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倩

從場館建設,到吉祥物,到接送工作人員的宇通大巴車,再到賽場上出現的蒙牛、海信等,不少人發現中國用了另一種方式參與本屆卡塔爾世界杯:中國品牌逐鹿世界杯。
中國品牌征戰卡塔爾世界杯
作為全球矚目的頂級體育賽事,這屆世界杯可謂熱點滿滿。“卡塔爾豪擲2290億美元打造史上最貴世界杯”“梅西C羅最后一戰”“卡塔爾小王子”…… 超高的關注度讓本屆世界杯商機滿滿。
毋庸置疑,每一場體育賽事,都是品牌絕佳的傳播機遇,中國品牌當然也不會放過。
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通過賽事贊助、簽約足球隊和足球明星、媒體合作等形式參與卡塔爾世界杯的中國大陸企業已超過20家。例如萬達集團、海信、蒙牛乳業、vivo、雅迪、BOSS直聘、伊利、盼盼、廣汽三菱、網易傳媒、當貝投影、TCL、庫迪咖啡、萬和電器、華帝股份、萬達體育、小紅書、萬家樂、聯想、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紅旗、吉利、北冰洋、洋河、東鵬、藍月亮等品牌。
其中,能夠在世界杯官方場合亮相,與32支球隊共同分享全球50億觀眾目光的,就有18個品牌,占了全部品牌的三分之一;而頻繁在賽場周邊點亮的,就有萬達、海信、蒙牛、vivo、雅迪、BOSS直聘等6個中國品牌。
要知道,國際足聯的贊助商可不是給錢就能當的。公開資料顯示,國際足聯贊助商被分為三級:第一級叫作“全球合作伙伴”,數量6-8個;第二級叫作“世界杯贊助商”,數量也是6-8個;第三級叫作“區域贊助商”,對應國際足聯劃分的五大區域,每個區域不超過4個。
如今,中國品牌能有如此多的數量參與到卡塔爾世界杯,足以可見中國企業的實力。
事實上,中國企業為本屆世界杯的貢獻,不單單是能被觀眾看到的那些:中國風格的賽場;接送工作人員、志愿者和球迷的800多輛宇通大巴;讓球員保持清涼的空調系統有4萬臺來自格力……
可以說,本屆世界杯,是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的一次出征。
中國企業成為最大贊助商
本屆世界杯,卡塔爾耗費2290億美元辦了一場“史上最貴”的世界杯。如果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差不多約是16300億元。但是中國企業在本屆世界杯贊助上,也可謂是重金押注。
環球數據提供的數據顯示:本屆世界杯從國際足聯合作伙伴到世界杯贊助商、區域贊助商,以及世界杯球隊、球星的贊助中,中國企業為本屆世界杯貢獻了13.95億美元,合人民幣近100億元,超過美國企業投入的11億美元,成為本屆世界杯最大的“金主”。
其中,萬達集團、vivo、蒙牛、海信等4家企業成為本屆世界杯主贊助商。超過了可口可樂、麥當勞和百威等巨頭在內的美國企業。
重金押注值不值得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國外品牌,在世界杯上的贊助,從來都不吝嗇。
尤其是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國足雖沒能出現在賽場,中國元素卻貫穿了整個賽事的始終。從旗幟、秋衣、吉祥物,到中國鐵建承建的卡塔爾盧塞爾體育場,這屆世界杯中國企業參與感滿滿。
那為什么眾多企業都那么熱衷在世界杯上砸錢呢?
我們不妨來看個例子。自2014年起,阿迪達斯開始進入世界杯贊助,此后開始在足球領域獲得了銷售量上的極速增長。2014年,阿迪達斯足球相關裝備的銷售額高達21億歐元,其中包括1400萬個比賽用球以及800萬件球衣,而冠軍德國隊就占據了驚人的300萬件。
這次中國品牌重金押注世界杯,也同樣引起全球球迷的關注。例如,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上,海信作為官方贊助商,憑借賽場圍擋廣告成功出圈。尤其是其廣告語從“海信電視 中國第一 世界第二”被撤,再到上線新的口號“中國制造 一起努力”,海信成功地制造了一波全民熱議,并將話題從一家企業上升至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從這個角度講,海信此次的世界杯贊助是成功的。
這也許就是中國企業在世界杯等賽事上不惜花費重金的緣故。
事實上,公開資料顯示,自2010年南非世界杯開始,中國企業就已經是大力贊助。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國贊助商累計投入8000萬美元,2014年巴西世界杯累計投入8000萬美元,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累計投入8.35億美元,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上升至13.95億美元。
從這組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企業的崛起,以及世界杯對品牌營銷的吸引力。
對此,鯨平臺智庫專家、駝鹿新消費創始人李東樓也表示,在世界杯上花錢值不值得,要看能為品牌帶來的終身價值。“世界杯的觀眾數量極多,僅次于奧運會,品牌能夠在世界杯中亮相,中短期內就能獲得效益。同時,這個效應是長效的,并不僅限于舉辦賽事的這幾天。”如果能有一家企業,連續幾屆世界杯都參加,這就給國內外消費者帶來一個強烈的品牌暗示,那就是“這家品牌自身的高端定位”。這將會是一個長期航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