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琴佐·貝利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是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他所創作的的《夢游女》《諾爾瑪》《清教徒》等歌劇堪稱浪漫主義歌劇之典范。貝利尼的小詠嘆調具有藝術歌曲和歌劇詠嘆調之練習曲的雙重特點,包含豐富的聲樂演唱技巧,也兼具藝術性價值。貝利尼小詠嘆調的音樂線條悠然清新,調性以關系大小調之間的轉換為特點,描述的內容主題是因愛情無法圓滿而產生的復雜情緒。貝利尼1827年創作的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是貝利尼獻給波利尼·瑪麗安娜的六首小詠嘆調中的其中一首。這首小詠嘆調的音樂速度是Allegro agitato(激動的快板),調性布局為c小調—bE大調—c小調—C大調,樂曲多次出現離調,優雅的和聲構造使得各音樂片段呈現較為豐富的音樂色彩,充滿感情的悠長旋律音樂表達著抒情性和戲劇性的內在。
一、貝利尼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的藝術特征
《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這首小詠嘆調的曲式結構比較規整,是帶有再現的單三部:引子(1-6) + A[6-28]+B[29-34]+A[34-61]+尾聲(61-63)。樂曲的音樂結構基本對稱,再現段是原主題音樂材料的變化再現,調性轉換由三度轉調變為同名大小調轉調,為音樂發展帶來動力,再現段音樂的結束部分,較第一樂段有五小節擴充,音樂內容有一定擴展,體現出貝利尼悠長的旋律創作特點。
1.寬廣悠長的旋律線條
貝利尼小詠嘆調的音樂旋律創作,通過音樂內容的發展和音樂結構的擴充,不斷發展成寬廣悠長的旋律線條,細膩的表現音樂情感和表情。旋律樂句內部也綜合運用多種重復方式進行延展,體現出貝利尼精心雕琢的旋律創作才華。
譜例1

貝利尼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第一樂段歌唱旋律從第6小節進入(見譜例1)。主題旋律是由小六度上行動機和音階式下行動機構成。向上小六度跳進,如同憂郁的希望動機,表達出希望和渴求的音樂情緒。主題旋律的形態是拋物線形,從小字一組G 出發,又回到小字一組G上。緊接著第8-10小節,采用頂真的方式,重復小字一組G和主題旋律的一拍附點節奏型連接音樂,以上下行旋律,形成下一個拋物線旋律,拋物線旋律內部,采用同音反復的方式,重復小字一組的G和A,第10—12小節,在主音小字二組C上進行旋律模進變化。第12小節起,旋律圍繞小六度上行動機和音階式下行動機,進一步變化發展音樂,形成寬廣悠長的旋律線條,加深了主人公強烈渴望得到愛慕崇拜之人憐憫的音樂情緒(見譜例2)。寬廣悠長的旋律不僅是貝利尼藝術歌曲的重要特征,同時也和貝利尼歌劇風格相一致。例如:歌劇《清教徒》中詠嘆調《耳邊想起她的聲音》的主題樂句,貝利尼運用附點音符節奏型、上行小六度跳進和下行級進等創作手法,形成連綿不斷、蜿蜒曲折的旋律線條,晶瑩細膩的表達音樂情感。從貝利尼這兩首作品的旋律創作可以看出,寬廣悠長的旋律富有強烈的音樂情感,既有表現激動的憂郁,也能表現溫柔的哀傷。因此,寬廣悠長的旋律創作是貝利尼浪漫主義情感的獨特體現。
2.同音共律的音樂與文本
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的歌詞體裁是詩歌。詩歌選自麥斯塔斯塔希奧(Metastasio)創作的的戲劇《阿塔瑟斯》(Artaserse)。文本表達的是主人公因愛慕而飽受心靈的折磨,希望獲得垂愛和信任的情感,體現出貝利尼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的歌詞具有一定的戲劇性特征。
譜例2

