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鵬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效益不斷提升,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逐漸提高了對教學事業的關注力度。在此背景作用下,應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相關內容,基于“雙減”政策,調動學生對課程內容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義務教育的方式,實行家庭教育策略,在“雙減”政策的引領下,為學校教育工作樹立正確的標桿,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合理運用課后時間,從而達到提升自身成績的目的。
一、“雙減”政策的深入解讀
(一)“雙減”政策的相關論述
“雙減”政策的目的在于,在義務教育階段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作業負擔。在理論意義上而言,“雙減”政策看似較為簡單,但在實際操作環節卻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課后服務水平的提升,滿足家長以及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第二,通過課后作業量的壓縮,縮短學生的作業時長,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第三,規范課外培訓機構的授課行為,重視學生在特長班中的發展。
第四,提升教育工作的質量,讓學校教學工作的整體水平可以得到提升。
第五,優化并完善教學配套,將“雙減”政策作為教學工作的支撐,確保校內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雙減”政策可確保學校育人水平得到提升,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身心得到同步發展,并確保“雙減”政策能夠貫徹落實。同時,學校應重視為學生預留的作業數量,讓教師重視教學內容,通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方式,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二)“雙減”政策的意義及影響
“雙減”政策的實施目的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加深對家長以及學生的影響。若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雙減”政策是利用教育改革的方式,調動學生對課程內容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環節,可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在“雙減”政策落實后,學生在課余時間內的晚輔導班、周末輔導班都已經取消了,表示學生的作業量減少了,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可根據變化,為學生預留出更多的業余時間,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進行發展,有效激發學生對外界知識的認識,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
其次,學生家長不可將學生送到文化班進行補習,而是增加在特長方面的考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參加特長班,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體育興趣等。
最后,課后作業量減少,教師在預留課后作業時要更為精心,使學生的作業質量得以提高,確保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其身心發展創建出有利的條件。這樣一來,在“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相處,而家長更應用心陪伴學生成長,可以增加親子活動,使學生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有利影響。
二、傳統家庭教育環節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教育觀念過于傳統
家長存在教育觀念過于傳統的問題,認為學習就應該在學校內進行,從而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導致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缺少家長的陪伴。因為學生家長不愿意改變,在學生放學后不幫助學生完成作業,而是增加新的作業讓學生自行解決。長此以往,則會造成學生對課程內容出現厭煩的心理,無法達到減負的目的。學生缺少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是沒有充足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增加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誤會,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二)家庭教育氛圍不夠良好
如果學生家長不能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會導致學生不僅具有較大的學習負擔,回家后還要受到家長的教育,在家長的壓力下,補習文化課,導致學生的業余時間減少,無法發展自己的特長。同時,由于家長在下班之后,更多的時間想要休息,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溝通,導致家庭教育氛圍不夠良好,增加了家庭教育環節問題的出現。
(三)忽視學生精神世界培養
近些年來,由于學生以及家長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導致學生的作業負擔增加,而家長也缺少對學生精神世界的重視,出現不尊重學生,缺少陪伴等問題。長此以往,學生在放學后,會缺少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造成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隔閡增加,難以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雙減”背景下實行家庭教育的相關策略
(一)轉變原有教學觀念,加深家庭教育認知
家庭教育工作是以“教育”為前提,在執行過程中需以我國的家庭教育法為基礎,通過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能夠促進其健康成長的行為,運用引導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前進。與此同時,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位教師,學生的第一堂課不僅是由家長進行完成的,家庭更是可以決定學生是否能夠快樂、健康成長。所以,家庭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若結合實際進行思考,部分家長存在不認同家庭教育的方式,他們往往忽視家庭教育,存在觀念陳舊,意識淡薄等問題。那么,在“雙減”政策實施后,應提高對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視,轉變原有的教育觀念,讓學生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首先,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保證學生能夠成為反映自身的鏡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學生的模仿力較強,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例如,家長言語帶臟字、沉迷于游戲、手機不離手等,那學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則會對玩手機、玩麻將、撲克等行為產生欲望,無法專心地進行學習。因此,為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父母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的內容,明確家長所擔任的責任人位置,使學生家長能夠增加對家庭教育質量方面的重視,在學生的教育工作中保證家長可以從我做起,立志做到嚴慈相濟,通過自己日常的生活行為,為學生做好表率,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保證可以形成良好的成長環境。
