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麗君
在幼兒學前教育當中,區域游戲是其核心內容。幼兒可在區域游戲之中學到技能跟知識,還能通過游戲得到放松,由此可知,區域游戲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促進作用。通常情況下,區域游戲的原材料是由園區采購,游戲原材料成本在幼兒教育成本中占比較高,如今,游戲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幼兒游戲成本愈發昂貴,有些園區購買了高檔游戲設備卻未使其相應價值得以體現,甚至還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譬如電子設備的應用,對幼兒視力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幼兒區域游戲原材料是我國幼兒教育目前需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部分幼兒園試著采用廢舊材料來制作教具或是游戲刀具,這給幼兒教育在市場經濟時代中游戲材料提供了新的選擇方案。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游戲刀具,不僅可以給幼兒園節省材料成本,還更貼近生活,使得游戲材料更加豐富。不僅如此,現如今環境污染以及資源浪費現象加重,廢舊材料再利用為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節約提供了有效支持。本文就廢舊材料于幼兒區域游戲之中的有效利用形式展開探究與分析。
一、區域游戲簡要概述
區域游戲通常是指老師結合幼兒實際發展需求有目的且有計劃地進行材料投放,以此來打造游戲活動情境,讓幼兒在和諧舒適的環境下,根據自己的意愿自行選擇伙伴以及學習內容,進而主動探索及交際。玩具的范圍極為廣泛,其不僅可以是工廠所產出的那些精美玩具,也可以是大人或者幼兒利用各類廢品或材料自主創作的玩具,甚至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純天然物品。本文中所探討的自制玩具是由身邊常見的一些廢舊材料所制造而成并且適合開展游戲活動的一些玩具。要想使廢舊材料在幼兒區域游戲當中得以有效利用,幼兒教師應充分結合幼兒興趣愛好以及實際需求,給幼兒提供具有趣味性、層次多樣的操作材料,以此來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豐富其探索空間。教師還需制定科學的游戲計劃,使游戲更具目的性與計劃性,必要情況下還應適當介入,給予幼兒相應指導。此外,教師還應將區域游戲的自身價值得以充分發揮,促使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二、幼兒區域游戲目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幼兒區域游戲在開展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在投放材料時缺少目標性。游戲開展過程中,一些教師由于怕麻煩而未用心準備游戲活動,在各區域隨意投放材料,使整個活動喪失目的性,難以激發幼兒興趣。第二,教學觀念相對落后。部分教師仍堅持重集中活動而輕視區域活動這一觀念。長此以往,教師會習慣性覺得日常活動的核心環節是集中活動,這樣一來,不管是在活動準備階段或是活動期間,集中活動都將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第三,缺少實踐探討。在實際的幼兒園教研期間,區域活動研討時間遠少于集中活動研討時間,這對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有一定的影響。
三、廢舊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作用
廢舊材料是幼兒園開展區域游戲的物質基礎。游戲的核心是游戲材料,其能夠使游戲內容得以豐富。半成品游戲材料能夠幫助幼兒利用材料本體進行二次創作,成品游戲材料能夠引導幼兒按照自身周邊環境予以模仿。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有利于幼兒進行游戲聯想及形成游戲行為,從而激發自身想象力及創造力。幼兒在游戲期間結合材料進行溝通與探討,促使自身語言表達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一)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及想象力
在幼兒園中的游戲區域隨處可見大量利用廢舊材料制作而成的游戲道具,如表演區用廢棄塑料瓶所做的小沙錘、由PV管和鐵盒拼搭的架子鼓;建筑區用廢棄牛奶盒所做的簡易積木、由紙箱或紙杯拼搭成的娃娃等等。除此之外,還可引導幼兒自行選取廢舊材料給區域游戲制作道具,譬如,可以將廢棄紙杯裁剪成花朵,將廢棄的紙張做成郁金香等。幼兒階段是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關鍵時期,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有利于幼兒創造力以及想象力的提升。
(二)促進幼兒合作意識的增強
