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藝作品在抗戰期刊中的民眾動員作用

2023-05-30 02:10:08毛真好
今古文創 2023年7期

【摘要】 《抗戰》三日刊是“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后由鄒韜奮創辦的著名刊物,抗戰初期在引導戰時民眾思想和動員全國團結抗戰方面,有著重要影響。其中刊發的部分通俗性文藝作品,不僅形式多樣,而且極具號召力、鼓動性,同樣起到了動員民眾的作用,間接為抗日救國做出了應有貢獻。

【關鍵詞】《抗戰》三日刊;文藝作品;抗戰初期;民眾動員;全民抗戰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7-002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7.009

1937年8月19日,《抗戰》三日刊創刊于上海,主編為鄒韜奮。該刊介于報紙和雜志之間,逢三、六、九日發行,至1938年7月7日最后一期,共出版86期。期間經歷被迫更名、恢復原名、停刊一月和編輯部遷往武漢等,可謂時運多舛。作為最高發行量達30萬份的著名刊物,《抗戰》三日刊在引導戰時民眾思想和動員全國團結抗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力求適合抗戰緊急時期的需要” ①,《抗戰》三日刊在緊密的出版周期里,不遺余力地報道了戰局信息和戰時常識,并以社論、時評、通訊、特載等形式宣傳全面抗戰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另有詩歌、漫畫、散文、報告文學、隨筆等通俗性文藝作品,同樣具有鼓舞性和戰斗性。

一、韜奮與《抗戰》三日刊:在事實上表現中國的確能夠抵抗到底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時,“七君子”之一的韜奮剛被釋放,結束了243天的牢獄生活。甫一出獄,他便投入到抗日救亡的運動中,僅用五天,便創辦了一本新的刊物。他認為,抗戰最重要的意義,是在事實上表現中國的確能夠抵抗到底,所以,這個刊物就叫《抗戰》。②

在此之前,韜奮主編過《生活》周刊,一手將這本中華職教社的機關刊物轉變成時事新聞性刊物;他創辦的《大眾生活》《生活星期刊》和《生活日報》,始終致力于促進民族解放,積極推廣大眾文化;他還參與創建生活書店,通過書刊的出版發行,團結進步的作家和翻譯家,向廣大讀者傳播抗日救國思想,引導千百萬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至于《抗戰》三日刊,鄒韜奮仍將其視作文化救國思想的輿論陣地,希望在民眾動員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室”在創刊號上宣布“本刊任務”:“在一方面是要對直接間接和抗戰有關的國內和國際的形勢,作有系統的分析和報道,顯現其重要意義和相互間的關系;在又一方面,是要反映大眾在抗戰期間的迫切要求,并貢獻我們觀察討論所得的結果,以供國人的參考。”③該刊欄目并非一成不變,除前文提及的社論、漫畫等,還有短評、雜感、信箱等,主要內容為:及時跟進戰局進展,報道抗戰信息和戰事分析;介紹外交動態和國際形勢,有日本和蘇聯等國的情況,也有其他國家的表態和聲援;宣傳全面抗戰和抨擊妥協論調的文章和詩歌,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來件及領導民眾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的事跡;刊登各地通訊和讀者來信,以第一視角展現抗戰初期民眾的生活、工作、戰斗。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詩歌為代表的部分文藝作品,它們所占篇幅不大,題材卻多樣,簡潔明快,通俗易懂,在滿篇“戰斗的檄文”中獨樹一幟,體現一定藝術價值的同時,于情感抒發中達到動員效果。

通過對86期《抗戰》三日刊的梳理,可以明確該刊為真正的宣傳抗日救亡的刊物,馮玉祥贊其“誠為今日抗戰中之指針”。④中共黨史研究專家,曾做過生活書店總編輯的胡繩,在1984年上海書店影印本的《重印前言》中也寫道:“讀者從這里可以看到剛從獄中出來的韜奮如何精力充沛地走上抗日救亡的輿論前線,也可以看到抗日戰爭初期的復雜形勢和當時從人民群眾中掀起的救亡運動的熱潮——在救亡運動中表現出來的群眾力量是抗日戰爭能夠在艱難的條件下堅持八年取得最后勝利,為中華民族打開生路的基本因素。”⑤但于此之外,《抗戰》三日刊又可以稱得上是每期都刊發文藝作品的非文藝期刊,它的作者群堪稱陣容豪華,史無前例——存續不到一年時間的《抗戰》三日刊,集合了330多位作者。比如社會活動家宋慶齡、何香凝、錢亦石,“七君子”李公樸、沈鈞儒、史良、章乃器,軍界要人馮玉祥,文化名人茅盾、曹聚仁、郭沫若,中共領導人葉劍英、潘漢年,以及胡愈之、張仲實、沈茲久、金仲華、胡繩、杜重遠、金端苓、錢俊瑞等生活書店各刊物的撰稿人、編委、主要負責人,等等。他們中的一些人,無論是在前方還是在后方,無論是向來“以筆為劍”還是“文字拙劣,不脫丘八本色”⑥,都以實際行動表達了抗戰決心和對刊物的支持,相信自己的國家能夠團結一致,抵抗到底。

