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金俊賢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句諺語告訴人們,冬天已過,春天來了,春耕春播就要開始了。一年之計在于春,忻州市五臺縣茹村鄉北陽村種糧專業戶楊慶文,已開始盤算今年的農耕計劃。
“今年承租土地240畝,可產糧18萬公斤,再經過深加工,收入40萬元應該沒問題。”3月15日,楊慶文信心滿滿地說,他這幾天在修理、保養拖拉機、旋耕機及配套農機具,并已備足了化肥、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老楊的話代表著全縣種糧專業戶的心愿,五臺縣委、縣政府在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上給農民吃了“定心丸”,使大家種地心里有了底。五臺縣今年重點突出特色、優質、高效農業,全縣新建高標準農田2萬畝,確保全縣糧食播種面積37.92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2.35億斤,雜糧播種面積達到7萬畝、產量達到0.25億斤。
創優區域品牌,在特色上找出路。今年要擴大靈境村莜面、峪里花椒、駝梁山上金蓮花、蔣坊村西紅柿、建安鄉蟹米、高洪口鄉金絲面、陽白村白酒、五臺豆腐丸子、佛地黃小米、臺藜奶等區域品牌的知名度。加快實施地理標志認證,將五臺獨有的臺蘑、臺參、臺芪、金蓮花等農產品推向全國。依托名、優、特農產品體驗館實物展銷,通過電商、網絡直播,創建網紅打卡地等方式,打造“互聯網+農產品”交易平臺,將農產品變成商品,將商品包裝成禮品,促進農民增收。
做強精深加工,在優質上找市場。聚焦食品、飲品、果品、肉制品、中藥材藥茶等5個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做大沙棘制品、百草綠源、三葉農業、陽白釀酒、城園豐農機制造等農業企業。支持企業延伸種植、養殖產業鏈條,通過“公司+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形式,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實行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經營。今年要培育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家。
推進科技興農,在智能上搞建設。加強與山西醫科大學的合作,共建中藥學博士服務站,全力推動臺參、臺芪制種基地建設,逐步推進中藥材“種植+加工+科技”高質量發展,建設優質種子種苗基地,把地域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積極爭取省級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進行改造,建設智能工廠,打造農業標桿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