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馬場總場中學 李曉紅
“雙減”政策的提出,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開始向著教學改革的方向發展與轉變。該項政策的出臺,能夠有效減輕當前學生承受的課業壓力,且對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目標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诖耍W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順應教育改革的要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并實現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優化,以此打造科學、有效的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促使語文教學工作水平得到提升,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實現良好的改革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在引導學生實現人格健全發展以及個人能力綜合發展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合格公民的基礎手段。作為重要的交流工具以及思維工具,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各方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社會具備正確的認知,還能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情感價值的有效培養,同時也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能夠養成刻苦學習的習慣,實現自我的個性化發展,這些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構建新型教育環境,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能夠發揮出促使學生實現個人良好發展的重要意義。
為實現這一改革發展目標,小學語文教師應對“雙減”政策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明確其重要的指導作用,進而通過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加以引導,同時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水平得到提升。如此,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并主動地體驗學習過程,探索語文知識,更好地實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在“雙減”教育環境下推動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可以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建構能力、文章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進而在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中,促使學生能夠自覺自主地深入探究語文知識,學生個人語文學科綜合素養水平得以不斷提升。
在“雙減”政策的指示和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應避免學生承受較為繁重的課業負擔,同時也需要注重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主動跟隨教師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進而實現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诖?,教師應樹立培養學生語文學科學習興趣的教學目標。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教學難度的降低也有助于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積極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教學工作,通過將語文知識轉換為圖片、視頻,以形象生動的方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了然,不僅能夠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應注重挖掘一些與學生生活關聯的元素,以此為基礎運用信息技術很好地展示出來,促使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活躍生動,也有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走月亮》一課為例,在教學時,為了能夠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中對優美意境的描寫,實現良好的感悟,教師可以通過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對文章的賞析過程中,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搜集有關月亮的圖片、小短文,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月亮船》的歌曲視頻放在課件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播放或呈現準備好的各類教學課件,引導學生通過觀看照片或者視頻,對月光下美麗的景象展開想象,深入感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闡述這些美景帶給自己的體會,并組織學生進行文章范讀,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對月亮的描寫是否與自己的感受相同。如此,在教師構建情境時,學生對文章內容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能夠帶有感情地進行誦讀和賞析。學生朗讀完畢后,教師要提問學生:文章中都讀到了哪些景物,并談一談讀完文章后的感受。以此來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體會和感悟。通過對文章景物描寫的深入探析,學生能夠透過景物來體會“我”和“阿媽”之間深厚的感情,能夠分析出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所抒發的歌頌親情的思想感情,通過對文章內容的深入品析,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
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交流,實現良好的課堂互動,這對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也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加強自身與學生交流的同時,也要注重引導學生之間展開合作探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在組內圍繞語文知識展開探究,實現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為保證學生合作探究活動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設計符合主題的討論任務,通過熱烈討論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同時應開展巡視工作,分析學生的討論情況,做好總結,以便促進語文教學質量水平的有效提升。
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白樺》一課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通讀,隨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進行討論:讀完文章后自己的眼前是否出現了一幅畫面?畫面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否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教師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再次對文章進行精讀,并對內容深入探析,在文中找尋相應的答案。學生討論交流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檢查學生的探討交流結果。有的學生表示自己能看到作者描寫的美麗的白樺樹,樹枝上落滿雪花,仿佛潔白的流蘇,在朝霞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晶瑩剔透,好不美麗;而有的學生發表觀點稱作者通過景物描寫手法的應用,讓我感受到白樺樹在不同時間內色彩的變化,給人營造一種動態的美感;還有的學生通過對作者描寫白樺樹的高潔與挺拔,從中分析出作者想借此歌頌高尚品格的用意,同時也表達出對大自然和家鄉的熱愛。