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亞
摘 要
初中生與父母之間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著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行為方式以及以后的社會生活。班主任是班級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協調者,是溝通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橋梁。班主任可以從“巧用節日,增進彼此溝通;家長走進班級,增進彼此信任;角色互換,增進彼此了解;家校共育微課程,提升家庭教育質量”四個方面增進親子關系。
關鍵詞
親子關系 班主任 家校合作
在家庭人際關系中,親子關系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初中階段是一個敏感、關鍵而又特殊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都發生急劇的變化,親子雙方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解決問題的差異性都會導致這個時期親子關系的不穩定。初中生與父母之間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著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行為方式以及以后的社會生活。
班主任是班級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協調者,是溝通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橋梁。因此,班主任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分析班級同學親子關系緊張的原因,努力搭建親子溝通的平臺,開展各種班級特色活動,從而促進良好親子關系,這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組織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積極創造親子互動的機會,搭建好親子溝通的平臺,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
一、巧用節日,增進彼此溝通
現在都提倡給孩子儀式感的教育。給孩子一個儀式感,能讓孩子在多年以后,回憶往事時,有“跡”可循。沒有儀式感的節日,生命中很多特別的瞬間就會被忽略而過。所以,借著母親節、婦女節,我要讓媽媽們感受到自己平時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看到孩子們講故事、演小品、唱歌,媽媽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聽著孩子講述“媽媽誕生我的故事”,媽媽和孩子都被其感動。
借著父親節,我邀請爸爸走進班級,讓孩子為爸爸涂上護手霜。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爸爸的大手因為生活的壓力,已失去了以往的光澤;爸爸也能再次感受孩子手的溫度。原來爸爸與孩子的手已經好久沒有握在一起了。我還會組織爸爸與孩子玩“雙足”奔跑的游戲。一起隨著風奔跑的感受真是暖到了每個人的心里。
這樣一些小小的活動,讓孩子對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二、家長走進班級,增進彼此信任
我邀請家長走進班級,增加家長對孩子興趣愛好、交友方面的了解。
1.班級觀察員,理解孩子
讓家長走入班級,成為班級觀察員,一方面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發現孩子的另外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孩子的表現。有了觀察與體驗,我相信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會多一些同理心與耐心。
2.班級活動,支持孩子
運動會邀請家長來為孩子加油吶喊,孩子們更拼了。元旦聯歡會,邀請家長一起包餃子、制作水果拼盤、玩游戲。這些親子活動,把大家的心凝聚得更緊了。
3.班級表彰,欣賞孩子
家長參與班級表彰活動。家長給孩子頒獎,孩子也給家長頒獎,獎牌和獎杯由班級定制。通過這個活動,家長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成長與快樂。
三、角色互換,增進彼此了解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感恩父母,體會父母的不容易,我也會努力創造機會。“體驗一日父母”的活動就這樣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觀察和體驗家長的一天,并用文字和視頻記錄下來。
1.為父母做頓飯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發現原來每天的一日三餐是這么煩瑣。從去超市買菜,再到洗菜、炒菜,最后到洗碗洗鍋,平時看似很簡單的家務做起來也是不容易的。
2.體驗父母工作
通過這樣一個活動,孩子切身地了解了父母的職業,對父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體會了父母的辛苦。
四、家校共育微課程,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由于班級的很多家長文化水平不高,他們需要一些方法的指導,從而更好地發現家庭教育問題,進而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更好地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
1.班主任來支招
因為我也是初為人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所以平時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小視頻,經常會在家長群分享。在我的分享下,有的家長會有意識地采納好方法,對促進親子關系有一定作用。
2.分享親子相處成功秘訣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班級里也不乏父母與子女之間相處融洽的家庭。我會利用家長會、班級活動等場合,邀請這些家長進行智慧分享。通過身邊真實案例的分享,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其他家長找到可行的辦法,化解親子溝通的教育困惑。
3.家校聯系本架起溝通的橋梁
我們班的家校聯系本除了給孩子們日常記錄家作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促進親子溝通。在每日家作下方,專門有一塊“家長寄語”。為了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我會時不時在家長群拍下一些家長的優秀寄語和孩子的所思所想,并及時表揚這些同學和家長。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親子溝通更順暢和細膩了。
作為新時代的班主任,協同教育將是新時期家校合作的新特點,“家校共育指導師”將成為班主任的新角色。我們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為家庭親子關系提供有質量的智力支持,提升家庭教育質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北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