二、《抗戰》三日刊中的文藝作品及其特征

“七七事變”后,上海即成為國統區新聞出版事業的中心,因此抗戰期刊層出不窮,這迎合了當時社會形勢和民眾心理的需要。這些大眾媒體由于其肩負社會功能和輿論動員等功能,承擔的責任也是多重的。韜奮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發動不同黨派、不同階層、不同類別的作者共同為《抗戰》三日刊撰文,亦是由于他們懷著強烈的愛國責任感投身創作中,同時,這種熱情和使命感,也促使大量優秀作品見諸媒體中,起到了極佳的宣傳效果。

據統計,《抗戰》三日刊的文藝作品主要有以下五種類型:

(一)詩歌

詩歌是《抗戰》三日刊中除社論、時評等外最多見的文體,偏文學,篇幅較短,通常對仗工整。作者有馮玉祥、郭沫若、關露、勞榮、沈鈞儒、錢亦石等,甚至何香凝也貢獻了一篇。其中以馮玉祥將軍發表最多,計有24篇,第7號的《開步走》,借日本兵到大沽已形勢嚴峻來呼吁民眾共同抗戰:“同胞們哪,誓死抵抗莫猶豫,收復失地趁時機!”

中共地下黨員、著名作家、《女聲》月刊創辦者關露撰寫了兩篇詩作,一篇為第3號的《女國民》,另一篇為第11號的《重建起自由的城堡》。關露的詩歌創作沒有個人的瑣事與傷懷,也不涉足風花雪月,而是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如她自己所說,是“推動歷史的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前進” ⑦,因此在這兩首詩中,我們同樣感受到她在鼓舞著民眾的斗志,如“起來,女同胞們,我們要保衛傷的士兵,挽救危亡的國土,打退民族的敵人!”“現在,民族戰斗的隊伍已顯出了示威的抵抗,‘還我河山’‘不作奴隸’的旗幟已在勝利的陽光里飄揚。”她的文字仿佛就是戰斗的武器,通過具有鼓動性的語言喚起讀者的覺醒。錢亦石亦有一篇詩作《保衛上海》刊登在第3號,前后提到四句“大家起來”,要“保衛上海”,要“流出最后一滴血,戰到最后一條槍”,要“炸毀侵略者得陣營,把敵機趕回東京”。應該說,作者們希望通過詩歌創作來表明,單純的軍事動員已不能起到抗敵制勝的效果,根本途徑在于要“全民族的整個抗戰” ⑧。

(二)漫畫、木刻

漫畫界是美術界首先投入抗敵救亡宣傳的群體。幾乎與《抗戰》三日刊同時創刊的《救亡漫畫》,便是由全國漫畫家協會和漫畫界救亡協會發起的,主編為魯少飛、王敦慶,創刊號上蔡若虹的一幅《全民抗戰的巨浪》引起過巨大轟動。抗戰時期的作者跨“刊”工作并不罕見,魯少飛和蔡若虹同時也為《抗戰》三日刊提供作品。蔡若虹有14幅作品,魯少飛則寫了一篇《抗戰與漫畫》發表在第15號上。蔡若虹第3號上的漫畫《敵與我》是兩幅作品,“敵”為《日本民眾不愿戰的慘象》,“我”為《全民族抗戰》,通過對比鼓勵民眾積極投身于抗戰中去,在氣勢上壓倒敵軍。他還在23號和26號上分別發表了《抗戰到“底”》與《加緊團結》,以及在16號上發表木刻作品《同心合力扶起這傾危的“十字架”》,既大聲呼吁要全民團結一致抗戰,又毫不留情批判妥協投降派的虛情假意。

