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英
從1992年走上講臺至今已有30多個春秋,我經歷了從青年教師、備課組組長、教研組組長到市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市名師、省骨干教師、省名師的轉變。一路走來,得益于導師的專業指導、孜孜以求的自我提升、默默的一線堅守,以及教科研道路上的不斷探索,我書寫著自己的教育人生。
導師的專業引領,助我踏上成長之路
剛參加工作時,適逢蔣新海老師主持初中語文教研工作。作為一名對語文教育有情懷、有追求的教育專家,蔣老師組建安陽市初中語文青語會,從各學校選拔優秀青年教師成立“基礎學力”成長小組,系統指導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我的專業成長之路正是從這里開始。
當時,“基礎學力”成長小組有來自全市各學校的十幾名青年教師。我們每周參加集體備課,相互聽評課,邀請優秀教師做示范課,小組成員輪流做課。還記得一次我做小組公開課時,班里坐滿了教師,我太過緊張以至于大腦一片空白,只能拿著教案照本宣科,既沒有關注學生的接受情況,也沒有與學生互動。課后,我感到無地自容,蔣老師卻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他表揚我基本功扎實、備課深入細膩,并從課堂的設計、提問的藝術、對學情的研究方面給我提出改進建議。那一刻,我生出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暗下決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做一個令學生滿意的教師。
回首往事,我特別感謝蔣老師細心、耐心、用心的指導。當時蔣老師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可謂全面系統、形式多樣,在他的指導下,我先后參加了市教研室組織的各種競賽,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教育理論競賽、板書設計比賽……活動中自己的教學基本功也得到提高。1998年,我被評為市級骨干教師;1999年,在全市觀摩課上,我做的“現代文閱讀”觀摩課獲得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孜孜以求學習提升,成長之路更穩健
在專業化成長的路上,我從沒有放慢學習的步伐。1992年畢業后,我參加了河南省自學考試,1995年獲得河南大學的自學本科文憑。自學的過程很辛苦,加上我剛走上工作崗位,要教授兩個班的語文課,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但壓力越大,人的潛能越大,年輕的我不但沒感到艱難,反而覺得日子過得充實。2002年,我參加了北師大在職研究生班的學習。高校教師廣博的知識、高屋建瓴的學術觀點、富有特色的教學風采,深深吸引著我,浸潤著我,使我開始樹立起教學的大語文觀。
那個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只要有聽課學習的機會我就格外珍惜。其間,我先后學習了楊初春的快速作文法、余映潮的板塊教學法、王榮生的閱讀教學路徑、魏本亞的復盤式評課,閱讀了眾多教研雜志和教育學專著,汲取著名家的教育思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需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來保有職業生命的活力。2017年,46歲的我又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以實現更好地服務學生、服務教學。
在智慧中教學,默默堅守始終如一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作為名師,如何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是擺在我面前的課題。
從1998年開始,我嘗試將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素養和能力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從初一年級入校到初三年級畢業,六個學期由淺入深地堅持課前3分鐘演講,從簡單的課前背古詩、講古詩、說趣事、評見聞,到將每課重難點轉化為課堂聽說訓練素材和每日一練的寫作題。因為目標明確,練習易于把握,所以學生能夠系統地接受聽說讀寫訓練,為中考奠定了扎實基礎。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我還結合教材編排特點,每學期帶領語文組開展豐富的教研活動,如硬筆書法比賽、漢字聽寫大賽、文化常識競答、經典誦讀欣賞、專題雜志評比、作文期刊匯編等,并出版了校刊《洹畔新語》。每一項活動的設計都與語文教學成績的提高緊密相關,我不做無目標的課外活動。同時,充滿趣味和挑戰的活動也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們學校原來是所薄弱初中,生源素質差,但語文卻是學校的龍頭學科,中考成績年年名列各科之首。這是因為我們明確教學是智力活動,要發揮創造力,從而使我們的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妙趣橫生。
做青年教師領路人,專業成長一直在路上
2019年名師答辯,我抽到的題目是“如果你是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你將如何開展工作”。這個題目其實是我一直在做的工作。我們學校的年輕教師很多,作為一名高級教師、教研組組長、省市名師及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年輕人、增強學校的教育教學力量義不容辭。我忘不了當初走上教學崗位時蔣老師對我的專業引領,因此在指導青年教師日常教學、班級管理、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方面,我都進行了有計劃的指導引領。
在日常課堂教學上,我的課堂對青年教師全程開放,他們可以隨時進班聽課。教研組每周兩節聽評課活動,輪流做課,講一節,評一節,下次授課教師說課程設計;市級公開課觀摩課保證每位教師都有鍛煉機會;帶領青年教師進行教研課改,目前已經支持結項省市四項課題,獲省級教研成果二等獎、市級課題成果二等獎,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撰寫教研論文。我指導的青年教師劉沛、王慧、蘆守彬、趙艷芳、周麗華等多次在市級優質課、公開課、觀摩課上獲獎,劉沛、蘆守彬兩位教師也被授予市優秀教師稱號。快速的專業成長使得這些青年教師在職稱評定上也順利通過,激勵他們在一線教學中投入更大熱情,收獲更多的成長。
回顧自己的專業成長之路,有初上講臺的青澀,有不負青春的努力,有低谷時的痛苦徘徊,更有不服輸的抗爭與拼搏。我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卻是一個默默堅守、始終如一、勤奮努力的人,是一個熱愛教育并為之奮斗一生的人。最后,我想套用一句艾青的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事業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