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君
摘 要:應用寫作是技工學校語文課程體系中重要的教學模塊之一。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信息技術5個方面展開分析,并結合技工學校應用寫作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應用寫作教學進行總結與反思。
關鍵詞:技工學校 應用寫作 課堂教學
應用文是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常用的一種書面表達形式。它涉及面廣、使用頻次高、實用價值大,是生活中必備的書面表達工具。
應用寫作是技工學校語文課程體系的重要教學模塊之一,它不同于議論文、散文的寫作。學好這門課程,對于技工學校學生來說,其重要性和適用性不言而喻。以下是筆者對于這門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對應用寫作教學目標的思考
應用寫作教學與閱讀欣賞課教學相比,其文學內涵雖不強,但是其教學目標中所蘊含的人文素養頗豐。一是在知識教學目標中,注重對各文種的定義、種類、特點的了解以及寫作格式的掌握;二是在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在了解應用寫作特點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專業所學與文化素養結合起來,靈活地把專業所學運用于生活中,體會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基于該課程重于動手的特點,首先,要在行文過程中養成書寫規范、認真細致的寫作態度;其次,應用寫作注重行文框架結構和格式規范,有助于學生養成行事嚴謹、做事有章法的職業品格;最后,學生在理論自學和獨立實踐中感悟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涵養工匠品格。
二、對應用寫作教學模式的思考
基于應用寫作課程的實用性和工具性特點,課堂教學可定位為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助學為輔,將課堂學習時間交給學習主體。具體操作模式可以概括為“一引導、二試寫、三互評、四總結、五成文”。
(一)“一引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優質的課前導入,能夠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做好引導,必須注意引導素材的選擇。一是備選素材要融合生活氣息,體現應用文種的實用價值;二是備選素材與新授內容要自然過渡,無縫對接;三是情境構筑要以境設疑,激發探索欲望,為新授課程內容做好鋪墊。
(二)“二試寫”
此教學環節的順利推進離不開教師課前學習輔助資料的準備。一是課中環節,教師下發教學任務書和學習輔助材料,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試寫;二是試寫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指導,答疑解惑,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三是教師在隨堂巡視中有針對性地選擇一篇學生作品作為互評階段的案例作品。
案例作品的選擇講究典型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學寫出完美的一稿作品幾乎不可能。因此,典型作品是指試寫環節中學生出現問題較多、較集中,而且涉及應用寫作教學難點,且學生沒有完全掌握的作品。只有選擇這樣的作品,才會為互評環節奠定基礎。
(三)“三互評”
他人的作品自己評,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用自學的知識來審視他人的作品,自己做老師,這樣的課堂氛圍是濃厚的。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讓作品的主人自己介紹,當眾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讓其他同學來評判作品,圈出亮點,指出問題,教師做好記錄;最后,教師在學生互評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補充。
(四)“四總結”
互評階段完成后就是寫作要點的歸納和總結環節,也稱之為“課尾點睛”。將學生在互評階段指出的錯誤總結為寫作注意事項,可分類總結為書寫習慣和行文格式兩方面。例如,行文切忌邏輯混亂,書寫應整潔工整,標點應正確使用,格式應符合規范,語言應簡潔明了等。此環節重在幫助學生再次梳理新授知識,為二次寫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五)“五成文”
成文階段即為二次寫作階段。學生試寫一稿作品,通過互評作品、歸納總結兩個階段的探究,便可找出自己試寫作品的不足之處,如若此時趁熱打鐵,再寫習作,鞏固所學,教學效果肯定好。只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建議教師一定要做到二次習作隨堂完成,并做到隨堂一對一面批改,以便于有問題當面指出,馬上修改,直至學生的作品變成完美的案例作品為止。
三、對應用寫作教學方法的思考
學有所用、學能所用是應用寫作最大的特點。學生動手寫作直至完全掌握是應用寫作教學的最終教學目標。因此,應用寫作教學方法的選擇應依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對象來確定,做到因材施教。具體方法如下。
(一)任務驅動法
以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創造性為目的,將新授知識點以自主學習任務書的方式串聯起來,下發給學生,學生按照任務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即為任務驅動。