畫家陳煙橋同樣有一幅作品《武裝起來》刊登在第21號,作為載體,木刻作品積極組織抗日救亡運動,促進了民眾覺醒,是團結抗日力量的有力武器。

(三)通訊

通訊是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報道形式。《抗戰》三日刊主要為各地方通訊,其他為戰地通訊與特約通訊,不同于報告文學的具體、翔實,也不同于詩歌的洗練,通訊總體來說細節上豐富、全面,形式上散文、對談皆有之,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地方通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涉及城市有南京、太原、天津、武漢、南昌等,以第14號欣曉的《被蹂躪的天津》為例,介紹了被轟炸和軍事占領后的天津,在交通、治安、文化等方面遭到的破壞,諷刺漢奸在做出賣祖國的工作,一盤散沙不利于中華民族的團結。戰地通訊是作者深入到第一線,以親身經歷為線索,描繪所見所聞和所感所想。如1937年8月29日第4號樊放的《到前線去!——同戰士們的談話》,是通過對前線戰士的采訪來展現他們英勇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老鄉,中國不會敗吧?’幾個小工好奇的問他們。‘敗!敗對得起這面包嗎!死在這兒也不能退,退是小舅子!’他們臉紅了,額上繃出了青筋,好像有人辱罵了他一樣。”不難看出,來自戰斗前線的新聞,并非只有充斥著隆隆炮火或沖鋒陷陣,作者通篇采用問答方式,從側面表達軍民懷有必勝的信念。特約通訊是邀請特約通訊員在當地將重大新聞事件或采訪人物發回的報道。1937年9月6日第6號柳湜《奔赴前線》一文是以書信形式記錄作者本人離開上海奔赴華北前線各戰區的一路見聞,收信對象為韜奮,這篇通訊可謂民眾動員的“范文”,在正面報道我們防備、軍容、軍事后,信的結尾進行了懇切地呼吁:“希望大家放棄彼此派別的偏見,在合理的統制之下,動員一切的人力物力,爭取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隨后的一期,1937年9月9日第7號又刊登了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成員劉良模的《蘇州河巡禮》,作者站在蘇州河邊,滿眼盡是難民不斷、浮尸遍河,心碎之余堅定信念,自己要“到內地去”,要沿著蘇州河“向內地進發”,這是在“全面抗戰中一句極切實的口號”。事實上,他這樣說了、寫了,也做到了,《抗戰》三日刊上發表了他18篇文章,他不僅在兩天后發回了《到了內地以后》的通訊,還在一個月后討論《傷兵的善后問題》;他參與到服務軍人的工作中,以身作則,直到1938年6月29日第85號還撰文《快把羔羊變成鐵的隊伍》,繼續動員青年同志們為民族解放而組織起來,為保衛家鄉英勇戰斗。

以上這些通訊約占《抗戰》三日刊文章總數的十分之一,從中可以看出抗戰以來各地的實情實景和個人的戰地工作情況,幾乎每篇通訊都在字里行間對讀者進行著動員,宣傳全民抗戰的重要性,或警醒或鼓動,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民眾斗志。

(四)日記、游記

創刊號的“編輯室”宣布本刊任務時,就表示希望作家和讀者多多賜教,后特開辟“戰場回憶”欄目,選登部分軍人的日記、通信等。第26號是一篇某營營長喻延齡的日記摘錄,橫跨九日,記述了長途行軍的艱苦和躲避敵機轟炸的幸運等,充分顯示出前線作戰非但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第27號是程玉振的《一個小兵寄給同學的信》。程玉振是某連隊小兵,也是一個中學生,他受傷后在病床上給兩位同學寫信,信中表達了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信念,鼓勵好友“努力地組織大眾,領導大眾走上救國的大路”。

《抗戰》三日刊中最出名的游記當屬杜重遠的《到新疆去》與韜奮的《桂游回憶》,皆為連載。1937年到1938年間,杜重遠多次遠赴天山為抗日救國奔走呼號,他將在新疆各個時期親身感受和搜集的豐富材料記下來,整理成文發表在該刊上,宣傳了新疆在文化、教育、工業、林業、水利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情況。《桂游回憶》刊登在31—49號上,是韜奮回憶上海淪陷后,他從香港經廣西抵達漢口的一路觀感,肯定了廣西在抗戰期間的建設,贊揚了廣西在組織民眾訓練上比較有辦法,但在由下而上的主動性方面應更進一步加強。

日記、游記體裁的文章在《抗戰》三日刊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此類文藝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們在歷史使命感的指引下的有感而作,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他們并不在意宏大的敘事,也無意讓自己置于旗手的地位,僅僅是抒發樸素的愛國之情。如果能夠引起共情和共鳴,起到動員大眾的作用,正是這些作品的獨特貢獻。

