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瑛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鄉結合部的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筑越來越多,電玩室越來越多,娛樂活動越來越多;校園的環境越來越好,教育水平越來越高,外出打工的人也越來越多。這種環境的改變必然會對城鄉結合部地區兒童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城鄉結合部既有城市特色又有鄉村特色,在社會環境、校園環境、家庭環境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因此,對新時期城鄉結合部的教育環境的全面調查,對推動我國城鄉結合部地區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城鄉結合部兒童成長環境的現狀
(一)學校環境現狀與分析
小學是兒童非常重要的成長環境之一。以某小學為例,關于校園衛生的調查顯示,有11.1%的教師表示“非常好”,有20%的教師說“好”,68.9%的教師說“一般”。可見,校內的環境衛生也有待改善。學校宣傳欄、畫廊、黑板報等都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物質環境。調查結果顯示,所有的校舍都有以上器材,這表明城鄉結合部的各個學校都非常重視這種環境的建設。
師生或者學生之間有禮貌地打招呼,既是一種文明的體現,又是一種文化氛圍。結果顯示,42.7%的教師“常常”見到師生、學生之間打招呼,33.3%的教師稱“不多見”,24%的教師說“很少見”。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群體在培養環境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關于“是否形成一個良性的班集體”,有37.8%的教師說“差不多”,20%的教師說“少許”,2.2%的教師說“沒有”。學校組織的藝術類、體育類、德育類的活動,也是學生有效發展的一個重要人文環境。調查顯示,55.6%的教師表示學校“常常”進行這種活動,26.7%的教師表示“不多”,17.7%的教師說“很少”。可見,盡管學校已經建立起了人文環境,但開展的力度和水平還不夠。
針對“學生犯錯,教師該怎么處理”的問題,有3.2%的教師會選擇“打”,4.2%的教師會選擇“罵”,21.4%的教師會選擇“批評”,70.8%的教師會選擇“不管”。在對“學生考得不好”的調查中,有3.2%的教師會選擇“打”,5.3%的教師會選擇“罵”,35.7%的教師會選擇“批評”,會“鼓勵”的教師占54.8%,選擇“不管”的教師占1%。可見,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粗糙,有對學生體罰的情況。
(二)家庭環境現狀與分析
根據調查,85.5%的城鄉結合部地區的家庭都擁有自己專門的課桌和椅子,14.5%的家庭沒有固定的課桌和椅子;有獨立學習房間的兒童占79.8%;84%的兒童能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學習;16.0%的兒童不能;有76.6%的兒童表示自己的家庭狀況不佳,有10.5%的同學表示自己很窮。由此可見,城鄉結合部家庭的教育狀況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與城鎮的兒童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考試分數是父母最關注的問題。據調查,在兒童測驗成績不佳的情況下,“打罵”兒童的父母占7.1%,“批評”兒童占40.1%,“鼓勵”兒童占50.3%,“無所謂”占2.5%;“經常”輔導兒童功課的父母占28.8%,“有時”為36.3%,“很少”為28.8%,“沒有”為6.1%;6.7%的教師覺得和父母的合作“很好”,6.7%的教師覺得“好”,84.4%的教師覺得“較差”,2.2%的教師表示“沒有合作”。可見,在城鄉結合部地區,一些父母對待兒童的方法比較粗糙,不管是在輔導,還是在與教師的合作上,都沒有在城市里的家長做得好。
二、單親家庭的相關概念
單親家庭的歷史由來已久,而“單親”這一概念的提出則源于歐美各國對當今社會的婚姻現狀的研究。歐美國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離婚潮導致大批夫妻離婚,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于單親家庭這一概念,國內外學者眾說紛紜。單親家庭的定義是僅由父母一方與未婚且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兒童共同居住的家庭,包括父母一方患病或意外死亡的家庭;父母關系破裂而造成離婚的家庭;由未婚母親和兒童組成的家庭;父母一方因不能滿足自己的家庭而離開的家庭。本文所考察的單身母親是指父母離婚或父母一方因病死亡,或在以上兩種情形中,父母均已再婚。
三、單親家庭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分析
(一)嚴重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就是父母對自己的期望越高,兒童就會越往相反的方向發展。通過對兒童的逆反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兒童的恐懼和受傷是其主要的原因。單親兒童在父母離婚后,往往會失去安全感,脾氣變得越來越古怪,這時,他們會想要得到家長的注意,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二)突出的依戀行為
離異的兒童會感到缺乏愛,逐漸形成一種感情上的空白。剛開始的時候,兒童會尋找一種可以替代感情的東西,比如在睡覺的時候,總是會帶著一個泰迪熊、一個布偶,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這些東西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東西就會變成他們和其他同學的交流,所以學校要重視學生的發展,與他們進行適當的溝通,使他們健康成長。
(三)明顯的自卑感、被遺棄感和孤僻感
單親兒童一般有較強的自卑感、孤獨感等心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傳統的觀念中,人們對離婚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見和歧視,在學校里也會出現輕視和嘲笑的聲音。單親家庭的兒童,在聽到同學們談論他們的父母如何愛他們保護他們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渴望,卻又不敢去聽,于是單身的兒童就會選擇把自己孤立起來。所以,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們能夠及時作出反應,并且解決這個問題。
(四)心理異常敏感,情緒不穩定
離異的兒童往往不太明白父母離婚的原因,則會變得很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現并作出強烈的反應。在普通人看來,一句無關緊要的話就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傷害。多個單親家庭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單親兒童存在異常的心理敏感和情感不穩定等問題。
四、單親家庭兒童心理現狀產生的原因
(一)單親父母心理的壓力
