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面提到的土壤保墑,在種子、物資及裝備方面也應做好準備。農作物品種很多,選用時應特別注意兩方面。一是合法性。玉米、大豆、小麥等主要農作物實行品種選用農業行政部門審定的品種,未審定通過的品種不得經營推廣,以免導致不必要的損失。二是適應性。目前市場上種子品種繁多,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地力條件、栽培方式、種植茬口等選擇對路的品種。
特別提醒果農要防范“倒春寒”,提前制定應急預案,提出花期防凍的解決方案。另外,大棚果樹和大田果樹的春耕備耕也有很大區別。大棚果樹的農戶當下的主要工作是做好果樹整個生長過程中的土肥水營養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而大田果樹現在正是休眠期,主要是要抓住萌芽前的時間節點,將整形修剪放在首要位置,通過修剪合理地調節果樹的上下結構平衡打開光照,為果樹的提質增效打下良好的基礎。驚蟄過后,當外界氣溫達到16℃的時候,農戶可進行果園的石硫合劑清園工作,針對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最關心的三件大事之一。種優則糧豐,糧食安全關鍵在種子,核心在品種。做好品種推廣工作,讓農民用好種種好糧,用好種多打糧,確保“中國碗裝中國糧”“中國糧用中國種”,是我們農業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今年,我們經過各市和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推薦,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論證,優選發布了適宜山西農業生產的主推品種71個,其中,主要糧油作物品種57個。這次發布的主推品種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聚焦產業需求。立足夯實糧食安全種源根基,圍繞“穩糧擴油提單產”和實施農業“特”“優”戰略重點任務,突出糧油作物,主推品種涵蓋了玉米、小麥、大豆等主要農作物,馬鈴薯、谷子、高粱等我省特色優勢作物,還有油菜、胡麻、芝麻、花生、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真正把“藏糧于種”落實到位。二是突出高產高效。選出抗旱、優質、適應性廣、品種兼優的優質種源。三是便于農民選種。今年發布的主推品種數量較往年有一定減少,玉米品種20個,小麥品種10個,大豆品種5個,谷子品種6個,高粱品種5個,馬鈴薯品種4個,其他油料品種7個。這些品種都是有試驗支撐、生產檢驗的新品種,能夠讓廣大農戶和經營主體更快捷地選用好品種。
特色專業鎮上聯城市、下接鄉村,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紐帶,也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支點。山西省實施專業鎮高質量發展戰略,產業強鎮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增長極、新引擎。山西省出臺關于支持全省專業鎮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堅持全產業鏈思維,把特優農業發展和專業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全力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建設優質原料生產基地,為特優農產品提質增效打好基礎,助力專業鎮成為產業集聚的高地、城鄉融合的沃土。
一些農業強市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做強特優農業品牌過程中,要注重對品牌的監管和保護,不斷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力,將品牌創建與產業集群建設緊密結合,推進標準化生產,實施全過程質量監管,不斷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效益。為此有關部門特開展“做強特色優勢農業品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計劃,深入各地市縣實地調研,特優農業發展和品牌建設情況,線上學習借鑒了其他省份的經驗做法,給相關企業做梳理報告時帶來很多啟發。
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要提升特優品牌的科技創新能力,品牌建設必須要有過硬的產品質量,而過硬的產品質量又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此外,市場主體的“品牌意識”薄弱也影響著農產品的競爭力和生命力。要結合山西地區農產品品牌建設實際,加強引導和統籌協調,建立農產品品牌建設聯席會議推進機制。圍繞突顯農產品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深度挖掘山西獨特的歷史文化,對產品形象、產品符號、產品內涵、產品文化等進行深度包裝,讓特色品牌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