(五)人物速寫、隨筆

人物速寫在《抗戰》三日刊中數量不算多,但篇幅較長,采寫對象也比較重量級。具有代表性的幾篇有第44號張仲實的《憶錢亦石先生》、第70號冰瑩的《白崇禧將軍印象記》、第83號臧克家的《突出徐州后的李宗仁將軍》。國共兩黨的領導人或抗日將領無差別地出現在同一本刊物上,且作者有共產黨員也有民主黨派人士,足見該刊堅持統一抗戰的決心和信念。

隨筆包括戰地隨筆和雜感,如第34號黃源的戰地隨筆《一個淪陷了的城市》,全篇是對故鄉這座小城的否定——既不灌輸以國家的觀念,又表現不出抗敵的精神。再如第45號茅盾的《“抗戰文藝展望”之發端》一文,告誡文藝工作者“趕快要使我們的工作真真是長期抗戰中的工作”,即“為了長期抗戰的工作”。

隨筆作為散文的一個分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雜感當作零星的感想,同樣抒情、敘事或議論不拘,他與隨筆一樣,都是用輕松、口語化的語氣表明態度,以講道理的方式號召民眾打起精神,共同抗日。

三、《抗戰》三日刊文藝作品呈現的意義

《抗戰》三日刊作為抗戰初期的一本重要刊物,在介紹戰爭情況、傳遞戰場信息、宣傳動員全民族抗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亦有中共領導人潘漢年的功勞,他不僅撰文12篇,反復強調“必須站在民族立場上結合成一條陣線” ⑨,“團結與動員全國人民,一致擁護抗戰到底” ⑩,還在編輯部遷至武漢后,常去漢口文化街“金城文具公司”樓上,與大家“確定《抗戰》三日刊下期主題,并為這個刊物撰寫時評文章”。?也因此,一些研究者、讀者常常忽略了“抗戰”中的“文藝”元素。1100篇文章里,通俗性文藝作品并非主流,但是這本刊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尤其到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后,抗戰時期的救亡文藝宣傳呈現出生氣蓬勃的新氣象,廣大文化界人士意識到“動員全國文化界,以參加抗戰建國,厲行國民精神總動員,應該是目前刻不容緩的事” ?,在這種號召和影響下,《抗戰》三日刊繼續發表更多形式的文藝作品,像第67號刊登了光未然和冼星海創作的歌曲《紀念五一節》,“努力抗戰莫彷徨,工人的陣線堅如鋼”的歌詞都真實再現了當時風起云涌的抗戰形勢。顯而易見,抗戰題材的文藝作品在《抗戰》三日刊的民眾動員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一)喚醒民眾覺醒,團結全民抗戰

“七七事變”爆發后,國內政治形勢就有了很大變化,全國團結一致抗戰的局面已經形成,這從創刊號上張仲實的《全面抗戰的展開》即可看出:“自‘九一八’以來,也可以說,自鴉片戰爭后一百年來,我全國上下團結一致抗敵御侮的情緒,從沒有目前地這樣高漲。這也就是我們這次全面抗戰勝利的一個主要保證。”國難當頭,進步文藝首當其沖成為喚醒民眾的號角,進步文學家、藝術家也立刻審時度勢點燃民眾的精神之火,郭沫若親自題寫“抗戰頌”三個字,以一首詩歌發出吶喊:“同胞們,我們大家振作起來,一點也不要失望,不要驚惶,我們要抗戰十年八年,抗戰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當然,民眾的意識還不夠主動、強烈,《抗戰》三日刊許多文章都無時無刻強調抗戰需要全民共同覺醒,第17號上,特地采用了胡繩的通訊《文化中心》,指出要將文化中心遷移到武漢所面臨的現實是,武漢“民眾運動還不夠蓬勃”,武漢“群眾的政治動員離抗戰所要求的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因此民眾動員勢在必行。

動員全民抗戰,實際上也是動員文化工作者共同肩負起戰時的責任。全民,是從上到下,從官到民,不分老幼,不分職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另一塊戰場上,他們擔當起了文化宣傳的重任,他們所創作的反映抗戰的文藝作品,所提高的全民族團結抗戰情緒,是最好的民族記憶。

(二)宣傳中國共產黨,號召建立統一戰線

《抗戰》三日刊第32號全文刊登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來件《中國共產黨對時局宣言》,這是直接宣傳中共在全民抗戰中的政治影響。第27號的一篇《戰時旅行日記》,作者立波是一位到戰區旅行的游客,沿途中偶遇從前線下來的東北騎兵,講起八路軍“就露出非常敬慕的神色”,對方告知在榆次見到賀龍,對他的印象“太好了太好了” !立波在華北還見識到老百姓對八路軍的愛戴,滿目皆是“擁護第八路軍北上抗日”和“擁護第八路軍收復失地”的標語,這實際上正是《抗戰》三日刊側面表達,真正能夠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勝利的是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

