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泰昌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六萬林場,廣西 玉林 537000
桉樹是對桃金娘科桉樹屬喬木的總稱[1]。桉樹種類繁多,全世界有800 多種[2],有130 多個亞種或變種[3]。為了解桂東南地區不同桉樹無性系生長量情況,筆者進行了不同桉樹無性系生長量比較試驗。
試驗地設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六萬林場北流分場扶新鎮扶新村8 林班,地處東經110°40′,北緯22°24′,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當地氣候特點為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干濕季節明顯,年平均氣溫為21.7 ℃,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 724 h,年平均無霜期為351 d,年降水量為1 600~2 100 mm(主要集中在4—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平均蒸發量為1 595 mm。試驗地平均海拔為315 m,坡度為18°,坡向為東坡,土壤類型為紅黃壤,為采伐跡地,肥力中等。
試驗所用種苗為國有六萬林場培育的桉樹無性系種苗DH32-29、DH32-26、DH32-28、DH32-43,均為一級輕基質組培苗,苗高大于25 cm,地徑大于0.3 cm[4]。
采用隨機區間設計,在扶新8 林班內選擇立地條件一致的4 個試驗區,每個試驗區面積為667 m2。各試 驗 區 依 次 種 植DH32-29、DH32-26、DH32-28、DH32-43,并標記。試驗區之間開溝作為邊界,試驗區內各設置3 個重復,每個標準地為12 m(長)×10 m(寬),造林密度為每667 m2定植111株。
試驗地為采伐跡地,造林前進行清山、煉山處理。人工整地挖穴,株行距為2 m×3 m,種植穴規格為60 cm×30 cm×30 cm。在種植穴內按250 g/穴施入復合肥作基肥,于2018 年7 月25 日種植,并于2019年5 月、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各除草松土1 次,于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各追施桉樹專用肥250 g/株。
于2018 年9 月調查桉樹的成活數量,計算保存率為
分別于2018 年9 月、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2021 年12 月測量各試驗地桉樹樹高、胸徑,樹高用測桿和測高器測量(精度為0.1 m),胸徑用圍尺測量(精度為0.1 cm),每木檢尺。參考廣西速豐桉二元材積模型[5]計算桉樹單株材積,計算公式為
式(2)中:V為單株材積,m3;D為胸徑,cm;H為樹高,m;C0、C1、C2、C3、C4為 模 型 參 數,取 值 分 別 為1.091 541 45×10-4、1.878 923 70、5.691 855 03×10-3、0.652 565 980 5、7.847 535 07×10-3。
所有數據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 進行整理,并采用SPSS 26.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LSD法。
2.1.1 樹高。2018-2021 年不同桉樹無性系樹高生長量如表1 所示。2018 年,DH32-29、DH32-26、DH32-28、DH32-43樹高差異不顯著(P>0.05),數據具有可比性。
表1 2018—2021年不同桉樹無性系樹高生長量
2019 年,DH32-28 的平均樹高最高,DH32-43 的平均樹高最矮。對各桉樹無性系平均樹高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差異極顯著(P<0.01)。經多重比較分析,DH32-26、DH32-28 平均樹高極顯著高于DH32-29、DH32-43(P<0.01),DH32-29 平 均 樹 高 顯 著 高 于DH32-43(P<0.05),DH32-26、DH32-28平均樹高差異不顯著(P>0.05)。
2020年,DH32-26的平均樹高最高,DH32-29平均樹高最矮。對各桉樹無性系平均樹高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差異極顯著(P<0.01)。經多重比較分析,DH32-26、DH32-28 平均樹高極顯著高于DH32-29、DH32-43(P<0.01),DH32-26 平 均 樹 高 顯 著 高 于DH32-28(P<0.05),DH32-29、DH32-43 平均樹高差異不顯著(P>0.05)。
2021年,DH32-26的平均樹高最高,DH32-29平均樹高最矮。對各桉樹無性系平均樹高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差異極顯著(P<0.01)。經多重比較分析,DH32-26、DH32-28 平均樹高極顯著高于DH32-43、DH32-29(P<0.01),DH32-43 平均樹高極顯著高于DH32-29(P<0.01),DH32-26、DH32-28 平均樹高差異不顯著(P>0.05)。
2.1.2 胸徑。2018-2021 年不同桉樹無性系胸徑生長量如表2 所示。2018 年,DH32-29、DH32-26、DH32-28、DH32-43 胸徑差異不顯著(P>0.05)。2019年,DH32-26 平均胸徑最大,DH32-29 平均胸徑最小。對各桉樹無性系平均胸徑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徑差異極顯著(P<0.01)。經多重比較分析,DH32-26、DH32-28 平均胸徑極顯著大于DH32-29、DH32-43(P<0.01),DH32-26 平 均 胸 徑 顯 著 大 于DH32-28(P<0.05),DH32-29、DH32-43 平均胸徑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2018—2021年不同桉樹無性系胸徑生長量
2020 年 和2021 年,DH32-28 的 平 均 胸 徑 最 大,DH32-43的平均胸徑最小。對各桉樹無性系平均胸徑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差異極顯著(P<0.01)。經多重比較分析,DH32-28 平均胸徑極顯著大于DH32-29、DH32-26、DH32-43(P<0.01),DH32-26平均胸徑極顯著 大 于DH32-29、DH32-43(P<0.01),DH32-29、DH32-43胸徑差異不顯著(P>0.05)。
2.1.3 單株材積。2018-2021 年不同桉樹無性系單株材積生長量如表3 所示。2018 年,DH32-29、DH32-26、DH32-28、DH32-43 單株材積差異不顯著(P>0.05)。2019 年和2020 年,DH32-26 平均單株材積最大,DH32-43 平均單株材積最小。對各桉樹無性系平均單株材積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差異極顯著(P<0.01)。經多重比較分析,DH32-26、DH32-28平均單株材積極顯著大于DH32-29、DH32-43(P<0.01),DH32-26、DH32-28 平均單株材積差異不顯著(P>0.05),DH32-29、DH32-43平均單株材積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2018—2021年不同桉樹無性系材積生長量
2021 年,DH32-28 平均單株材積最大,DH32-43平均單株材積最小。對各桉樹無性系平均單株材積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差異極顯著(P<0.01)。經多重比較分析,DH32-28平均單株材積極顯著大于DH32-26、DH32-29、DH32-43(P<0.01),DH32-29、DH32-43 平均單株材積差異不顯著(P>0.05)。
綜上所述,從各桉樹無性系的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和平均單株材積的生長量來看,DH32-28 的生長量最好,DH32-26、DH32-28 的生長量明顯優于DH32-29、DH32-43。
如表4 所示,對不同桉樹無性系保存率用卡方檢驗分析,發現其差異極顯著(P<0.01),保存率高低依次為DH32-26>DH32-43>DH32-28>DH32-29,其 中 以DH32-26 的保存率最高(97.00%),DH32-29 的保存率最低(69.75%)。
表4 2018年9月不同桉樹無性系保存率的比較結果
從各桉樹無性系的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和平均單株材積的生長量來看,DH32-28 的生長量最好,DH32-26 次之,DH32-29、DH32-43 的生長量較差。通過2018年9月對各桉樹無性系的保存率調查結果來看,保存率從高到低依次為DH32-26>DH32-43>DH32-28>DH32-29。
綜上所述,從生長量統計結果來看,盡管DH32-28 的生長量最好,但其保存率低于DH32-26;而DH32-29和DH32-43的生長量差別不大,但DH32-29的保存率最低,只有69.75%。因此,從種植效益的角度看,DH32-26 不僅生長量更好,且保存率更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