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
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對周邊生活或是未知事物始終充滿好奇,作為教師,我們要追隨幼兒腳步,助力幼兒快樂成長。在“火星漫游車”活動中,幼兒親歷每一次的體驗與實踐,不斷激發內在主動且深度的學習,從而收獲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也進一步促進他們思維靈活、科學素養和學習品質等全面發展。
一是由主題活動所生成。幼兒在參與“我是中國人”主題下站點之一“了不起的中國人”過程中,伴隨著主題經驗不斷積累,一則航天新聞再次引起了他們注意。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各自的想法與問題:“中國實在是太厲害啦!真了不起!”“航天員是怎樣在火星上進行研究?”“火星車里有什么呢?”……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同航天員一起去火星探秘。二是由幼兒興趣所深入。自由活動中,孩子們時常聚在一起討論:“火星上有沙漠、山脈,但上面缺少水,空氣很差。”“新聞里播放了火星車,它超級厲害,有好多的功能設備!”角色游戲中,孩子們扮演著航天員飛上火星,對火星進行巡視和探測。隨著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逐漸深入,他們不僅僅只滿足視覺認知上的知識汲取和游戲中粗淺的體驗,而是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要建造一輛火星漫游車去探索火星上的秘密。
漫游火星的前期準備 一是設計火星探秘路線圖。小凌、小王、小姚和林林加入火星漫游車小組。自由活動時,四人翻閱資料庫中的圖片并討論:“火星上面有沙漠、高山、峽谷和石頭,和我們的地球很像呀!”小姚便提議:“我們可以把火星上的東西畫出來,當作路線圖,到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方去探索。”二是火星漫游車初階版。看著火星探秘路線圖,小凌說:“如果有一輛和航天員一樣的車子,我們就省力了!”林林問:“那用什么來做車呢?”四人來到班級材料超市區域,選擇了大紙箱,他們從外面鉆了進去,林林說:“大小正合適。”隨后又拿了卷筒紙芯、牛奶盒等輔助材料。小凌說:“這塊地方不要,當作車門。”小王說:“上面的也不要,那是觀察的窗口。”根據需求,教師協助進行剪裁。林林和小姚在紙板上畫了四個大圓,剪出圓形,又使用雙面膠將圓形粘貼在紙箱兩側,表示車輪。看著初步成形的火星漫游車,小王興奮地說:“火星漫游車搞定啦!”沒過幾秒,車子逐漸傾斜,小凌說:“這個車身太不牢固了。”林林補充:“還有個問題,輪胎不能動,還怎么開呢?”小姚回應:“先想辦法解決,實在不行,只能重新再做。”四人將傾斜的火星漫游車靠墻邊放著,盡量讓其保持直立的狀態。
思考與支持:火星漫游車從設計到初次嘗試的經歷,對幼兒具有一定的挑戰和難度,他們需要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為立體的建造。過程中,四名幼兒投入且積極動手動腦來實現自己愿望。基于幼兒出現的問題,教師借助交流分享環節,以同伴互助、思維碰撞中梳理解決問題的妙招;關注日常建構游戲中建構技能的遷移運用,使作品保持直立的方法;開展爸爸助教活動,豐富幼兒對汽車構造的經驗內化與問題的答疑解惑。
火星漫游車的探秘之旅 一是火星漫游車的進階版。小王從家里帶來了兩張圖片,對著伙伴們說:“這是解決車子傾斜的辦法,紙箱太軟了,要用堅固的材料把車身架起來。”小姚補充說:“就和我們用智高材料搭建車頂一樣。”四人在材料超市選擇積木和卷筒紙芯進行組合連接。小凌說:“把支架固定在紙箱里面,應該能成功。”小王回應:“別急,我們請老師用硅膠槍,那個黏性更厲害。”在教師的幫助下,火星漫游車的車身又恢復成直立、牢固的模樣。
