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朝暉
藏品管理是博物館管理工作中的基礎內容,也是博物館十分重要的職能之一。從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發展角度來看,藏品管理是一個不斷實踐和不斷總結完善的過程。同時,藏品也是博物館發展的基礎,一個完善的博物館必須要具備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藏品,這樣才能夠為各項業務活動的開展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而如果藏品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沒有對藏品價值進行宣傳,那么大部分珍貴藏品都只能深藏在庫房當中,進而失去自身價值。現將簡要介紹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發展歷史與性質特點,并結合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科學有效的優化管理策略。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與社會變革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博物館所處的社會環境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對博物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公眾對于博物館的需求也明顯增多。面對這些新要求、新期盼,博物館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通過更加開放的姿態創新博物館工作模式。其中,博物館藏品是國家十分珍貴的歷史財產,是漫長的歷史發展所留下的不可再生物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與藝術價值,從側面反映了人們改造世界的過程,也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推廣的實物資料。所以,如何保護藏品文物,做好藏品管理工作,是當前博物館管理工作人員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發展歷史
最早在1905年,南通博物苑成為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博物館。在南通博物苑創建時就已經提出了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論,這也是對藏品管理理論首次進行論述與相關研究。隨著歷史的發展,國家也分別發布了有關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方面的規范條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博物館事業的良好發展,藏品管理水平得到了穩定提升[1]。比如在1964年頒布的《博物館藏品保管暫行辦法》就首次提出了有關博物館藏品管理的條文規定,對于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合理性,1986年出臺的《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規定,使藏品管理范圍得到了廣泛拓展,有關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理論也變得更加完善,這也代表著博物館藏品管理研究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進入新時代,博物館藏品管理在法制建設、實踐工作和理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藏品管理也步入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從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發展進程來看,主要經過了收藏、保管和管理三個階段。最初期的管理工作是保藏,博物館藏品保管人員十分重視實物的保管與存放,藏品只應用在個人鑒賞和研究需求方面。而在博物館成立公共教育機構之后,其藏品管理人員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夠使管理工作便捷化,開始系統性地記錄藏品基本信息。因為目前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主要針對的還是藏品,構建合理的藏品實物管理方法也可以認為是保管階段。伴隨著博物館事業的快速發展,博物館藏品管理也對藏品信息和博物館資源進行了綜合管理,博物館藏品的相關工作和資源組織也得到了有效管理[2]。
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性質與特點
藏品是博物館發展的根本條件,缺少豐富的藏品資源則無法支撐博物館持續發展。若豐富的藏品資源沒有得到妥善管理,自然也無法發揮出重要價值與潛力,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博物館的發展。所以,發揮博物館藏品的潛在價值是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從廣義角度來看,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不僅包括實物標本,也包括信息資源和音像資料等非實物載體。新時代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范圍已經拓展到了藏品信息搜集、研究和保護利用方面。
近現代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要從藏品信息、工作系統和工作資源等方面展開綜合管理[3]。因為博物館中的藏品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必須要合理保護與管理,這也說明藏品實物管理工作是整體管理工作的物質基礎,也是藏品管理系統中的關鍵環節。在藏品信息管理過程中,既包含基本信息也包括科研信息。除此之外,藏品管理工作系統當中還會涉及很多工作程序和管理事件,具體包括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流程、監督工作程序執行效果等。將這些子系統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實現對博物館藏品進行系統性管理的目的。