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教師應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培養目標,且需在區域內投放有利于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廢舊材料,以實現合作意識這一培養目標。例如,在星際銀行游戲當中,幼兒可利用廢棄的硬卡片和塑料箱進行存取錢的合作互動;在小巧手游戲當中,幼兒可共享廢舊材料并合力制作相關作品;在理發店游戲當中,幼兒可自行收集廢棄的梳子、鏡子,并可把大型泡沫當作小床,進行理發游戲;在小劇院游戲當中,幼兒可盡情表演歌舞,并利用廢舊材料所制而成的樂器組建樂隊,體驗合作的樂趣,進而提升合作能力。
(三)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幼兒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經常接觸到廢舊材料,然而幼兒園內的廢舊材料卻無法滿足其實際制作需求,鑒于此,教師可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當中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幼兒可在廢舊材料的收集過程當中了解到廢舊材料的含義,知曉收集的意義,使廢舊材料的可利用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幼兒在廢舊材料的收集過程當中,其環保意識也可以明顯增強。
四、廢舊材料在幼兒區域游戲中有效利用的途徑
(一)創設優良區域環境
區域活動的空間應合理排布,若想有效克服空間不足這一問題,幼兒園需不斷擴展區域活動空間,比如可以將幼兒園的午睡室、走廊過道等充分利用起來,可將走廊劃分為幼稚園運用區域,將過道列為小醫院區域,將幼兒衣櫥也列為區域道具,用來當做小醫院的掛號窗口、收費窗口或是藥柜等。在確保活動空間充足的同時,還應注意動、靜活動區域的區分,需將生活區、美工區以及益智區等靜態區域劃分在一起,跟運動區、小菜場等動態區域隔開。分隔材料可使用塑料展板、廢舊硬紙板等,讓幼兒自行拼搭圍墻進行分隔。
除此之外,老師還需做好各區域環境氛圍的創設工作,營造相應的活動氛圍。在創設一些社會性區域環境時,需確保環境的真實性。拿理發店來說,應具備水龍頭、梳妝臺、洗頭池、吹風機等;小醫院應創設收費窗口、醫生辦公室、診療室以及掛號窗口等,還原環境的真實度,提高幼兒心理認同感。創設區域活動時,應始終堅持“個體鮮明布局合理”這一理念,可根據幼兒年齡階層以及興趣愛好進行創設,如生活學習區域、個性創作區域、生活小超市等,如此促使幼兒自主參與制作,大幅度提升幼兒動手能力,使其體會到勞動的樂趣;班級活動區域應將有利于勞動、學習的材料投放進去,以便幼兒進行探索,進而增強其相關技能。舉例而言,中班年級組可從手工活動出發,給幼兒創設各類造型插畫,如《樹葉造型》《蔬菜造型》《小花園》等,以此來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幼兒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蔬菜水果等相關特點,知曉各類農作物的顏色及形狀等。
(二)鼓勵幼兒老師積極進行玩具創作
首先,以賽促練,提升幼兒教師綜合能力。玩具制作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功之一。幼兒園應定期舉辦教師崗位技能大比拼活動,以此來提升教師們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幼兒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周圍可利用的各類廢舊材料,設計并制作各式各樣的學具、教具以及玩具,這樣不但能夠豐富幼兒的游戲材料跟學習材料,還可以美化園內環境,給幼兒園保教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持。除此之外,教師們在設計和制作的過程當中,環境層面的教育資源得以有效開發和利用,教師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以有效提升。
其次,開展多彩活動,鼓勵老師自制教育和玩具。若想幼兒園保教質量不斷提升,為幼兒打造美麗、健康、舒適、安全的環境,幼兒園需積極組織各類多彩活動,以提升教師動手能力。例如,平時鼓勵教師多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卷筒紙心、布條、吸管、舊報紙、紙箱、牙膏管、一次性紙杯、梳子、小鏡子等等。積極組織園內教師參與玩具、教具和學具的制作以及相關環境的創設專題培訓等活動,在園內舉辦“區域游戲活動評比”“教師小制作大比武”“教師玩具制作展評”等活動,以此來鼓勵教師進行玩具創作,進而提升自我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設出各式各樣的區域游戲活動,如“釣魚島”“走迷宮”“數字罐”等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
