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宇 黃婉梅
【摘要】 “則個”是宋代出現的語氣詞,在明清時期逐漸衰微,在今天的現代漢語中已經基本消失。《水滸傳》中“則個”的運用較為普遍,不僅具有時代語言特色,還反映出使用者的心理活動特點。
【關鍵詞】《水滸傳》;“則個”;語氣詞;句法;語義;心理活動
【中圖分類號】H14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7-012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7.038
基金項目:三峽大學課程思政重點項目《現代漢語》,項目編號:K2022007。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小說史上的一部鴻篇巨制,里面有豐富的人物對話。其中,由“則個”構成的句子具有十分明顯的時代性,比如“義士提攜則個”(十五回)、“愿聞良策則個”(十八回)、“望乞饒恕性命則個”(二十回)……這種語言現象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出現過了,但在《水滸傳》中卻較為常見。“則個”屬于什么詞,有什么樣的意義,發揮什么樣的價值……研究這些問題對于讀者理解中國古典小說具有重要意義。關于“則個”的研究,1988年,侯會發表《從“則個”一詞的隱現看部分話本的創作年代》; 2010年,黃新強發表《論祈使語氣詞“則個”的產生與演變》等等。
近幾年學界對“則個”一詞的研究并沒有那么多,本文意在對《水滸傳》中的“則個”現象,從句法、語義和語用角度進行初步探討,也為后來者進一步研究該書提供一點有價值的信息。
一、“則個”是語氣詞
侯會(1988)認為,近代漢語中,“則個”是個曇花一現的虛詞。黃新強(2007),認為“則個”是宋代新興的一個祈使語氣詞。例如:
(1)閻婆叫道:“上下替我捉一捉殺人賊則個!”
(2)只聽得背后一個人叫聲:“武都頭,你今日發跡了,如何不看覷我則個?”
(3)西門慶便跪下道:“干娘休要撒科,你作成我則個!”
根據黃伯榮、廖旭東在《現代漢語》一書中對于語氣詞的定義:語氣詞的作用在于表示語氣,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語、狀語的后面有停頓的地方。結合學界關于語氣詞相關內容的研究,綜合判斷“則個”是一個語氣詞。
二、“則個”的句法特點
例如:
(4)武松道:“昨日方回到這里,有句話閑說則個,請挪尊步同往。”
(5)王婆對宋江說:“不想這里的人,不喜風流宴樂,因此不能過活,在這縣后一個僻凈巷內權住……只見押司打從這里過,以此老身與這閻婆趕來,望押司可憐見她則個,做成一具棺材。”
孫蘋(2008)的《〈雷雨〉語氣詞研究》談道:“復句的分句也算句中,不算句末。”這幾個例句當中,“則個”并沒有置于整個句子的末尾,而是位于復句的分句的末尾,從整個句子的角度看,可以說“則個”位于句中。接下來需要研究“則個”充當句中語氣詞時發揮了什么語法作用。
孫蘋(2008)認為,句中語氣詞有三個作用:一是預示停頓;二是話題標記;三是表達口氣。例(5)起到預示停頓和表達口氣的作用,孫汝建(1999)在《語氣與口氣研究》中談到“提示停頓”,意思是說句中語氣詞后必有停頓,不過句中語氣詞本身并不表示停頓。停頓可以有兩種理解,在口語中表示有聲語言的停頓,在書面語中要用相應的標點符號表示。例(4)中的語氣詞“則個”,預示停頓,后面跟有逗號,是停頓的標志。這幾個人都知道武大郎是怎么死的,面對武松他們心生膽怯。武松說話時句中加入語氣詞,使語速放緩,口氣緩和,讓聽話者不至于緊張。
例(5)中的“則個”起到話題標記的作用,“則個”出現在句中是想請求對方幫忙,引出之后的話題。句中王婆是想讓宋江幫忙買一副棺材。
三、“則個”的語義特點
一般情況下,句子根據語氣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即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在《水滸傳》的93條“則個”語料中,表達祈使語氣的“則個”句有71條,表達陳述語氣的有18條,表達疑問語氣的有4條,其中沒有發現表達感嘆語氣的句子。
接下來通過列舉其中的典型語句,對帶有祈使語氣、陳述語氣和疑問語氣的“則個”句進行語義分析,同時簡單探討表達感嘆語氣的“則個”句不曾出現的原因。
(一)祈使語氣
1.表央求、請求,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吧”或“啊”。
(6)和尚跪下道:“只是娘子可憐見小僧則個。”
(7)那邊王慶見左右無人,托地跪下道:“哥哥救兄弟則個!”