第一樂段第16—17、18—19小節處,同時采用了頂真與同音反復的創作方式,第18—20 小節是對16—18小節的整體旋律重復,在旋律重復中,強調并推動音樂情感(見譜例2)。歌詞中“fedéle”是“忠貞的、忠誠的”意思,對應第16—17小節處同音反復,音節的重音“é”對應音樂節拍的強拍;歌詞“struggo ”是“痛苦、折磨”的意思,對應第18—19小節處同音反復,音節的重音“u”對應音樂節拍的強拍。同音反復的運用,與主題樂句拋物線的音樂線條形成明顯對比,加強了音樂的訴說感,也強調了詞語和文本的內涵。
第一樂段第14—15小節旋律樂句中,歌詞“Sventurato”是“不幸的”意思,“Abbastanzail ”是程度詞“非常的、太多的”意思。歌詞“Abbastanzail ”對應旋律音樂級進上行,突然出現下行七度大跳音程,并且調性于第14 小節處轉至bE 大調。在變化再現段(第三樂段)第二次出現“Abbastanzail ”時,旋律級進上行至小字二組G,“Abbastanzail ”對應旋律出現下行八度大跳音程,力度標記是f,調性轉至C 大調。這兩處下行大跳音程的運用增添了旋律線條強烈的起伏感,調性的轉換豐富了音樂色彩,相互推動著音樂情感的變化起伏,來表達主人公內心承受波瀾起伏痛苦和不幸的歌詞內涵。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首小詠嘆調的音樂細部處理與歌詞文本細致對應,形象地表達出主人公忠實于所愛慕之人,內心承受深深痛苦的復雜情感,體現出音樂與文本的同音共律。
二、貝利尼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的演唱解析
前文對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的旋律流暢寬廣、音樂情感真摯強烈,詩詞與音樂同音共律進行分析,使我們對這首作品的音樂風格有了整體性把握。要準確細膩地演繹這首小詠嘆調的音樂情感和音樂表現,體現作品深刻的藝術內涵,對演唱者的聲樂技巧和藝術修養均提出了較高要求,下面將結合各樂段作具體分析。
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的速度是Allegro agitato(激動的快板),引子開頭第1—2小節是樂曲的第一次離調,力度的標記為ff,旋律經過c 小調離調模進,于第3 小節停留在副屬減七和弦的轉位上。引子部分音樂具有不協和的音響效果,營造出樂曲激動和緊張的音樂氛圍,暗示出主人公內心的緊張不安。我們要跟隨引子音樂進入主人公內心情感狀態,調整好緊張激動的歌唱情緒,為演唱部分做準備;我們把握整體的音樂速度和情緒,也要注意作品細部結構中蘊含的聲樂演唱技巧,準確表達出歌詞內涵所體現的音樂情感。
第一樂段中,主題樂句c 小調旋律(見譜例1),要注意小六度音程跳進、附點音符、下行音階和重音的聲樂演唱技巧。主題樂句對應歌詞“Per pietà ,bellidol mio,Non midir chio sono ingrato;”(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不要說我是冷酷無情的人;),附點音符節奏型的強拍對應歌詞“per”,力度標記為mf,小六度跳進音程是抑揚格,對應歌詞“ pietà”(憐憫),下行音階具有憂傷感懷的音樂情緒。演唱時要準確唱出附點音符的節奏感,小六度音程跳進重音的感覺要突出,強調祈求的歌唱語氣,長音的演唱要飽滿,下行音階旋律要用嘆息的方式去演唱,這樣才能準確表達主人公懇求得到愛慕崇拜之人憐憫的激動憂傷的音樂情緒。
第一樂段的結束部分bE 大調上下行級進旋律是樂段的高潮,體現出貝利尼悠長抒情的旋律特征,與此相應,演唱需要體現出細致的音樂處理,努力將作曲家的創作意圖表現出來。因此,在演唱悠長抒情的旋律時,需要注意旋律的高度連貫性和優雅的靈敏性,運用Lageto(連貫)的聲樂演唱技巧,積極調整呼吸,保持聲音的連貫性和流動性,運用連貫的聲音和音量的漸強與漸弱處理,來表現旋律線條的起伏變化和延綿不絕。
在第26—27小節旋律重復的演唱,我們要作出與第24小節不同的音樂處理。將演唱速度漸慢,在小組二組G 的保持上,將聲音音量適當加以弱控,區別于前一個激動的高音G的演唱,優雅含蓄的表達渴望愛慕之人知曉自己忠愛心意的感傷,使得音樂表現更加精致,更富有內在感染力。第一樂段結束句“tuo”對應屬九和弦,在演唱時注意延長符號標記,在音符的延長中進一步作速度漸慢和聲音漸強處理。我們通過細致的音樂處理,細膩的表現音樂情感。同時,我們還要注意語言發音準確,“tuo”的雙元音“u”和“o”都要演唱的干凈清晰。
