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宸緯
隨著甲流進入高發季,許多人開始格外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對門把手、扶手等重點部位定期進行清潔與消毒。
一款名為“電解質消毒液”的消毒用品,近來在一些社交平臺上頗受追捧,成為繼電解質水后,第二個在網上“走紅”的電解質“家族”成員。
那么,什么是電解質消毒液?它真的能夠起到消毒作用嗎?該怎么正確使用此類消毒液?筆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提到電解質,人們往往最先想起的是電解質水。其實,電解質水中的電解質,與電解質消毒液中的電解質,都是一類物質。
電解質是一種在溶液中或者在熔融狀態下自身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解質有食用鹽、味精、小蘇打等。
“電解質消毒液并不神秘,它的主要制作原料就是食鹽水。”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科普作家孫亞飛向筆者解釋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一定濃度的食鹽水能夠起到殺菌的作用,那么電解質消毒液和食鹽水的殺菌機理一致嗎?
對于食鹽水來說,與其說它是“殺”死了細菌,不如說是“渴”死了它們。作為一種電解質,氯化鈉(即食鹽的主要成分)具有維持體液滲透壓和水平衡的作用。當一些細菌遇到一定濃度的食鹽水后,細菌細胞膜外鈉離子濃度變得高于其細胞膜內鈉離子濃度,為了維持細胞膜內外滲透壓平衡,細胞內的水分會通過細胞膜流向細胞外,久而久之,細菌就會“脫水”而死。配制食鹽水進行殺菌固然十分方便,但是這種方式對于諸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高度耐鹽的細菌卻是無效的。
與食鹽水殺菌機理不同,電解質消毒液對細菌造成的是“化學傷害”。
“電解質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鈉,它是由食鹽水經電解后產生的。次氯酸鈉是一種廣譜消毒劑,也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可以‘對付’幾乎所有的細菌、真菌、病毒。同時,這種以次氯酸鈉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還具有除臭、漂白等其他功能。”孫亞飛告訴筆者,次氯酸鈉能夠破壞微生物的細胞結構,使其死亡或代謝紊亂;還可以使細菌中的蛋白質凝固,從而抑制細菌滋生。
筆者注意到,還有一些商家推出了可以在家自制消毒液的“次氯酸鈉自制消毒水生成器”,稱只需往機器中加入一定濃度的食鹽水,經過機器電解后,即可生成電解質消毒液用于消毒殺菌,且殺菌率達99%。
那么,這種機器靠譜嗎?
“若按照一定的技術指標進行設計,這種機器可以保證制備出確定濃度的消毒液。”孫亞飛對筆者說,“但是目前國家并沒有相應的標準能夠監管此類產品,所以此類機器制備出的消毒液濃度可控性不高。而只有濃度達標,才能達到殺菌的目的。”
“由于上述機器制備出的消毒液濃度可控性不高,建議大家將這種消毒產品用在衛生間中,最好不要對手部、食物直接使用。”孫亞飛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