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紅
摘 要:我國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期,服務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面臨重大的機遇和挑戰。深化產教融合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技工院校內涵建設、自身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分析校企產教融合的現狀和困境,探究酒店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新路徑,為培養適應酒店、餐飲企業的高技能人才,實現“技能共富”,服務區域經濟,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作出貢獻。
關鍵詞: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酒店管理專業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職業教育應主動融入新時期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為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目標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撐。共同富裕不僅代表了人們在財產積累方面的共同富裕,更代表人們從“內在素質”到“外在技能”全方位的提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明確提出技工教育要實行“工學一體、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更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對于職業教育中的三產專業——酒店管理,如何進行產教深度融合,如何幫助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知識,快速適應社會,適應酒店、餐飲企業,是實現“技能共富”,促進“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探究酒店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新路徑,以期為培養適應酒店、餐飲企業的高技能人才,實現高技能人才高質量就業,服務地區產業經濟作出貢獻。
一、酒店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必要性
(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需要
目前,酒店、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突破。內外資品牌酒店伴隨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并肩齊飛。但職業教育的發展還不能很快適應市場的變化。一邊是酒店急需專業人才,一邊是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出現了教育供給和產業需求的結構性矛盾,而產教融合成為解決上述結構性矛盾的主要途徑。企業有資源,學校有人才,企業應利用既有資源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培養適合企業需求的具有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技能人才。產教融合培養出的這些既懂技術、又會管理的專業領域人才,必然成為行家里手,帶動區域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二)專業和職業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進入“品牌時期”和成熟時期。它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其與產業的融合。產教融合,共生共贏。酒店管理專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實現了量的增長和質的跨越。如何讓酒店管理專業走向成熟,向高品質邁進,其專業科目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基地建設等需要和企業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因此產教融合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路徑,技工院校與企業采用共建方式進行合作已成為必然趨勢。
二、酒店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現狀與困境
現階段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方式多樣化,主要有學生頂崗實習、校企共建專業,如冠名班、訂單班等。校企合作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并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同時酒店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近幾年用工荒、用工難等問題的日益突出使得酒店行業紛紛尋求與職業院校合作。然而,目前的合作模式與理想的產教融合仍有較大的差距,酒店行業用工訴求與人才培養訴求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產教融合過程中的散點式合作難以形成長效的運作機制,缺乏通盤、系統考量,校企雙方單向行動、被動合作。雙方的合作就事論事,缺乏必要的融合、協調機制,這樣的合作往往是短期性的。
二是校企雙方角色需重新定位。企業人員要從管理者角色轉變為培訓師、企業導師,同樣技工院校教師要變為企業咨詢師。很多時候,教師的實踐鍛煉形式大于內容,很難達到“雙師型”標準。企業使用實習生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校企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制度,背離了人才培養的初衷。
三、酒店管理專業產教融合路徑探究
(一)對標職業崗位標準,調整課程內容,促進一體化課改
根據產業需求,從工作體系構建出發,校企合作建立“公共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模式。根據酒店行業崗位工作任務,羅列學生進入職場所需的各種知識、技能、素養、能力。
專業課程建設要以工學一體化課改為標準,以綜合職業能力素養培養為目標。對照國家職業標準,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變學科體系為工作體系,推行專業和行業產業對接,課程與職業能力標準對接,教學與生產過程對接,實訓場地與工作環境崗位對接。這種校企融合能有效將靜態的、平面的學校教育和動態的、立體的企業實訓進行有機結合。