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文物藏品庫房不達標
目前,很多縣級博物館都會設置文物庫房,但由于面積十分狹窄,導致很多文物藏品都只能堆壓存放,無法滿足不同文物在各自適應條件下的保護要求[4]。同時藏品庫房內缺少通風和去濕防塵的的相關設備,這也很容易導致博物館藏品文物出現老化、病害等各種不同程度的損壞。比如,金屬腐蝕礦化現象、木質干裂槽朽、文獻字跡變得模糊等。
藏品管理技術落后
中小博物館由于缺少資金支持,藏品入館憑證和登記編目等工作依然采取傳統方式,沒有針對藏品類別和質地進行明確分類和單獨保管,很容易導致部分珍貴藏品出現損傷,對博物館藏品保護和管理工作造成影響,特別是在軟件方面,多少都會存在管理不當和管理方式滯后等問題,導致藏品管理工作不能發揮出實際作用。另外,由于部分縣級地區博物館缺少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所以在查找相關文物藏品資料文件時,還要親自到保管部查閱,工作效率非常低。
職責不明確
目前,部分縣級博物館都普遍存在職責不明確,管理思想意識較為薄弱等問題[5]。管理人員不僅要管理所屬庫房內的藏品,還要對出庫藏品進行跟蹤管理,對從外單位借入的藏品進行管理。同時,博物館工作人員普遍較少,且年齡偏大,在分工方面并不明確,缺少專職管理人員,很多管理人員都不愿意管理過多的事項,只是將文物藏品入庫之后就不再管理。同時,為了避免文物藏品被盜,管理人員也會將庫房門緊緊鎖住,重要物品也包裹得十分嚴實,平時拿出來展覽的次數非常少。而這也導致很多文物藏品在通風不良和氣溫變化較大的條件下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博物館內的藏品是十分珍貴的文化財產,為了保證藏品安全性,不僅要安排專職庫房管理人員,還要構建完善嚴謹的管理制度。但當前部分博物館在管理制度制定方面不夠完善,或是制度內容沒有得到落實。這一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藏品庫房管理制度有待加強,管理模式較為混亂,很容易因管理漏洞造成文物藏品流失[6];二是部分博物館內的藏品管理工作人員只清楚自己的情況,當人員發生變動的時候,由于缺少必要的交接手續,導致其他管理工作人員并不清楚藏品管理庫的具體情況;三是大部分博物館都隸屬于基層文博單位,藏品檔案不夠完善,文物部門針對文物藏品的清查只停留在表面,甚至部分地方博物館都不清楚館內具體的藏品數量。
缺少專業化人才
現代化博物館管理工作專業性非常強,因此對工作人員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具備豐富的技術經驗,盡管如此,人才匱乏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一方面,管理人員不具備相關藏品的專業知識,以及藏品管理、基本維護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做不到對藏品存敬畏之心,給藏品以無微不至的關照。加之很多專業管理人才不愿意投身到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當中,這一問題在中小型城市博物館中表現得十分突出,多數專業管理人才都愿意到大型博物館工作[7]。此專業的高校教學工作也存在定向人才輸出不足的局面,很難填補博物館藏品管理人才的缺口。
加強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加強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博物館設施簡陋和面積狹小等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而要想順利解決這一問題,博物館要先改變傳統管理思維,除了要積極爭取發展資金之外,還要與社會各界保持密切聯系,通過多種途徑籌措資金。在此期間,可以向上級文物主管部門和政府部門爭取對博物館的資金支持;還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將博物館推到市場大環境當中,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運作模式,在加大產業開發力度的基礎上獲取經濟收入,緩解經濟壓力。在博物館爭取到資金之后,還要加強庫房現代化保護設備的投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或自然環境對藏品造成的損壞。除此之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要保證庫房建筑安全堅固,嚴格按照防雷、防潮和防震等要求進行改造設計,保證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現代化管理設施的完備。
引入信息管理系統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探索信息化藏品管理模式成為博物館的重要發展方向。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就是要為博物館提供現代化管理工具,確保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能夠逐漸實現標準化[8]。同時,還要以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為核心目標,積極開展開發實踐活動。在信息化管理系統應用過程中,可以提供備份恢復、藏品信息推送、動態指標管理以及數據查詢等一系列功能,博物館藏品信息的統一規范管理也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另外,博物館藏品規范化管理也是藏品科學管理的基礎內容,信息管理系統從不同角度制定了相關的規范標準,為博物館后續聯網和資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礎。在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支持下,博物館與上級主管部門之間建立起一套管理系統,博物館可以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對藏品保存環境的溫濕度進行控制,為藏品創造一個良好的保存環境。
