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昕

“當前,全國各地已建立不少數據交易場所,但整體而言,數據交易市場規模相對不大,且大量交易發生在場外。”3 月 11 日,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向《法人》記者介紹,根據深圳數據交易所數據,2021 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已達到 1.3 萬億元,但數據交易市場規模估算大概僅為 1500 億元。
針對數據場內交易遇冷,蔣穎總結了四方面原因:首先,從數據交易本質看,當前數據產品權屬價值判斷不清,對數據權屬體系構建尚未形成共識 , 而且價值難定,可交易標準化數據產品少 , 制約了數據交易發展。其次,數商生態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成熟。再次與數據交易有關的立法尚待完善。最后,數據交易機構職能定位不清。蔣穎認為,應從頂層設計入手,到完善數商生態 , 再到激勵市場主體和合理布局規劃,分四個層面著力解決。
蔣穎建議,以重要立法出臺完善頂層設計。“當前涉及數據交易監管的政府機構各司其職,應推動成立跨委辦局的集中監管機構,牽頭協調數據交易整體監管工作。‘數據二十條以解決市場主體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導向,提出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和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框架。未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數據產權制度立法核心內容,如數據產權性質、歸屬和內容,將‘數據二十條中的規范表述轉變為法律。”蔣穎說。
關于完善數據交易商生態,蔣穎認為,應使數據經紀商能與交易所更有效互動,解決如何引導交易、如何撮合并形成價格發現機制等問題。“針對企業缺乏數據產品開發能力的情況,有關部門可以考慮把數據資產通過劃撥轉讓托管的方式,委托經營,或自行成立一個專門的數據產品開發公司做專屬經營。”
蔣穎還建議,激發市場主體參與數據交易積極性。“應該引導企業參與數據治理體系實踐和構建,培育專門從事數據治理的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關于合理布局規劃,蔣穎認為,數據交易所應避開同質化競爭和重復建設,應給予已建成的交易機構市場布局規劃和行業發展指導,厘清發展、功能定位的界限,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多個各具特色的交易市場,利用各自優勢發揮數據交易機構的作用。
(責編白馗)