(8)宋江便跪一跪道:“賢弟若要押寨夫人時,日后宋江揀一個停當好的……放了他則個。”
表示央求、請求別人做某些事情時,一般都比較客氣,在行動或語言上也會有所表示。例(6)、例(7)、例(8)這幾個句子中,人物有“跪下”“跪一跪”這些動作,用以表示懇請,語氣比較緩和,句末可以加嘆號,也可以不加嘆號。
2.表命令、敦促。
(9)那張都監指著玉蘭道:“這里別無外人,只有我心腹之人武都頭在此。你可唱個中秋對月時景的曲兒,教我們聽則個。”
(10)時遷吩咐店小二道:“我今夜多敢是不歸,照管房中則個。”
例(9)中張督監作為官員命令家里的歌姬給大家唱曲,其“指著”張玉蘭這一動作帶有命令性。例(10)中有明顯的標志詞“吩咐”,時遷是酒店的掌柜,頭走前吩咐店小二好好看店,這里面帶有命令、敦促的語氣。
黃伯榮、廖旭東的《現代漢語》一書中指出:“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帶有強制性,語氣強硬、堅決。語調急降而且短促,不大用語氣詞,句末一般用嘆號,語氣和緩的也可以用句號。”在上述例句中句末大多沒用嘆號,也證明說話人說話時的強制命令性不是很強,語氣比較和緩。
另外結合黃伯榮、廖旭東的《現代漢語》描述的表命令督促的祈使語氣特點,句末語氣詞“則個”也可以刪去,如例(10)也可改為:時遷吩咐店小二道:“我今夜多敢是不歸,照管房中。”
(二)陳述語氣
1.表示新情況的出現,起成句煞尾的作用,相當于現代漢語語氣詞“了”。
(11)燕青道:“昨日張清中他一冷箭,今日回禮則個!”
(12)武松便唱個喏道:“相煩則個。”
例(11)和例(12)都是表達陳述語氣的句子,例(11)可以說成“昨日張清中他一冷箭,今日回禮了。”例(12)可以說成“相煩了。”都表示有新情況的出現。
2.表示不過如此而已,僅此而已,有把事情往小了說的意思。類似于語氣詞“罷了”。
(13)只聽那閻婆道:“這執憑是個假的,只是相公做主則個!”
(14)盧俊義道:“先生,君子問災不問福,不必道在下豪富,只求推算目下行藏則個。”
例(13)中閻婆想要知縣下令搜查宋江家中,在這里想恭維知縣,意思是“不管有沒有執憑,只要知縣作主這事就能辦。”這里“則個”有把事情的困難性往小了說的意思。例(14)當中盧俊義是想表達他請人算卦不問福禍、不問豪富,只是想問問最近的行程路途而已。其實是有把算卦的目的往簡單了說的意思。
3.表示事實不容置疑、略帶夸張。相當于現代漢語語氣詞“呢”。
(15)戴宗道:“小弟也正忘了和兄長去看江景則個。”
(16)和尚道:“請娘子去小僧房里看佛牙。”那婦人便道:“我正要看佛牙則個。”
例(15)可以說成“小弟也正忘了和兄長去看江景呢。”例(16)可以說成“我正要看佛牙呢。”都表達說話者的打算不容置疑,語氣輕快,語調緩升,說話中略帶夸張。
4.表示肯定事實,奉告對方不要疑慮,類似于語氣詞“就是了(便是)”。
(17)西門慶道:“別無甚事,少刻他家也有些辛苦錢。只是如今殮武大的尸首,凡百事周全,一床錦被遮蓋則個,別無多言。”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西門慶等人鴆殺武大郎后,擔心團頭何九叔檢查尸首時發現問題后說將出來,于是準備使錢賄賂何九叔。面對何九叔的疑慮,西門慶說“一床錦被遮蓋就是了,別無多言。”意思是要何九叔按照他說的去做,不必疑慮。
5.“則個”在這里表達一種意愿、打算,但不是祈使語氣,暫且把它歸入陳述語氣。
(18)左右副將問道:“將軍何故冷笑?”兀顏延壽道:“量他這個九宮八卦陣,誰不省得?他將此等陣勢瞞人不過。俺卻驚他則個!”
(19)武松拿著刀,提了兩顆人頭,再對四家鄰舍道:“我還有一句話,對你們四位高鄰說則個。”
例(18)、例(19)兩句中,可以發現“俺卻驚他則個”“對你們四位高鄰說則個”,動作都是由說話者自己去實施的,表示說話者的自白以申達某種意旨,其實還是在陳述某種意思。
(三)疑問語氣
表示疑問,相當于現代漢語語氣詞“嗎”。
(20)石秀道:“爺爺,可救一命則個。”
(21)兩個講禮已罷,李應稟宋江道:“小可兩個已送將軍到大寨了,既與眾頭領亦都相見了,在此趨侍不妨,只不知家中老小如何?可教小人下山則個。”
(22)李逵只不做聲。太公聽得這話,倒地便拜李逵,說道:“師父,可救弟子則個。”
這里需要指出,呂叔湘在《中國文法要略》中說:“句末的疑問語氣詞是主要的疑問語氣詞,句中(有時在句首)的疑問語氣詞,白話最常用的是‘可’和‘難道’。”以“爺爺,可救一命則個”為例,“可”是句首疑問語氣詞,“則個”置于句末與“可”配合,加強疑問語氣色彩。
(四)感嘆語氣
在本書中,帶有感嘆語氣的“則個”句并不明顯甚至沒有。李茜茜(2019)在《〈水滸傳〉感嘆句研究》一文的第三部分,專門對《水滸傳》中感嘆詞和嘆詞標記的感嘆句進行歸納和分析,其中也并沒有提到“則個”一詞。呂叔湘在《中國文法要略》一書中談到“以表達情感為主要任務的語氣叫感嘆語氣。”黃伯榮、廖旭東在《現代漢語》一書中也說道:“帶有濃厚感情具有感嘆語氣的句子叫感嘆句。它表示快樂、驚訝、悲哀、憤怒、厭惡、恐懼等濃厚的感情,句末都用嘆號。”再縱觀《水滸傳》中所有的“則個”句,可以說《水滸傳》中的“則個”句主要表達祈使語氣,次之是陳述語氣和疑問語氣,而以表達感情為主的感嘆語氣并不存在,即使有也并不是句子的主要功能。例如:
(23)宋江聽得聲音廝熟,便艙里叫道:“船上好漢是誰?救宋江則個!”
