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群 李攀峰
摘 要:本文從出版傳統定義中所蘊含的選擇性出發,論述了選題策劃中把握好選擇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選題策劃中把握好選擇性等問題,并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的選題策劃實踐為例加以說明,以期為圖書選擇策劃尋找到更明確的方向,并助力出版社的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專業化 選題策劃 選擇性
傳統理論中,出版是指編輯復制作品并向公眾發行的一種行為。這一沿用已久的定義囊括了出版活動的幾大要素:編輯、復制、作品、發行,可以說是對出版活動的高度概括,但是在目前的環境下仔細分析,這個定義忽略了或者說暗含了一個選擇性問題,即編輯復制什么樣的作品,編輯復制能滿足讀者哪些需要的作品,等等。本文試圖對此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并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出版社)的選題策劃實踐進行舉例分析。
一、選題策劃之于出版的意義
圖書的出版過程包含選題策劃(市場調研和定位分析等)、約稿組稿、編輯加工、排版校對、印刷發行等環節。圖書選題策劃指在信息收集、整理、構思、論證等一系列編輯工作基礎上制定規劃方案,是對未來出版物概括性特征的總體把握。選題策劃是一本圖書的最開始的環節,是最具創造性的階段,決定著一本書的生命和未來。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來講,圖書選題策劃貫穿出版單位對圖書市場及自身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制定發展規劃和決策的全過程。[1]
因此,選題策劃工作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不僅能有效降低出版單位在圖書市場中可能的風險,甚至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出版單位未來的發展方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紛繁復雜,信息交流的形式、信息傳播的渠道、讀者的興趣點都在發生著變化,這對傳統出版提出了較大的挑戰,我們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提高敏銳度,在選題策劃上多下功夫,把握好圖書選題策劃中的選擇性、專業性,才能把握住市場與讀者,出版既有銷量又有價值的“雙效益”出版物。
二、選題策劃中把握好選擇性的重要性
之所以提出選題策劃中選擇性的問題,因為把握好這個問題有利于深入領會出版的內涵要義,促進出版的專業化發展,形成并逐漸增強出版單位的品牌力量,加快出版單位乃至出版行業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進而為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1.出版專業化中蘊含著選擇性
出版專業化是實現出版乃至出版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2]專業化選題策劃是提高出版原創能力、解決內容同質化的關鍵。在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首要的是要明確自己能干什么?自己在哪些領域有特長?大到出版單位、小到編輯個人,都要明確以上問題。從選題策劃開始找準定位,明確自身優勢領域,從內容和品牌建設的高度進行統籌,深耕優勢領域。
出版單位要實現專業化發展,首要的便是把握好選擇性。在長期的出版實踐中,每一家出版社都形成了自己獨有優勢的出版領域,醫學類出版社多聚焦于醫學圖書、科技類出版社多聚焦于科技圖書,等等。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及學術熱點,我們只有堅持專業性的定位,把握好選擇性的問題,才能形成品牌優勢,匯聚優質出版資源。中國科大出版社多年一直深耕高科技圖書出版領域,關注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策劃出版了反映量子科學、火災、核聚變等一系列前沿性科技發展的圖書,在“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中,共有14個項目207冊入選,其中國家重大出版工程2項、國家重點圖書項目8項、國家重點音像項目4項,奠定了中國科大出版社在前沿科技出版領域的品牌優勢。
2.把握好選擇性是形成出版社品牌的有力抓手
出版社不僅是出版物出版的中心,也要有成為相關學科資源匯聚中心的愿景和決心,并為之努力奮斗。機械工業出版社聚焦計算機品類圖書的出版、中國人民大學聚焦政史類讀物的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聚焦高校教材出版,一提到這些出版社,讀者自然聯想到其所出版的具有品牌特色的出版物,反之亦然。這就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示,我們必須在選題策劃中把握好選擇性問題,堅持創造性、創新性、專業性,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所依托資源及人才的專業優勢,打造良性的選題鏈、選題網,把出版社變成該領域優質資源的集聚中心,以此形成門檻優勢,凝聚優質出版資源。中國科大出版社在量子科學出版工程的出版過程中,依托中國科大在物理研究領域的優勢,選擇從量子科學這一突出的有國際影響的物理研究領域入手,持續打造量子科學出版工程,先后三期共五十多種圖書入選出版基金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形成了國內量子出版領域的品牌優勢。自先期圖書出版后,先后有國內外其他優質作者就量子物理投稿,也吸引了國際版權代理機構邀請進行版權輸出。
