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淼
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文質兼美的課文,也編排外國文學名著的內容。進入小學高年級,所學的名著節選篇幅較長,要求把握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在閱讀學習中,要求學生根據故事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稖匪鱽啔v險記》是適合兒童閱讀學習的優秀作品,
很受學生的喜愛。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小說,教師要緊扣小說“容量大、人物形象典型、描寫手法多樣”的特點,聚焦文本語言,指導學生想象描繪的故事情節。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運用自主學習、以讀促悟、朗讀感悟的方式,引領他們走入作者描述的情境,展開閱讀學習活動。
一、梳理人物關系,感受描繪的故事情節之妙
基于課文篇幅較長,人物眾多,關系復雜,教師要幫助學生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探究。
1. 激趣引入。教師用神秘的語氣介紹:《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是一個頑皮男孩具有傳奇色彩的成長歷險記。小說的主人公湯姆索亞極富冒險精神和好奇心,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課文節選部分是小說中的“快來看!他們倆被找回來了”。這個精彩片段講述的是湯姆和貝琪從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 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引領他們展開閱讀學習活動。
(1)視頻激趣。教師播放《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短視頻,學生觀看。利用直觀性教學方法,激起他們閱讀學習的興趣。
(2)利用原著。教師出示原作品,提示學生:這是一部帶有傳奇色彩的外國名著,大家讀過嗎?有些學生可能讀過,讓他們簡單說一下最精彩之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 自主先學。布置學生自主先學,理清人物關系。自主先學能夠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發揮潛力,引發閱讀學習的興趣,是閱讀學習的有效方法。教師提醒學生采取讀一讀、畫一畫、品一品的閱讀方法自學,再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交流了解信息,初步感知文本內容。
4. 梳理人物關系。《湯姆索亞歷險記》中人物較多,關系復雜。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可以先引導他們理清人物關系。
(1)圈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邊讀邊圈畫出文中出現的人物,想一想這些人物之間是什么關系,故事是圍繞哪些人物展開的。
(2)交流。學生對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系展開交流,教師利用板書,幫助他們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設計表格,羅列出“家長”和“孩子”兩個欄目,學生填寫。重點梳理湯姆和波利姨媽的關系、貝琪和撒切爾太太的關系。利用表格可以更直觀地梳理人物關系,達到清晰的效果。
5. 梳理故事情節。學生理清了人物之間的關系后,可以引導他們梳理故事情節。
(1)問題引領。教師設計問題,引領學生梳理:課文節選的是湯姆山洞歷險回家后的故事片段,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問題的切入帶給學生閱讀學習的路徑。
(2)列小標題。小標題的概括方法是把握內容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用小標題的概括方式,列出主要內容。組織學生交流,知道節選的部分主要寫了“回到村莊”“講歷險經過”“看望朋友”等情節。
(3)感受情節。引導學生根據列好的三個小標題,進行巧妙地組合與連接,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在交流主要內容的同時,學生感受到作者敘述的回到村莊,湯姆講述的歷險經歷以及看望朋友,故事情節一波三折,非常生動。
二、聚焦故事情節,感受塑造人物形象之妙
小說的特點是具有生動的故事情節?!稖匪鱽啔v險記》中描述的情節更具生動性。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根據故事情節,感受人物特點。
1. 情節引導。教師用問題引導:默讀課文,說說哪些情節特別吸引你。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這個問題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的主問題,旨在引領學生進入閱讀探究活動。
2. 利用批注。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作批注是閱讀感知的有效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片段,邊讀邊思考,用關鍵詞在文本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批注。
3. 多角度評價。評價人物特點,要從多角度進行。根據學生的選擇,分成“回到村莊”“講歷險經過”“看望朋友”三個小組,進行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說出自己的理由。然后組織分組匯報,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聯系文本中重點語句,對人物進行多角度評價。
(1)感受冒險。文中描述的湯姆索亞敢于冒險的精神特別突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評價。例如,湯姆“躺在一張沙發上,身邊圍滿了熱切的聽眾。他給他們講著這次精彩的歷險過程”。學生體會他雖然身體虛弱和疲憊,但是仍然沉浸于這次歷險而難以自拔,從中可以感受到他喜歡冒險的特點。
(2)評價虛榮。湯姆是個孩子,作者抓住兒童的特點對他進行描述。引導學生關注湯姆講述歷險經歷時的語句:“夸張地吹噓了一番”,感受到他和一般的孩子一樣,有虛榮心、可愛的特點。
(3)堅強勇敢。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找出描寫湯姆離開貝琪后,獨自去進行探險的語句,組織朗讀,感受他堅強勇敢的特點。
(4)有責任有擔當。學生合作探究,交流湯姆找到洞口以后,又“回去找貝琪”,感受他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精神品格。
(5)關愛朋友。課文對湯姆看望朋友的情節寫得特別具體。品讀語句“聽說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一連兩天也都沒讓他進去”“他可以每天去看哈克了”,再關聯湯姆在洞里勞累和饑餓了三天三夜,睡了兩天后,就馬上去看望哈克,感受到湯姆關愛朋友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運用課文中相對應的內容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還要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4. 調動生活經驗。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對湯姆的認識,讓學生從多角度了解了人物的特點??梢砸龑W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交流。