例(23)句末加嘆號,但主要表達宋江祈禱有人相救的意愿,整個句子屬于祈使語氣,只是這句話在說出來時帶有一種恐懼擔憂的感情色彩,不過將其歸入感嘆語氣仍舊不合適。
四、“則個”對人物心理的反映
1.宋江的語言
(24)宋江等人馬久閑,某等情愿部領兵馬,前去征剿,盡忠報國。望恩相保奏則個。
(25)宋江道:“感謝賢弟指教,萬望維持則個。”
(26)宋江道:“望煩賢弟救宋江一命則個。”
試與《水滸傳》中其他幾例進行對比:
(27)王進答道:“……依例拜納房金,萬望周全方便。”
(28)趙員外起身道:“……一應所用,弟子自當準備,煩望長老玉成。”
例(27)和例(28)這兩句中也都帶有“望”字,表示向對方發出請求但并不含“則個”。而在例(24)、例(25)和例(26)這幾例中,“則個”頻頻出現,說明“則個”可以刪掉但在宋江的語言中保留了下來。《水滸傳》中的宋江具有禮賢下士、忍辱負重、忠義的性格特點,這一性格特點影響到他的說話風格,使說話時謙讓恭順的色彩更加濃厚,而“則個”的使用可以達到這一效果。
2.楊志的語言
在整個《水滸傳》中,楊志語言中含有“則個”的句子只有一條,即十八回楊志和魯智深準備攻打雙龍山苦于無計可施時,曹正獻計,楊志道:“愿聞良策則個。”下面對比書中僅有的另外兩句話:
(29)宋江道:“小可有一計,不知中得諸位心否?”當下眾好漢都道:“愿聞良策。”
(30)孫立聽罷,大笑道:“我等眾人來投大寨入伙,正沒半分功勞,獻此一條計策打破祝家莊,為進身之報如何?”石勇大喜道:“愿聞良策。”
同樣可以看出在“愿聞良策則個”這句話中,“則個”是可以刪去的,但是書中并沒有刪去。分析說這話時的語境可知,楊志此時深陷窘境,只有打下二龍山,他才有安身之處,但此時他與魯智深都沒有良策,曹正能為他們獻計,對于楊志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他自然恭敬聽取,語言中也帶有更多自謙有禮的成分,“則個”能夠達到這樣一個效果。
而在例(29)和例(30)中,眾好漢只是在互相獻計獻策,發表意見,還沒有到走投無路的地方,語氣中帶有一種干脆和豪氣,不需要“則個”這樣一個帶有自謙恭順的語氣詞來發揮作用。
五、結語
總的來說,“則個”作為語氣詞,今天已經基本不用,但是透過對它的句法和語義分析,其表示的用法和語氣類型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可見。同時,《水滸傳》是一本口語化比較強的文學作品,在使用“則個”一詞的問題上具有很強烈的個性化色彩,從這一詞的使用中可以看到人物心理活動狀態。本文只是就幾個方面得出一些粗淺的結論,其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仍有待探討,希望能給各位讀者帶來一些啟發,今后在《水滸傳》“則個”問題的探討上能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侯會.從“則個”一詞的隱現看部分話本小說的創作年代[J].語文研究,1988,(04):13-16.
[2]王飛華.《西洋記》中的語氣詞“著、個、則個、些”[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7,9(4):35-39.
[3]周曉燕.唐五代至宋代的祈使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4]黃新強.論祈使語氣詞“則個”的產生及其演變[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3(4):3.
[5]呂文科.《金瓶梅詞話》語氣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
[6]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7]施耐庵.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梅氏藏本《水滸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孫蘋. 《雷雨》語氣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9]李茜茜.《水滸傳》感嘆句研究[D].溫州大學,2019.
[10]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311.
作者簡介:
王澤宇,女,河北石家莊人,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黃婉梅,女,安徽蚌埠人,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