3.把握好選擇性是形成出版社高質量人才隊伍的有力抓手
出版行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才,這一方面是指優質的作者隊伍,另一方面也指高質量的編輯隊伍,尤其是策劃編輯。對于出版活動而言,選題策劃是最關鍵的環節;對于出版社而言,高質量、創新性強的策劃編輯是出版社最為寶貴的生產資源,是出版全流程活動的策動者與引領者。對于策劃編輯而言,要堅持選題策劃過程中的選擇性,持續地在某一領域發力,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成為密切跟蹤學科發展動態、熟悉學術發展脈絡、深刻理解學術前沿知識的學者型編輯,這樣才能建立自己的作者隊伍、自己的產品線,而且在建立了較為豐富、相互交織的產品線后,這些圖書的作者也不會輕易流失,將成為充分信任策劃編輯的忠誠作者。中國科大出版社策劃出版的“中國手工紙文庫”,從編寫項目組成立伊始,出版社即派出編輯團隊密切跟蹤、配合,前后歷時14年,完成了編寫、申報、出版、發行流程,成為國內首套全面闡述分析中國手工紙生產流程、工藝研究、文化事象等的大型著作。本書共十卷本,先后入選國家重點圖書、出版基金項目,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等榮譽,影響廣泛,也培養了一批對中國手工紙各領域非常熟悉的編輯隊伍,為本叢書第2期、第3期的出版奠定了人才基礎。
三、如何在選題策劃中把握好選擇性
錨定了總目標,如何選擇好實現目標的路徑就非常重要了,我們可以在瞄準好方向、注重積累、擴展視野、走國際化路線各個分目標上持續努力,蓄勢聚力,匯聚各方面的動能,加速形成做好選題策劃中的選擇性工作的態勢,從而在出版工作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道路上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1.瞄準一個好的方向堅持到底
選題策劃必須緊跟國家的大政方針、發展方向以及行業動態等,但是一個好的專業或研究發展方向有一個形成、發展、成熟的過程,這要求出版單位以及編輯必須有精準的眼光、堅持的毅力,不為形勢所影響,堅持到底。當然,這并不是指沒有根據地堅持己見,而是要在對相關科學研究進行分析、調研、判斷的基礎上加以綜合研判,做到通過自己及他人的幫助,把“事情看得透”,這樣的堅守才有意義。中國科大出版社在持續14年出版“中國手工紙文庫”過程中,因圖書總量巨大,10卷本共有近1500萬字,且圖書撰寫需要經過田野調查—分造紙點撰寫—分地域撰寫、整合—分卷撰寫、整合,其間還摻雜著照片拍攝、揀選,造紙工藝核實,英文翻譯,術語表整理等工作,耗時較長,但出版社克服一切困難,堅持到底,最終順利完成了出版任務,取得了廣泛影響。
2.不斷積累,厚積薄發
對于出版單位而言,“好的出版方向”因社而異,可能是較為前沿的科技領域,也可能是在傳統領域另辟蹊徑,但核心是要從出版單位自身的資源與優勢入手,從人才隊伍入手,這樣才能借力發力,尋找到出版社能夠持續發力的“點”,才能讓“選擇性”成為“專業性”,不錯過任何一個可以賦值的機會。中國科大出版社曾在20世紀90年代末出版的《陳希孺文集》,供校內研究生教材選用,當時研究生招生規模不大,但是出版社看中的是陳希孺先生在數理統計領域的學術地位和數理統計學科未來在諸多學科中的基礎性地位。目前《陳希孺文集》已重印近20次,從“小眾”成為了“大眾”,被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選為研究生選拔考試及課程輔導讀物,成為數理統計方面的經典圖書。
3.擴展視野,走國際化道路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極化發展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出版業的發展也要適應國際化發展這個大的趨勢,在“人員融合”“信息融合”中尋找能夠與現有出版專業方向及資源相融合、相銜接的發力點,取得更好的效果。雖然當前的國際形勢給出版的國際化道路帶來諸多挑戰,科技、文化和意識形態競爭將成為新時代國際關系和國家競爭的新特點,但我們仍應堅持有所為的態度,有選擇地積極吸納先進科技知識,為我所用,增強我國基礎科技研究的力量,助力科技工作者實現彎道超車。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作者,請其推薦相關優秀的科技論著、科研方向,之后出版單位持續跟蹤,促進其引進來與落地生根。當前,受國際競爭形勢及新冠疫情影響,人員流動已然有所受阻,但是圖書的引進出版受到的影響較小,這是出版業應當鼎力而為的事。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奠定學科基礎的經典著作或反映前沿科技最新發展的學術著作、經典教材加以引進,或出版英文版(輔以中文標注或講解),或出版中譯本,以助力科研工作的開展,為科研工作者服務。中國科大出版社在策劃量子科學出版工程及火災科學出版工程時,立意伊始便將目光瞄準海外,引進出版了溫伯格的《量子力學講義》《宇宙學》,James G. Quintiere的《火災現象基礎原理》等一系列相應學科的經典著作及前沿研究成果,將其與中國科學家的相關著作相組合與配套,使相關出版項目更加完善,既有國際視野,又緊扣研究發展實際,助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經常有參與相關出版項目的作者為我們推薦經典著作及文獻,并自愿為出版社的圖書引進穿針引線并翻譯圖書,增加了出版社引進圖書及文獻的針對性、先進性,提高了中譯本的翻譯及出版質量。這些人逐漸從單純的作者成為出版社的學術觸角,并為學科發展做出貢獻而感到自豪。
四、結語
隨著出版業的日益發展,我們面對的問題也日益復雜多樣,如何在此環境下獲得較好的發展,是每一位出版人、每一個出版單位應該不斷思索的問題。有一點是不變的,即堅持“內容為王”,匯聚更多更好更專業的作者資源、出版資源,結合自身稟賦有選擇地努力耕耘,在把握好選擇性的基礎上沿著專業化、品牌化之路前進,構建專業學術出版平臺,凝聚優質出版資源,推動出版精品化,構建主題突出、質量上乘的出版融合發展精品體系,才能實現出版業的創新性發展,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