譜例3

第二樂段與第一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樂段音樂的調性回到c 小調(見譜例3),音樂篇幅為短小的六小節,音域是小字一組G 至小字二組的F。
連接音樂鋼琴旋律高八度先現,力度由mf 逐漸減弱,第29小節歌唱旋律再進入,形成了鋼琴聲部與歌唱聲部對答呼應。第二樂段歌詞為文本最后兩行詩“Sallo amor,lo sanno i Numi,Il mio core,il tuo losa.”(我的愛情你應該明了,眾神都已明了,我的心啊,你應該明了。),旋律與第一樂段結束部分寬廣抒情旋律不同,具有敘述性特點,出現倚音裝飾音,變化音、半音進行增多,鋼琴織體逐漸減少稀疏,和聲出現重屬變和弦,進一步增添了飄忽憂郁的音樂情緒。
在演唱短小的第二樂段時,我們也需要唱出音樂的層次感。首先,按照P 的力度標記,用柔和的音色和輕柔的語氣歌唱,如同內心溫柔的傾訴,表現與鋼琴聲部的對答呼應。上五度跳進、變化音和倚音的演唱,音準節奏要清晰,富有表情性。其次,把握歌唱旋律中連續三次旋律下行走向和旋律音符間每一個短小的連線標記,運用一唱三嘆的方式演唱,來推進主人公內心黯然惆悵的音樂情緒。需要注意的是,第33小節,小字二組F 的長音對應感嘆詞“Si ”(是),演唱時語氣要肯定、聲音強調,突出音樂的對比性,同時在高音發音保持元音“i”時,良好保持牙關放松和腔體打開。隨后,音樂表現通過漸慢漸弱處理至延長休止的安靜,引出再現段主人公熱切期盼得到珍愛之人憐憫的主題音樂。
譜例4

再現段時,原主題音樂情緒再一次重復,并且進一步加強,我們要在演唱音樂再現時作出相應的音樂處理,為音樂表現注入新鮮氣息。再現段第48—51 小節是離調模進旋律(見譜例4),鋼琴低聲部旋律呈現線性進行E—F—#F—G—#G—A ,這是全曲第三次離調模進,是第一樂段第20—23小節bE大調的離調模進旋律在C 大調上的旋律重復。演唱時要注意減三度音程的音準準確,八分附點音符節奏型的律動感以及同音反復強弱拍的對比,演唱力度從弱開始,每一組模進都遞進增強力度,激動不安的情緒表達隨之越來越強烈。與此同時,要將再現段C 大調離調模進與第一樂段bE 大調離調模進的演唱處理區別表現出來:再現段的演唱在推動聲音和發展情緒方面需要更加鮮明突出,音樂情緒要比第一樂段更加緊張激動,表達出主任公內心承受更深的愛的煎熬的音樂情緒。
緊接著鋼琴聲部由分解和弦逐漸變化為柱式和弦,和聲沿用短暫的離調和弦,推動音樂情緒越來越高漲,第55 小節鋼琴聲部密集的柱式和弦渲染了音樂氣氛,預示并推向全曲的音樂高潮——小六度跳進。此部分悠長旋律線條的演唱,包含跳進音程和半音階旋律等聲樂技巧。我們要在弱起演唱時做好跳進高音的準備,用飽滿的聲音演唱小字二組G,很好地表現跳進高音的推進感,充分表現出音樂緊張激動的情緒高點。隨后,旋律經高音區半音階下行而逐漸拉寬,回歸至舒緩連綿的旋律線條。演唱時要注意呼吸的持久支持和聲音位置的統一,音樂速度作漸慢處理,用優美連貫的聲音展現抒情連貫的旋律,將激動的音樂情緒適當平復,八分休止符的呼吸要飽滿而從容,三連音的演唱,要唱出聲音的顆粒感和流動性。音樂旋律再次級進上行至全曲最高音——小字二組bA,我們要借助增強肢體的對抗逐漸推強聲音的力度,用具有穿透力頭腔共鳴的聲音演唱小字二組bA,并控制呼吸進行聲音延長保持,下行減七度跳進,聲音平穩連貫,一氣呵成,讓音樂在有控制的激動情緒中結束。
三、結語
小詠嘆調是貝利尼鐘愛的聲樂體裁之一,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旋律憂郁激動,音樂線條旖旎婉轉,鋼琴和聲色彩豐富,織體簡明清新,詞曲高度融合,體現出貝利尼獨特的音樂風格。筆者對小詠嘆調《憐憫我吧,崇拜的人兒》的藝術特征進行研究,并作為理論基礎對這首小詠嘆調的聲樂演唱技巧和細部音樂處理方法進行探討,為演唱者有重點的訓練提高聲樂技巧和藝術修養,更好的掌握這首小詠嘆調的演唱風格和音樂表現,更深入的理解貝利尼的音樂風格提供參考。
趙夢尋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教師
(責任編輯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