任務書設計應遵循以下主要原則:一是循序漸進原則。任務的設計要圍繞寫作的重難點進行鋪排和展開,做到由淺入深、由簡入難、循序漸進,力爭任務完成學生就能掌握好相關知識點。二是“小身材大能量”原則。任務主題設計要做到任務題面小、承載信息量大,這樣便于學生在自主研究小問題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三是幫學助學原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輔導材料,為學生自主完成任務掃除障礙。材料的選擇要做到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例賞析,便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做到理實結合。
(二)角色互換法
任務的完成需要互評和總結,學生是評價主體。教學是圍繞學生進行的教學,課堂是屬于學生的課堂。課堂上,讓學生適當地轉換身份,變成教師為他人的習作“指點江山”,這是一件趣事。身份的置換,不僅能使學生收獲專業知識,還能培養學生鉆研和探索的精神,一舉兩得。
此時,教師的角色是秘書、引路人和點評專家。教師要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迸發出來的智慧和學習亮點全程記錄下來,幫助學生將這些寶貴的知識積累起來。
四、對應用寫作教學評價的思考
應用寫作課堂教學評價可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從應用寫作的角度,每一個文種的格式是重點,也是難點。無論是隨堂寫作還是課后寫作,教師對作業的批改都會首先從文種的格式展開;其次就是書寫態度和書寫習慣,如書寫整潔、不亂涂亂畫、標點符號使用正確、沒有錯別字等。二是部分應用寫作的專業性和學科性較強,需做到文字寫作與專業知識的相互滲透和相互銜接。例如,產品(商品)說明書的寫作,除去既定的行文格式要求外,其核心部分就是對產品使用的描述,這種文體的教學就需要第三方專業知識的支撐和輔助。因此,學生的作品評價引入第三方評價勢在必行。
以“應用寫作——說明書”為例,要求學生寫一份《得力牌圓規說明書》。圓規作為尺規繪圖工具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專業課機械制圖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顯然,這份說明書中“得力”和“說明書”兩個詞語已告知學生這是一篇有商業氣息且實用價值高的應用文體。同時,“圓規”一詞又提醒學生,此篇習作的核心部分——“產品使用”有較強的專業性,請教制圖專業老師點明其使用的規范和注意事項很有必要。
五、對課堂教學植入信息技術的思考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2.0工程正在各學校如火如荼地實施。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做深度融合,讓信息技術走進課堂教學,為教學服務是大趨勢。但是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要做到深度融合,對其正確地理解應該為深而有度、融中顯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手段植入寫作課堂教學,可圈可點的地方也是較多的。
(一)微視頻技術的植入
微視頻是情境化教學的常用手段,其特點為:有聲音、有畫面、有情景,可為學生開啟多重感觀。課前引導使用微視頻,可為枯燥的應用寫作教學增添生活氣息。視頻中情境的鋪陳,為新授課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同時,也讓接下來的寫作教學更接地氣,更實用化和生活化。
(二)無線同屏技術的使用
無線同屏技術就是將移動終端(如手機、平板)上的內容通過網絡和相關應用軟件(如移動講臺)同步顯示到智慧黑板上。
1.將其應用于自學試寫教學環節
教師在巡視學生自學試寫的過程中,只要發現問題就可以通過此技術以視頻直播方式同屏至智慧黑板,警示所有學生不犯同樣的錯誤。運用該技術進行教學可以縮短知識教授周期,提高教學效率,值得推廣。
2.將其應用于互評環節
教師可以通過同屏技術中的靜態圖片共享技術,將試寫環節中被選中的學生案例作品同屏至智慧黑板,再通過智慧黑板的圈點標注功能開始互評教學環節。以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案例作品,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將其應用于引入第三方評價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很難將第三方專業教師請進課堂,但是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隨堂引入第三方評價。教師運用移動終端將學生的習作現場發給第三方專業教師,再通過無線同屏技術現場將第三方專業教師請進課堂,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隨堂點評,提升教學效果。
總之,通過對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育評價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認識,再加上深而有度、融中顯巧的信息技術的植入,技工學校應用寫作課堂教學完全可以拋棄“教師講,學生寫,教師批”的陳俗舊套,以全新的面貌重新揚帆起航,并讓其成為一門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有實用價值的專業寫作課程。
(作者單位:湖南省瀏陽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