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廣
【摘要】目的:分析剖宮產術中應用腰麻與硬膜外聯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根據回顧性分析選擇我院2020年5月—2021年9月60例接受剖宮產術分娩的產婦,采取硬膜外麻醉的30例產婦為參照組,給予腰麻與硬膜外聯合麻醉的30例產婦為研究組。比較兩組麻醉效果、血液動力學相關指標及不良反應。結果:研究組麻醉起效及恢復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及麻醉藥物用量較少(P<0.05);麻醉后,研究組血液動力學相關指標水平較穩定(P<0.05);麻醉期間,研究組不良反應較少(P<0.05)。結論:在剖宮產術中應用腰麻與硬膜外聯合麻醉,麻醉鎮痛效果較好,且產婦的生命體征不會受到麻醉的影響,此外能顯著減少麻醉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剖宮產術;腰麻;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不良反應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cesarean section
LU Wenguang
Xingyi People’s Hospital, Xingyi, Guizhou 562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60 parturients who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20 to September 2021 were selected,30 parturients who received epidural anesthes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and30 parturients who received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as the study group.The anesthetic effects,hemodynamic related index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the onset and recovery time of anesthesia were shorter,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e amount of anesthetic drugs were less(P<0.05);After anesthesia,the level of hemodynamic related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relatively stable(P<0.05);During anesthesia,there were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s effective in cesarean section,and the vital signs of the parturient will not be affected by anesthesia,in addition,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anesthesia.
【Key Words】Cesarean section; Spinal anesthesia; Epidural anesthesia; Anesthetic effect; Adverse reactions
麻醉屬于臨床手術開展前必要的準備措施,就醫學角度而言,麻醉指的是使用藥物或其他方式使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失去整體或部分的感知能力,以實現無痛手術的目的,進而為手術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1]。剖宮產的麻醉方式需綜合多種因素而選擇,其中包括分娩條件、產婦及胎兒的情況等[2]。硬膜外麻醉是接受剖宮產分娩使用頻率最高的麻醉方式,但其麻醉藥物起效時間長,且部分產婦的麻醉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大多選擇連續硬膜外麻醉,該種麻醉方式同樣具有起效慢、阻滯不完善及肌松不理想等不足之處。而腰麻具有起效快、肌松較好及組織完善等優勢,但麻醉平面易過高,對術中產婦呼吸系統的影響較大[3]。將腰麻與硬膜外麻醉聯合應用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分析經剖宮產分娩給予腰硬聯合麻醉的成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根據回顧性分析選擇我院2020年5月—2021年9月60例接受剖宮產術分娩的產婦,予以硬膜外麻醉的30例產婦為參照組,予以腰硬聯合麻醉的30例為研究組。參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7.23±2.15)歲,初產婦20例,經產婦10例,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52±0.34)周,體重50~75kg,平均體重(65.23±2.18)kg,身高156~172cm,平均身高(164.23±5.16)cm;研究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7.26±2.17)歲,初產婦21例,經產婦9例,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54±0.26)周,體重50~76kg,平均體重(65.26±2.21)kg,身高155~173cm,平均身高(164.26±5.18)cm。兩組基礎資料一致,P>0.05。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均足月妊娠;②滿足剖宮產指征,無麻醉禁忌證及妊娠并發癥。排除標準:①合并妊娠相關并發癥;②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心臟病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
1.2 方法
所有產婦在麻醉前均給予0.1g苯巴比妥鈉肌肉注射,吸氧,同時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變化,如心電圖、血壓等,并建立靜脈通路。
參照組予以硬膜外麻醉,采用硬膜外穿刺針(型號:18號),經L2-3椎間隙實施穿刺,經硬膜外腔向頭端置管3cm,改變產婦體位為平臥位,視感覺組織范圍將2%利多卡因(3mL)注入,觀察10min后,如無蛛網膜下腔阻滯的情況,將由西安漢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0.75%羅哌卡因(國藥準字H20060476)5~10mL再次注入,在開展手術前使產婦的痛覺阻滯上限達到T7水平,在手術中必要情況下可分次追加麻醉用藥(0.75%羅哌卡因)。