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言帶領學生總結分析,以此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領悟,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應用也可以發揮出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價值。根據“雙減”政策的具體要求,教師應認識到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壓力也是有一定差異的,因此為了能夠全面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習能力情況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以此來實現各個層次學生學習壓力的平衡。基于此,教師要加強對全體學生的了解,分析其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學科成績,應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推動全體學生都能夠實現穩步的提升,促使其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發展,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以及促進語文教學改革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白鷺》一課為例,在教學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為其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指標,在平衡學習壓力的基礎上實現全體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進步。對基礎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群體,教師只要求其通過對本散文詩的閱讀和探究后,對白鷺的生活習性特點進行總結即可,要求學生能夠從文章內容中分析白鷺在覓食、棲息以及低飛等情況下的特點,實現對文章基礎內容的有效掌握;而對學習能力稍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進行散文詩的自讀自悟,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使自己回味無窮的句子,并對這些句子進行賞析,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師要從學生發表的觀點內容中分析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領悟情況,以便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求其從整體對文章內容進行把控,并在對全文進行閱讀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同時學生要進行分析探究:作者郭沫若在本篇散文詩中想要通過對白鷺的描寫來表達什么樣的感情?以此讓學生的文章賞析和領悟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與培養。
為實現“雙減”政策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良好融入,發揮出其重要的影響作用,教師應將課堂教學作為教學重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階段實現對語文知識內容的良好掌握。這種情況下,為了發揮出語文教學的實質性教育價值,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予重視,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理念、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要立足語文學科教學的本質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使其能夠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文本理解思路,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科素養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刷子李》一課為例,在教學時,為了能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定的整體感知,并實現對文章內容的深入分析和感悟,對其相關知識內容進行良好掌握,教師要引導學生以科學的閱讀分析思路進行文章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通讀,找出其中的生字生詞,并對這些生字生詞的含義加以分析,為后續對文章整體內容的了解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要組織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第二次閱讀,并在結束后提問學生:文章內容主要寫了些什么?以此來要求學生對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梳理文章整體內容,如探討“文章中通過怎樣的描寫來表明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文章中通過哪些事件的描寫來展現刷子李的奇特之處”,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研究,學生才能夠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入的探究與分析,以此實現對文章內容的有效掌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掌握科學的文章賞析方法,也可以促使其個人語文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實現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優化也是“雙減”政策理念提出的重點要求,同時也是教師是否在教學中貫徹“雙減”政策的重要體現。教師應當結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實際要求,對語文課后作業的設計理念和方法進行轉變和改進,實現語文課后作業的有效優化。教師應舍棄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后作業布置方法,突出作業設計的“精”而非“量”,實現“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提質減量”的目標。教師要大量減少重復性作業的布置,積極探索開放性以及實踐性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的作業完成體驗得到提升,促使語文教學工作在“雙減”教育環境下科學改革發展。
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為例,在教學時,為了能夠檢驗學生是否通過文章的學習感受到“狼牙山五壯士”以身殉國的悲壯,并分析學生能否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來激發良好的愛國之情,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后作業設計方面進行有效轉變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時間觀看關于“狼牙山五壯士”的視頻或者影視資料,并以觀后感的形式寫下一篇文章,以此將自己的課文學習以及視頻觀后感記錄下來,并反饋給教師進行評判。在下節課程開始前,教師需要篩選出幾篇學生優秀文章,向全班學生展示,用以示范。教師不僅可以借助這些優秀學生作品的解讀和分析來進行課文知識內容的回顧,還可以通過表揚創造優秀作品的學生,以此為其他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激發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這種實踐性的作業設計,不但使學生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而且實現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提出,使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為實現教育改革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的發展目標,教師應立足當前的語文教學工作現狀,并基于對“雙減”政策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良好轉變和創新發展。教師應明確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方向,在實際的教學時積極發揮現代教學技術的優勢和作用,實現課堂溝通效率的提升,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使其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并在教學環節的各個方面作出積極轉變,實現“雙減”政策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有效貫徹與落實。如此,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才可以在“雙減”教育環境當中實現教學成效的提升,發揮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