(1)引領思考。教師拋出問題:在湯姆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邊伙伴的影子嗎?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思考與關聯。湯姆的特點在兒童的身上都能找到影子,學生聯系生活,很容易尋找材料。學生尋找:班長管理班級事務,很有責任心。有的同學忘記帶文具,好朋友會借,這是樂于助人。不管刮風還是下雨,大家都按時來到學校學習,這就是堅強勇敢。當然,班級中也有愛吹噓的,每天夸耀。
(2)展開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活動,將自己或者身邊的伙伴和小說中的湯姆進行關聯與交流,感受人物敢于冒險、堅強勇敢、有責任心、關心朋友的特點,也感受自己或朋友的特點。學生意識到,作者描述的人物形象,就是生活中的人物真實的品格,是小說“人物形象典型”特點的真實反映。這樣的關聯與交流,豐富了學生的認知與情感,調動了閱讀與探究的情趣,學生的情感也在交流中受到熏陶。
5. 朗讀感悟。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品質的感受需要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教師組織學生朗讀課文,感受故事情節的生動、人物精神的高尚。
(1)自由朗讀。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體會湯姆的敢于冒險、堅強勇敢的精神。教師組織學生選擇朗讀方法,展開閱讀活動。
(2)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更能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沉入角色之中,表達情感。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出故事的有趣性。
(3)角色扮演。參與性與表現性是兒童的顯著特點。針對文中的故事,安排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能夠促使他們把自己的閱讀體驗以及情感,通過語言組織以及形象表達,生動地呈現出來,賦予角色風趣精彩的效果。教師要善于利用這個方法,讓學生分派好角色,組織語言,想象表演方式,進行表演。角色扮演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情境。
三、概括梳理,體驗獨到的寫作方法之妙
語文閱讀教學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引領學生掌握文本的寫作方法。《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敘述方法非常典型,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概括。
1. 生動的故事情節。課文所選的三個故事情節非常生動。文本描述撒切爾太太和湯姆的姨媽陷入絕望,整個小鎮都擔憂,接著寫湯姆和貝琪回歸,小鎮恢復了歡樂,故事情節對比鮮明。湯姆講述在洞中的歷險經過,去看望朋友,從法官口中得知山洞被封上,喬埃被困洞中。學生閱讀感知故事情節生動的特點。
2. 細節描述精彩。學生品讀有關湯姆回到村莊前,作者對撒切爾太太和湯姆的姨媽悲痛欲絕的細節描述,再抓住“快來看!他們倆被找回來了!”,關聯找出描述湯姆回村后的細節,感受整個村莊的氣氛和人們心情的變化,再抓住湯姆躺在沙發上講述歷險經過的細節,體會文本多處運用細節描述的方法,把環境氣氛和故事情節描述得生動有趣。
3. 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文本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典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有關語句,品讀感悟。例如,從湯姆順著風箏線找到了出口,體會他的聰明機智;從“湯姆夸張地吹噓了一番”,看出他的虛榮心;從看望貝琪和哈克,體會他關心同伴等。鮮明的人物形象帶給學生閱讀的享受和品格的感染。
四、激發讀書興趣,走進整本書閱讀之妙
根據課標要求,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學習,還要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閱讀量的擴大,會使學生的朗讀與感悟、語言與表達、認知與情感得到更高層次地提升。
1. 興趣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出來,才能走入閱讀情景,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教師需要采取巧妙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湯姆講述山洞冒險的故事情節,引發閱讀與探究興趣。
(1)尋找驚險。學完課文精選的片段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湯姆講述歷險的過程,哪一處最驚險。學生再次閱讀文本中的語句,進行交流。例如,湯姆獨自去探險,利用風箏尋找第三條通道,直到風箏線不夠用了。他把頭和肩從小洞中探了出來,竟看見寬闊的密西西比河正從下面滾滾流過。這些驚險的描述,能夠激起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2)關注困惑。古人云“學貴有疑”。學生思考文中有沒有什么地方讓自己困惑,或是感到奇怪的地方。疑問的產生是探究的動力。學生沉入文本,找出自己的疑問。抓住“如果碰巧是晚上,他絕不會看見那一小塊太陽光,也就找不到這條通道了”,對第三條通道的隱秘產生困惑:到底是怎樣的通道?他們希望通過閱讀了解。
(3)聚焦出乎意料。引導學生尋找有沒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不可思議的情節。學生從湯姆的講述中會發現,當貝琪爬到洞口,看見一小塊陽光時,“興奮得不得了,簡直就要高興死了”,這就是出乎意料的情節。找出這樣的情節,也會激起閱讀興趣。
2. 提出疑問。圍繞節選片段的結尾,提出疑問:湯姆為什么聽了法官說“把洞口封上”時,“臉立刻變得煞白”?湯姆為什么特別在意“印江喬埃”?這樣的質疑,能夠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3. 資源相助。關于《湯姆索亞歷險記》,有許多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有選擇地補充資源,使學生得到對原作品的了解,產生閱讀與探究興趣。
(1)作者序相助。作者為這部小說寫了序。教師補充介紹作者序,幫助學生了解這部書的寫作來源、寫作過程,以及寫作的目的,知曉此書是為少年兒童所寫的讀物,幫助他們讀了此書能愉快地回憶起自己童年時的情景,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所思所感,自己的言行和有時出現的怪異舉動。
(2)梗概相助。小說的梗概有利于學生了解整部書的故事情節,教師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作品梗概,激起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
總之,對于小說的閱讀教學,教師要依據文本,指導學生理清人物關系,聚焦故事情節,感受人物特點,激發閱讀興趣,閱讀整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