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科研做得好,課又講得好。”是學生們對董磊的評價,作為山西大學物電學院電子系主任、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在光學領域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科研攻關,解決了高靈敏石英增強光聲光譜從近紅外向長波中紅外和太赫茲波段應用拓展及與大功率光源結合的關鍵技術問題,發展了基于音叉式石英晶振用于新材料研究的傳感新技術。
超高靈敏痕量氣體在線檢測技術在國家核電裝置、智能電網等重大裝備上有重要應用,屬于國家重大需求。董磊圍繞著傳統光聲傳感器存在響應慢、校準繁、無法多氣體同步檢測,難以實現痕量氣體的超靈敏在線實時檢測等關鍵技術瓶頸,提出了微型聲腔諧振增強新原理,研制了腔增強的石英音叉光譜測聲模塊,將探測靈敏度提高了兩個數量級;提出了拍頻光聲傳感新原理,發展了免校準快速檢測技術,首次在腔增強石英諧振光聲傳感器中實現了氣體的免校準快速在線檢測,響應時間從10s減少到70ms;提出了基頻與泛頻聯合振動測量新原理,發展了多氣體同時檢測的新技術,首次用單只腔增強石英諧振光聲傳感器實現了≥3種氣體的同時檢測。
除了科研攻關,董磊把其他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生身上。培養一大批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是董磊在多年教師生涯中始終追尋的目標。作為山西大學物理電子工程學院電子系主任,他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先后主講本科生的《光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實踐》《計算機數據采集與分析》等課程,及研究生的《光學系統設計》課程,教學成績優異,是“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原子物理學》的教學團隊成員,學生們都尊敬地稱他為“追光”老師。2019年他組織申報電子省級一流專業并獲批,2021年組織申報電子國家級一流專業并獲批,為促進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課程做出了貢獻。
“要成為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心奉獻給孩子們!”這是董磊任教的初心,也是他的為師之道。
董磊的一位武漢籍碩博連讀學生,按照計劃原本要在山西大學完成連續6年的碩博學習。董磊很看重這位學生,期間還主動聯系并資助其赴美國萊斯大學進行了三個月的交流學習,在董磊的悉心指導和學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下,該生碩士第二年就發表了兩篇SCI論文,并獲得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然而,突然一天,這位同學說不想讀博了,想直接碩士畢業。在董磊教授的耐心詢問下,獲知該同學母親剛做了一個手術,同學不想離家太久,想盡快回到母親身邊照顧母親。為了幫助這位同學“忠孝兩全”,董磊主動利用合作關系,為學生聯系了武漢高校,最后這位同學在董磊的推薦下進入華中科技大學繼續博士深造。
愛生如子,董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一位師者的“厚德”。在董磊教授指導的研究生中,1人獲得國家優青項目資助、2人分別獲得全國光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和提名獎、1人獲得“王大珩”光學獎、7人獲得國家獎學金;指導的本科生中,2組分別榮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國家一等獎和二等獎,1組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國家二等獎,還有以上競賽的省一等獎、特等獎3項。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董磊作為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不僅在超高靈敏痕量氣體在線檢測領域更是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更是用力、用心、用愛呵護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帶領學生用“光線”編織出了一個又一個五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