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減量增質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工作迎來了新的思路,即“減量不減質”,作為教師,必須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作業數量、形式以及內容進行優化和完善,給學生帶來更佳的指導、點撥,促進學生高效完成作業,并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深化知識理解和掌握,增強學習能力,為后續成長發展筑牢根基。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嚴格把控書面作業的總量[1]。基于“雙減”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講授的內容,適當縮減作業總量,為學生減輕課后作業的負擔。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這一課之后,教師轉變思路,為學生布置了如下作業:“采訪”自己的長輩,說說當地的春節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并在下一堂課分享。這樣的作業不僅擺脫了機械化、反復性的弊端,還大幅提高了實踐性,有效緩解了學生的身心負擔。顯然,這與“雙減”理念不謀而合,值得引發廣大教師的關注。
在過去,學生通常都是獨立做作業,沒有他人的約束、監督,極易產生負面情緒。為了增強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教師創新作業形式,安排了合作性質的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業[2]。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團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的鍛煉,還能夠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熱情,使學生以更好的心態對待作業,為作業質量提供保障。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之后,教師布置了繪制以“環保”為主題的手抄報的作業。在此期間,學生可以自主尋找伙伴,合作完成這項作業。果不其然,學生的熱情高漲,本來需要花費一個星期的作業,兩天就完成了,且質量也得到了保證。教師將學生的優秀作品張貼在展示欄,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而且,通過作業,學生的環保意識、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總而言之,作業能夠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完善細節,加深對課堂所學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優化整體教學,意義重大。在“雙減”政策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教師要與時俱進,對作業設計的思路進行轉變、更新,通過縮減總量、設計合作型作業等方式,有效減輕學生的負擔,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早日達成減量增質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洪丹丹.“雙減”政策下語文作業的創新與優化[J].好日子,2020(16):33-34.
[2]丁力巍.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減負增效提質[J].電腦校園,2020(6):1449-1450.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長慶未央湖學校 魏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