及時登記與建賬,對藏品進行分類排架處理
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中的基礎內容就是藏品登記,同時這也是檢查與保護國家文化財產的重要法律依據。合理的藏品登記工作可以使藏品出入庫、注銷和清點等工作發揮出重要作用。也就是說,藏品文物的登記一定要詳細與真實。對此,要對博物館內的藏品資源分類號進行重新編排,確保總賬能夠分為一式兩套,分別由教育文管辦會計和檔案室留存保管。在此基礎上,還要對各項手續進行完善,落實賬物的單獨管理[9]。
在建賬登記背景下,要結合文物分類排架的大綱要求將內容劃分成幾大類,隨后再進行分項,確保管理工作能夠有序進行。對于體積較大、無法實現對號入座的藏品,還要特殊標記出其存放區域。這一方法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庫房管理空間,還能夠保證其他小型文物藏品的安全。另外,為了能夠更加方便地統計文物藏品,便于后期提取和利用,還要在每個柜設置分檢卡,不同的分檢卡要結合各柜的層次標注藏品存放件數,文物藏品進出也同樣需要在卡上明確注明,各柜和各層藏品數目都要保證精準無誤。通過合理安排,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能夠提高文物藏品的提取速度,推動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加強人才培養管理模式
博物館藏品管理模式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并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對館內藏品進行合理優化,進而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同時,還要結合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特點,為其分配合適的管理任務,確保所有員工都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和能力。從專業化管理人才培養角度來看,要將博物館藏品種類作為出發點,明確人才發展的主要方向,落實多維度人才培養模式,定期對藏品管理人員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他們的薪資待遇捆綁在一起,從而在提升館內藏品管理人員整體薪資待遇的基礎上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人員要時刻提升自己的能力,積極參與到培訓活動中,確保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能夠穩步提升。如果考核篩選出了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員工,還可以采取強化培訓措施,發揮出考核機制的激勵作用,確保博物館各層級管理工作都能夠落實到位。
加強預防性保護管理工作
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在保護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和科技保護理念。因為很多文物藏品在遭受自然環境侵害的過程中,短時間內并不會表現出明顯變化,一旦發現就已經十分嚴重。所以,在藏品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時,就為其提供良好的保管環境,這樣可以在出現損壞時短時間內采取相應的技術方法進行保護。需要注意的是,在保護工作開展之前,一定要進行合理檢測與分析,制訂出合理的保護方案,避免不成熟的技術手段對藏品造成損壞。另外,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提升藏品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定期對博物館內的藏品文物損壞問題展開調查,深入了解藏品損失情況,為后續保護策略的制定提供充分的依據。
綜上所述,藏品管理工作是新時代博物館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在發揮藏品價值和推動博物館事業穩定發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博物館一定要構建完善的藏品管理體系,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加強藏品管理。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藏品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建立起一支專業度高且職業素養過關的管理團隊,以此來適應新時代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周生霞.如何做好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J].炎黃地理,2022(05):38-41.
[2]喬麗娜.探討智慧博物館背景下的藏品管理工作[J].收藏與投資,2022,13(02):111-113.
[3]申琳.新時期博物館藏品管理與保護工作的路徑探究[J].收藏與投資,2022,13(01):135-137.
[4]陳夢嬌.淺析當代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以無錫博物院為例[J].蘭臺內外,2022(02):46-48.
[5]劉辰光.簡析博物館藏品管理和保護工作[J].文化產業,2021(34):136-138.
[6]李建波.博物館藏品管理和保護工作探究[J].收藏與投資,2021,12(09):55-57.
[7]次仁珍瑪.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探討[J].西藏科技,2021(05):37-38.
[8]柳恒.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20):146-147.
[9]孫曉艷.智慧博物館背景下藏品管理工作的研究[J].科技傳播,2020,12(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