二是火星漫游車的進階版——功能性。孩子們開著進階版的漫游車在火星上進行探測與模擬。開到沙漠時,小凌說:“沒有水源,我們會渴的。”林林回應:“用儀器檢測下面是不是有水。”開到高山前,小王感嘆:“如果有一根長長的手臂伸到高山上,車子就不用開上去了。”林林拿了一根水管說:“這可以當作探測手臂,往上往下拉伸。”小姚補充:“水管前面裝一個機器,方便觀察。”林林將水管一端貼近車頭,小姚使用膠帶進行粘貼,水管的另一端插入紙杯中間,探測裝備完成。

三是火星漫游車的進階版——安全性。火星上的空氣環境十分惡劣,航天員一旦長時間離開火星漫游車,會導致缺氧。林林在看到班級里的空氣凈化器產生了聯想:車子兩側安裝空氣循環裝置,可以釋放充足的氧氣;如果離開火星漫游車,穿上制氧服能維持兩小時的氧氣保障。林林將彩帶纏繞在火星漫游車的兩側,通過風力晃動以釋放氧氣。四人在不同顏色的彩紙上畫了一些圖案,粘貼至車子四周,只要點擊彩紙,制氧服就能自動傳輸出來。
四是火星漫游車的進階版——可持續發展。漫游火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很長時間待在火星開展探測工作,隨之而來的問題:火星漫游車如何保持源源不斷的動力?日常糧食儲備如何保障?小姚拿了兩塊相同的紙板,利用勾線筆畫了很多橫橫豎豎的線說:“這是接收太陽能量的裝置。”她在紙箱側面劃口子,一邊劃一邊比對太陽能板的長度,還用筆做標記,讓縫隙變大、變長,最終將太陽能板順利插入車子的側面。火星漫游車停放的底下,小王拿了墊子鋪在下面,并放了一些雪花片(種子),利用火星漫游車釋放的能量給種子溫室進行催化和保護,保證食物的供給。
思考與支持:在一次次改進火星漫游車過程中,四名幼兒主動思考,熟練運用工具、多種材料的組合、對比并選擇最有效的方法等,努力攻克一個個問題。同時,其創想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們通過多方面的資源獲取、生活經驗的聯想與遷移并進行有效整合,最終將這些功能進行了實現,聚焦設計多功能、暖心化、有遠見的裝備。另外,其團隊合作能力非常融洽、和諧,有不同的分工,在大家的齊心協作下,火星漫游車成了獨一無二的探測器。
為了讓孩子們更具自信,教師為其搭建展示的平臺。孩子們自信大方地開著火星漫游車走上舞臺,向大家介紹作用和功能并進行演示,這輛集多功能、人性化、發展性的火星漫游車受到了伙伴們的熱烈追捧。同時,鼓勵孩子們將成果與游戲活動充分融合。角色游戲中,他們開著火星漫游車對礫石進行觀察分析、探測沙漠下是否有水源……教師運用IPAD記錄他們每一個游戲過程,當作時光膠囊保存,為孩子們回顧親身經歷的過程留下一份美好回憶。
幼兒的收獲 一是幼兒的能力、品質得到發展。火星漫游車活動追隨和支持幼兒的興趣,在個別化區域中模擬火星場景,幼兒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與同伴一起商討、計劃、探究,創想設計多功能、人性化的火星漫游車,其主動思考、經驗遷移運用、整合多種資源等能力在積極的探索學習中不斷成長和發展。二是幼兒的積極情感得到提升。在經過了一次次火星漫游車的改進與升級中,孩子們始終以航天員的角色代入,思考航天員如何更方便、更高效地進行探測;在面對惡劣天氣時,如何進行自我防護的同時持續不斷地進行探測工作;如何在火星上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等,不僅讓航天員能安全地度過和執行任務,更為探索火星新家園助力。
教師的轉變 一是慧眼觀察。在快速發展的教育變革中,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去觀察、解讀和支持幼兒去探索真正所喜歡的、感興趣的和有價值的內容,深入挖掘幼兒內在學習動機,并逐步轉化為外在的行動力,引發幼兒自發、自主地建造一輛集多功能、人性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火星漫游車,從而實現幼兒“自我導航”和“自我汲取”的深度學習。二是慧思探究。作為幼兒背后的“隱形”力量,教師要時刻保持源源不斷的思考力與探究精神,鼓勵他們有主動學習的毅力、善于思索的行動、勇于創新的膽量。通過火星漫游車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廣闊的生活舞臺,讓學習在實踐中真正發生,更好地助推他們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