其次,若學生家長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學生,學生自然也會進行模仿。所以,學生今后是朝哪個方向進行發展,源自父母如何做、怎樣教。不論是家長的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學生都會進行模仿,所以,應重視家庭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加深對家庭教育的認知,做到以身作則,時刻謹記孩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要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優化學生學習環境,創造良好家庭環境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育工作已經回歸于本體。這也表明,家庭教育應回歸常態化,通過日常育人、生活育人的方式,保證學生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使家長可以加強對這方面教育活動的思考,合理規劃學生的學習生涯,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展現出自身的潛在力量,喚醒自身的天賦,從而為學生開啟精彩絢爛的人生。
首先,由于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家長更應重視家庭環境的營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養成好的習慣,為后續的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一個溫馨且又充滿著書香的家庭環境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出喜愛讀書、熱愛學習的學生,保證其能夠具備較強的文化素養能力。
其次,通過學生學習環境的營造,讓家風成為家庭教育工作中的傳承性因素,輔助學生塑造出更加完整的人生。通過家庭教育與家風之間的聯系,保證二者之間能夠緊密相連,采用優秀的家風教育模式,感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取向,通過家庭教育,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做好鋪墊。
例如,體育運動型家庭中的孩子,更樂于接觸體育運動項目,可著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但仍不可忽視文化教育。在培養學生特長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普及文化知識,保證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而在學習型的家庭環境中,學生更熱愛與書籍進行接觸,但仍不可缺少體育方面的培養,避免學生出現偏科問題。同時,在智慧型家庭中,學生更樂于動腦,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保證學生能夠具備正確的逆向思維,以輔助后續學習成績的提升。在民主型家庭中,學生更有主見,因此,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中,應讓學生自行對未來進行規劃,制定正確的自我發展方案,以保證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在和睦型的家庭中,學生的自我涵養能力更高,此時,家長可以重視學生禮儀以及人際方面的培養,在學生完成作業后,能夠發展學生的特長,以確保在“雙減”政策的實行背景下,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尊重學生有效陪伴,重視學生精神世界
在“雙減”政策的應用背景下,學生以及家長的壓力得以緩解,讓學生能夠減輕學習負擔,使家長可以放下焦慮。這樣一來,家長會逐漸地尊重孩子的選擇,重視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成長規律以及學生的精神世界,用心實現對學生的陪伴。例如,在業余時間內,家長能夠與學生一起進行書籍的閱讀,為學生解讀不清楚的知識內容,使學生能夠喜愛閱讀,同時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家長還可以與學生一起出游,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抽出更多的時間給予陪伴。通過諸多活動的開展,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既可以緩解學生與家長的精神壓力,又能夠賦予學生感知生活的能力。
首先,家長應注重對孩子的有效陪伴。讓自己能夠進入到學生的生活中,保證家長能夠成為他們生活中的玩伴。在陪伴時應放下長輩的架子,對學生具備充足的耐心,進入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樣一來,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能夠通過自我思考、觀察、模仿以及想象的方式,學會如何與人相處。與此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對學生的陪伴,掌握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拉近與其的精神距離以及情感距離。
其次,家長不僅應與學生一起玩耍,更應與他們共同閱讀。只有父母堅持閱讀,才能讓他們進行模仿,并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并能夠陶醉于知識的海洋中,享受在閱讀過程中的快樂和幸福。在此背景作用下,通過堅持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既可通過業余活動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又能夠保證家長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學生共同成長。
同時,為保證家長能夠在短時間內能夠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家長應增加對他們的關心和了解。例如,家長可通過對學生的了解,讓他們樂于與家長分享生活中的喜悅。如和學生一起談論動畫片中的事件,人物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保證家長能夠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對動畫片以及日常點滴的描述,可培養他們的敘述能力,讓他們具備積極且樂觀的人生態度,在家長的引導下,輔助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道德觀。
最后,在“雙減”政策實施的背景下,應確保每位學生家長都是尊重孩子的,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讓其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家長應審視自己,重視家庭教育觀念的應用,不應將教育工作的開展重心放在提高學習成績,或是學業競爭方面,而是應重視學生的成長狀態,明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僅是存在學習這一座“獨木橋”,更是有特長等多座“立交橋”。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應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鼓勵,讓他們在家庭教育環節中獲得更多的賞識以及尊重,減少對他們的批評教育,使家長能夠培養學生的特長、個性以及自主意識。據此,則可保證學生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能夠發揮出自身的潛能。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實行,表示家庭教育活動的真實開展。這也表明學生的學習不只是在校園中,還在家庭生活中,通過家庭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讓教育活動更有意義,也增加了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同時,由于家庭教育工作的意義深厚,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家長必須明確“雙減”政策的開展目的,通過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的方式,運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學科的培養。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項目編號:GS[2022]GHB05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