最后,聯系實際進行玩具創作。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對游戲活動的開展有一定的影響,有的幼兒園身處大城市中,有的幼兒園位于農村,不同的地理環境也應有不同的環境創設。拿位于水鄉的幼兒園來說,水鄉物產極為豐富,教師在選擇游戲原材料的時候應充分將水鄉特色體現出來,譬如可以用稻草、蘆葦、破舊漁網、黏土等具有水鄉特色的廢舊材料進行玩具制作,使其具備濃厚地域色彩。除此之外,還可在水文化主體區域內使用各類水生動物殼,如螃蟹殼、河蚌殼、甲魚殼等作為原材料制作多種區域玩具,可將甲魚殼做成臉譜投放至美工區,讓幼兒進行上色,還可將田螺殼染上不同顏色用來計數,這樣幼兒的游戲興趣可以被激發,動手能力可得到充分鍛煉,家鄉情懷也得以萌發。
(三)以幼兒為核心制作區域游戲道具
首先,應針對性地制作玩具。基于幼兒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通過自制玩具創設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特征的活動區域,讓不同階段的幼兒在區域內鍛煉自己的智力、體能以及技能,創設特色活動氛圍。幼兒的能力及身心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需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創設不同類型的活動區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制造適合的玩具,將其投放至合適的區域當中。例如,區域游戲中娃娃家居多,小班所投放的材料基本以凳子、小床、布娃娃等簡易家裝設備為主;而大班的幼兒對于娃娃家這一游戲的要求則更多,不僅要有角色更要求有情節設計,如此一來投放到大班娃娃家區域的材料則比小班的要豐富許多。
其次,鼓勵幼兒自行制作玩具。幼兒生活的核心就是游戲,幼兒的各項技能都是通過游戲激發的,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游戲。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廢舊材料制作一些半成品教具及玩具。譬如,在大班“可愛小小人”這一制作活動當中,小小人的原材料是“鐵絲”,老師們可以先給幼兒示范一下小小人的制作手法,隨后給幼兒充足的創作空間,幼兒可創作鋼鐵俠、奧特曼、超人、小狗等各類造型。小班、中班則可投放編織類半成品玩具,讓幼兒自行完成編織,如此不僅能夠鍛煉其動手能力,還可充分激發其游戲興趣。
(四)開展區域游戲要注重家園配合
園內區域活動中的原材料愈加豐富,那么活動形式便愈加多樣化,這樣幼兒在實踐期間則會更加主動跟積極。部分幼兒園缺乏足夠的區域游戲材料購置經費,因此可利用常見的廢舊物來充當區域游戲材料,這就需要家園協同配合。要充分利用我們常見的自然物,所謂的自然物不單是指專供游戲活動的材料,還包含了隨處可見的所有事物,這些事物皆可成為孩子的玩具。自然界存在各式各樣的天然區域游戲材料,譬如可用樹葉進行拓印、做粘貼畫、制書簽等;可用蘆葦桿、小樹枝、小石頭充當計算工具;可將石頭進行染色充當飛行棋棋子;可用荷葉制成帽子、扇子、小傘等;可用采摘的野花編制成花環、進行插花比賽等;可用泥巴制作坦克、碉堡、大炮等;可用稻草制作蜻蜓模型、草飛機、草人等。幼兒能夠通過隨處可去的自然游戲材料獲得創造的樂趣,進而有效強化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聯想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不僅如此,還要靈活運用常見的廢舊物品,譬如化妝瓶、洗發水瓶、易拉罐等日常用品,可將他們投放至理發店區域;將孩子們帶來的廢舊衣物投放至娃娃家區域,讓它們成為娃娃的盛裝;用方便面紙碗種植大蒜、青菜等植物。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之中,動手能力、環保意識、創新能力皆得以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為了充分激發幼兒主觀能動性,提升其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幼兒園可定時開展家園親子互動游戲活動,引導家長成為區域游戲的指導者,拉進親子之間的距離,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五、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區域游戲活動離不開廢舊材料。幼兒園可通過區域游戲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拓展幼兒自己的思維與視野,體驗成功的喜悅。鑒于此,幼兒園應充分發掘廢舊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潛在價值,使其價值得以充分發揮。積極組織幼兒進行區域游戲,鍛煉其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將廢舊材料制作成區域游戲當中的各種道具,在促使區域游戲活動內容豐富的同時還有效增強了其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進行區域游戲的時候,教師們應仔細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實際需求,投放最為合適的廢舊材料,如此使廢舊材料的效用得以充分發揮,進而促進教師和幼兒共同成長,還能為環境保護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