由于婚姻關系緊張、家庭成員過早死亡產生巨大痛苦,這些家庭狀況都是兒童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源。單親父母在離婚或喪偶后,家庭會面臨生計上的困境,一是經濟上的問題,由于單親只有一個人有固定收入,所以他們的經濟條件比一般家庭要差。家庭經濟緊張會使單身父母承受一定的壓力,使他們的孩子在精神上承受巨大的負擔,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并產生諸多負面影響。二是家庭負擔太大,缺乏安全感,單身父母常常要做父親和母親兩個角色,下班后要采購、做飯、洗刷等雜七雜八的事,還有體力勞動。單身父母或者他們的孩子,由于沒有幫手,經常會感到痛苦和寂寞。三是單身父母在情感上也會受到影響,他們的情緒和精神上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他們會因為失去了精神上的聯系而產生孤獨感,他們覺得自己是如此的脆弱和無助,他們對自己的家庭前途充滿了絕望。
(二)親子關系的失衡
家庭中有一個人離開了這個家,這個家的兒童就會感到不安。許多離婚家庭兒童的監護人都會對前配偶的探視進行限制,希望以此作為懲罰,防止與兒童有任何聯系,從而導致兒童失去信心并產生自卑心理。家庭缺陷會讓他們的監護人陷入悲傷,或者由于工作繁忙,無法給予兒童關愛,忽視了與兒童的相處,造成了親子關系的疏遠,而兒童在見到父親或母親心情不好時,又不敢主動與他們溝通,必然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往。更有甚者,將兒童視為“累贅”或“包袱”,視其為將來人生之障礙。在這種思想下,他們會對自己的兒童不屑一顧,甚至會對自己的兒童動手動腳。
(三)單親家庭兒童的心理調適能力不強
青春期是一種精神上的“斷奶期”。逐漸成長的身體讓兒童有了成年人的感覺,他們渴望得到一些成年人的力量,但是,他們在心理上的發展程度卻很低,很多兒童的期望值無法達到,因而會出現挫敗感和各種心理危機。在家庭破碎的情況下,人們對他們的關心、憐憫、寵愛會讓他們變得冷漠、自私,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他們的行為也會缺乏一定的自制力。
五、單親家庭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學校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圍,讓兒童感受到溫暖
教師要營造一種溫馨、友誼、平等的環境,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集體爬山、參加暑期實踐,幫助單親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幫助他們培養起團隊精神。此外,教師要積極地與這些兒童進行溝通,幫助他們,關愛他們,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二)了解家庭情況,因材施教
由于家庭因素,單親兒童在學習上的興趣不高,這時教師需要走近兒童,了解兒童,隨時關注兒童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找到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家訪及時掌握兒童的家庭狀況,做到因材施教,促進他們健康發展。
(三)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單親兒童由于父母離異,沒有人可以傾訴,所以教師要及時與學生談心,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并及時解決他們的問題。同時,學校還可以設立輔導機構,協助兒童訴說自己的煩惱、苦痛。為了更好地了解單親兒童的狀況,學校應該設立一套特殊的單親家庭檔案,并對其進行恰當的教育。
(四)提高學校教育的科學性
1.以愛來撫平兒童傷痛,培養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是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愛,是一位強大的教育家。”單身兒童無法在家中獲得全家人的關愛,渴望在學校里獲得教師、同學的關愛,并從集體中感受到溫暖,撫慰自己脆弱的心靈。愛是教育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對單親家庭的兒童給予無窮的關愛,這樣才能得到父母以外的關愛。所以,班主任、教師在對待兒童時,要充滿激情、慈悲,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溫暖;多與兒童溝通,成為兒童的知己,解決他們生活、學習上的難題,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教師要善于運用集體的力量去影響單親家庭的兒童,動員所有的同學去幫助、關懷他們,與他們結成伙伴、手拉手、互相幫助,從而建立一種深厚的友情。在師生情和同伴情的雙重關懷下,單身兒童不再孤單,反而可以更積極、更主動地學習。
2.創建單親兒童檔案。
在單親兒童進入學校后,要對其建立家庭檔案,并對其學習、生活、行為、家庭狀況等進行詳細跟蹤和統計;與父母保持聯系,了解他們的家庭及社會狀況;對相關問題及時處理,使兒童得到有效的幫助和教育。
3.創建指導文件。
單親家庭學生的學業表現普遍較差,這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這一類的學生,需要各個學科的教師之間進行合作。要發揮他們的長處,彌補他們的不足,尤其是“短處”要做到課堂發言優先、課堂板書優先、作業批改優先、課后輔導優先,并為他們設立一個指導文件。
(五)指導家長對兒童實施正確的教育
對單親家長實行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每個學期都要對單親兒童的監護人進行定期培訓,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聯系起來,定期組織單親兒童的監護人參加,以提高他們的個人素質,引導他們對兒童進行正確的教育。通過電話、走訪等方式與單身父母進行溝通;透過校刊向父母推廣良好的教學方式,讓監護人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兒童。
一是注意與兒童的溝通,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兒童的過激行為。通過溝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感情。即使他們不住在一起,兒童也會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和愛。
二是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一個出氣筒。單親父母要獨自面對很多的不習慣,要花很長一段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情緒。家庭破碎,失去親人,最無辜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他不能因為父母的原因,而背負著家庭的責任。
六、結語
綜上所述,城鄉結合部的兒童成長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家庭教育觀念上的偏差、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因此,要增強父母的教育責任感,使父母能夠以平常的教育心態來看待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學會從兒童的角度來解決兒童的正常學習和發展需求,優化家庭教育模式,促進兒童綜合能力及素質的全面發展。總之,我們應該對那些單親的兒童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因此,教師和學校應該對單親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關懷,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