(二)引入品牌企業,開展聯合培養,提升實踐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升級的步伐也逐步加快。技工院校在教學中同國際知名、國內領軍企業開展聯合人才培養,通過責任共擔、資源共享、過程共通的產教融合共育模式促進教學實踐,引導專業建設。酒店類專業屬于現代服務業,設施設備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新較快。通過與企業共建學習工作站及引入酒店企業特色和元素等,如引入萬豪、洲際、雅高等著名酒店品牌,引入虛擬經營、虛擬仿真、數字沙盤等學習模式,引入智慧客房、智慧酒店等體驗中心,引企入教,共同為學生提供賽事活動、學習項目,通過職業經理人素養培養、行業專家講座、職業規劃精英賽等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為畢業生與就業崗位無縫銜接創造條件。
(三)對接各類技能競賽,增強技能自信,謀求專業發展
技工院校要以技能競賽為平臺,通過崗位模擬對接酒店真實崗位,創新“項目化融合、全員化參與、集成化運行”的“崗課賽”協同育人體系。將競賽和項目化、模塊化課程相對接,將世界技能大賽、各類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內容融入應用實踐課程,并對學生進行分層分類培養,從不同角度增強學生職業技能自信,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賽學并進”。在競賽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加強對學生各種能力素養的培養,從而實現專業的提升和發展。
(四)緊貼區域經濟發展,立足企業文化,培育技能工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技工院校的專業發展應緊貼區域經濟發展,按市場需求育人。以課程思政為主旨,選擇酒店餐飲產業中具有典型性的企業,引入優秀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價值觀的綜合體現,要將自然文化、企業文化、職業文化、傳統文化等視為一個完整的文化生態系統,打造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文化育人模式。在校園文化中融入企業文化,營造職業文化氛圍,讓學生真實感受酒店人的職業素養、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在長期企業文化的熏陶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遵循職業規范,按照職業標準要求自己,成為合格的職業人。
(五)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高技能人才,實現“技能共富”
企業新型學徒制,即采取招生即招工、校企聯合培養的“工學一體、企校雙制”人才培養模式,它以校企融合為平臺,以技工院校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制定配套的培養方案、課程內容、實訓設備、師資力量、成果評估等規范的措施協議和運行機制。通過實施新型學徒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能力、方法、成果應用于企業,推動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培養酒店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并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規模化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服務當地經濟的發展,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技能共富”目標。
(六)共建“產業學院”,構筑產教融合大平臺,發揮行業、企業引領作用
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休閑的需求不斷增長,酒店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技工院校應以產業為基礎,同時和各大酒店企業、行業佼佼者共建產業學院,實現產教深度融合;以行業協會為依托,發揮其統籌作用,激發活力,建設“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技術共研、成果共享”的緊密型協同育人平臺,形成涵蓋人才培養、師資培養、生產實訓基地建設、專業資源庫建設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共建產業學院,使教育和產業達到同頻共振,實現信息、人才、資源的共享,實現校行企多主體育人,為推動產教融合的深度發展找到新的平臺和載體。
(七)優質資源合作共享,服務區域經濟,實現校企共贏
通過產教融合,對標酒店專業行業人才需求、教學標準、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內容等,技工院校與企業進行專業聯動建設,按市場需求育人,打造優質品牌專業。企業專家共同參與學生培養,充實技工院校的師資力量;教師到企業實踐,既提升了專業水平,提高了教學能力,又學習了行業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技工院校進入了“招生到教學再到就業”的良性循環,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提高,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通過企校合作,也獲得了益處,企業接受學生頂崗實習、就業,降低了勞動力成本,解決了勞動力來源問題。學校優質師資培訓和智慧技術支持可向企業輸出,而合作中企業同步輸出了企業文化,使得企業增加了無形資產和增強了企業品牌影響力,同步挖掘了企業客戶群體和潛在的合作伙伴。通過產教融合,達到“校企共贏”,實現了雙方優質資源合作共享,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四、小結
產教融合是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路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加強校企融合,推動酒店管理專業建設,促進現代服務業更快發展,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靳潤奇,陳鴻雁,趙立民.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研究[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7).
[2]謝開勇.國外高校產學研合作模式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4(1).
[3]裴孝清.產教融合的內涵與實現途徑[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3).
[4]陳志杰.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內涵、本質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8(5).
[5]王毅.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基本內涵與發展途徑[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作者單位:杭州第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