研究組予以腰硬聯合麻醉,采用穿刺針25G/16G,經L2-3椎間隙實施硬膜外穿刺,蛛網膜被刺破后在蛛網膜下隙注入由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0.5%布比卡因(國藥準字:H43021409)等比重液(0.75%布比卡因2mL加1mL腦脊液進行充分稀釋)1.8~2.0mL,需嚴格控制注射速度,控制為15~20s,效果最佳。同時經硬膜外腔向頭端置管3cm以作備用,產婦的體位為仰臥位,調節手術床與地面的高度以使痛覺阻滯平面達到T7。若手術阻滯平面較低,則需經硬膜外導管單次追加由廣東同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2%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44024771)3mL以達到麻醉需要。兩組產婦在手術開展前均需留置尿管,產婦在仰臥后需將手術床左傾30°,所有產婦在分娩結束后給予靜脈注入10U縮宮素。若在手術開展期間出現低血壓的情況需加快輸液速度的同時靜脈推注小劑量麻黃堿,若存在心動過緩的情況需靜脈推注0.5mg阿托品。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及恢復、術中出血量及麻醉藥物用量。(2)比較兩組血液動力學相關指標,包括平均動脈壓、舒張壓、收縮壓及心率。(3)比較兩組麻醉期間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麻醉效果
研究組麻醉起效及恢復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及麻醉藥物用量較少(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
麻醉后,研究組血液動力學相關指標水平較穩定(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
麻醉期間,研究組不良反應較少(P<0.05),見表3。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明顯增加,剖宮產術麻醉藥物及方式的選擇對產婦及胎兒的結局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手術開展前需達到較好的麻醉鎮痛效果,此外需最大程度減少對產婦及胎兒的損傷[4-5]。目前,臨床實施剖宮產術中多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方式,其具有操作簡單、血壓波動小及醫療成本低等優勢。但相關研究表明,該種麻醉方式的完全阻滯平面通常處于T8-S1之間,未能對產婦盆腔神經叢進行完全阻滯[6];且脊神經根外部有神經鞘包裹,局部用藥難以對產婦神經根發揮直接作用,導致麻醉起效時間延長,骶神經阻滯效果欠佳,導致產婦術中可能出現盆腔深部的牽拉反應,從而影響麻醉療效。此外,由于產婦妊娠階段機體發生特殊的生理變化,硬膜外間隙變窄、硬膜外靜脈叢擴張,導致麻醉藥物的吸收增加,藥物用量較難嚴格控制,擴散慢,造成部分產婦麻醉藥物起效時間延長,局部用藥劑量過多且阻滯不完善,麻醉質量偏低[7-8]。尤其針對病情危急的產婦,持續硬膜外麻醉起效較慢,發生阻滯不全的情況較多,麻醉藥物用量較多,鎮痛效果一般,不利于胎兒快速娩出,對產婦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故臨床學者探索更為高效安全的麻醉方式。
本次研究對剖宮產產婦開展腰硬聯合麻醉,麻醉鎮痛效果較好,且術中產婦的生命體征不會受到麻醉效果的影響,此外能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該種麻醉方式主要通過向蛛網膜下腔直接注入麻醉藥物,以確保與產婦機體阿片受體相結合,從而發揮強效鎮痛作用,減少麻醉藥物用量[9]。腰硬聯合麻醉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產婦部分脊神經(T6以下)實施完全阻滯,具有起效快、阻滯完善、肌松及鎮痛效果佳等諸多優勢,與連續性硬膜外麻醉相比,起效時間較短;此外,硬膜外導管可為后續麻醉維持給藥及術后鎮痛干預提供便利。剖宮產術中產婦及胎兒的安全與麻醉密切相關,故臨床選用的麻醉方式既要符合手術需求,又要注意控制不良反應,以免對產婦及胎兒造成危害。腰硬聯合麻醉藥物起效相對較快,能快速緩解產婦疼痛感受,可在其平臥后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理想的麻醉效果,順利娩出胎兒,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生風險[10]。同時,該麻醉方式局部麻藥用量少,產婦血液中藥物濃度相對較低,對產婦及胎兒的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術中采取腰硬聯合麻醉,麻醉鎮痛效果較好,且術中產婦的生命體征不會受到麻醉效果的影響,此外能顯著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魏官鋒,劉成,鐘長云,等.不同穿刺方式對剖宮產術腰硬聯合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0,30(14):87-91.
[2] 鄧國魁,李云現,謝紅,等.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剖宮產術對血流動力學及肌肉松弛程度的影響[J].河北醫學,2021,27(6):1049-1053.
[3] 李欣,王瑞,譙瞧,等.腰硬聯合麻醉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剖宮產術應用及對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9,27(11):1460-1463.
[4] 金鑫,金超,周艷瑾.剖宮產產婦基于不同體位下行腰硬聯合麻醉對其手術期間麻醉質量血流動力學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2):294-296.
[5] 王寧,林瑋玲.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術后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8, 27(2):72-74.
[6] 徐仙飛,朱曼華.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齡產婦剖宮產術的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2):206-208.
[7] 田舜,黃翠源,蒲樂華,等.腰硬聯合麻醉應用于高原剖宮產手術對患者疼痛介質、應激指標、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9,25(17):1347-1351.
[8] 劉暢,劉慶,李紅艷,等.腰硬聯合麻醉在PIH產婦剖宮產術中的應用及其對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9,59(16):79-81.
[9] 歐玉清.腰-硬聯合麻醉剖宮產手術中聯合應用芬太尼對羅哌卡因半數有效劑量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8,15(5):220-222.
[10] 夏勁,陳穎,吳耀華,等.羅哌卡因復合小劑量舒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剖宮產術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9,19(3):315-31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