主動研討,從而學會相關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思路,這對提高學生數學學科成績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