59—72號連載現代劇作家舒湮《邊區實錄》,從政制的輪廓、困境中的財政、中國抗日軍政大學、民眾動員的特質與任務、民眾動員的技術、一般文化的建設等13個專題,對我黨政權建設實踐各方面做了系統報道,贊揚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戰政策和政績,也贊揚了民眾動員的可靠性。

(三)贊頌軍人英勇抗戰,激發民眾愛國熱情

無論是國民黨軍隊還是八路軍,《抗戰》三日刊刊載了不少文章描述和贊頌。像何香凝發表在第30號上《贈前線將士》,只有短短四句話:“前者犧牲后者師,家家兒女送寒衣;感君勇敢沙場去,留得忠名萬古垂。”不僅有力地宣傳了抵御外辱的民族精神,同時也鼓勵了一批批熱血青年走向抗日戰場,在精神層面上具有深遠的意義。

又如第8號陸詒的《星夜上前線》。眾所周知,陸詒是著名的新聞記者、戰地記者,采訪過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和蔡廷鍇、馮玉祥等抗日將領,《抗戰》三日刊發表了他四篇文章,《星夜上前線》為第一篇,主要講述他作為記者要深入抗戰的火線,目睹戰士們時時處于危險卻極盡所能保護他們這些記者和所有中國人,深受感動,于是用筆來抒情,發出只有拼命在后方戰斗工作,才能“保障前方將士鮮血換來的軍事勝利”的感慨:“黑暗盡管籠罩在四周,但抗戰的前線上,正閃耀著民族自救的烽火!我們要堅韌的踏完這一段艱苦的歷程,從黑暗走到光明!”散文化的表述無疑升華了民族情感,凝聚了民族力量,是戰爭初期民眾動員有效手段之一。

四、結語

抗戰爆發后,隨著抗日救國的呼聲日益高漲,大量進步報刊應運而生,除了《抗戰》三日刊外,還有《吶喊》《救亡日報》《戰時大學》《七月》等,它們有著共同的特點,便是在反映戰爭現實之余,都注意發表多種形式的通俗性文藝作品來提高民族情緒和認識?。不同的是,《抗戰》三日刊在出版頻率和作者群的規模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雖然存在時間不算最長,但影響巨大,一度甚至部分地取代了政府的聲音。?這其中,抗戰文藝功不可沒——肩負著民族解放與社會解放的雙重使命。研究《抗戰》三日刊文藝作品所表達的態度和立場,既有助于了解這些作品在民眾動員中的歷史價值與教育意義,又能夠為抗戰期刊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注釋:

①《抗戰》三日刊,1937年8月19日第1號,第7頁。

②鄒嘉驪:《韜奮年譜》中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338頁。

③《抗戰》三日刊,1937年8月19日第1號,第7頁。

④鄒嘉驪:《韜奮年譜》中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353頁。

⑤韜奮編:《抗戰》三日刊影印本《重印前言》,上海書店1984年版。

⑥鄒嘉驪:《韜奮年譜》中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353頁。

⑦張清湘、管青青:《關露及其詩歌創作》,《文學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1期,第18頁。

⑧生活書店史稿委員會編:《生活書店史稿》,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版,第96頁。

⑨《抗戰》三日刊,1937年9月3日第5號,第8頁。

⑩《抗戰》三日刊,1937年11月9日第25號,第5頁。

?張仲實:《言猶在耳 記憶仍新——對周恩來同志的回憶片段》,《人民日報》1985年1月8日第4版。

?《文藝界與抗戰建國》,《國民公論》1939年第2卷第3號,第101頁。

?生活書店史稿委員會編:《生活書店史稿》,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版,第96頁。

?七月社:《愿和讀者一同成長》,《七月》1937年9月11日第1期,第1頁。

?章雪峰:《韜奮與抗戰三日刊》,載《鄒韜奮研究(第二輯)》,學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頁。

作者簡介:

毛真好,上海韜奮紀念館編研部副主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欧美人人干| 国产迷奸在线看|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91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欧美性天天|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成人日韩精品|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日韩无码白|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熟妇无码人妻|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91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91视频99|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色成人综合|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国产97视频在线|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一区二区影院| 中文字幕资源站|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亚洲综合18p| www亚洲精品|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永久视频|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日本精品影院|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一二区|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久久久黄色片|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精品片911|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不卡|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欧美精品另类|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